吕宁思:五一是游行日 而不是游乐日
2009年05月02日 13:41凤凰网专稿 】 【打印已有评论0
相关标签: [总编辑时间] [吕宁思] [游行] [五一]

正在加载中...

凤凰卫视5月1日《总编辑时间》文字实录:

吕宁思:五一国际劳动节,今年的五一是全球金融海啸后的第一个劳动节,又是国际劳动节诞生整整120周年。在下认为在所有人类设定的节日中,五一节是最重要的,因为他对于人类社会进入高速发展中,出现的激烈的贫富分化和诸多矛盾冲突,起到了警示、抗衡,以及批判的作用。

回顾五一历史 思考社会和谐

吕宁思:在年轻一代中,不少孩子仅仅以为五一节就是一个法定假期,或者是外出旅游的好日子。其实五一节的本质不是一个游乐的日子,而是一个抗议的日子。五一节的原本含义应该叫做“国际劳工日”,又称“国际示威游行日”。它源于1886年美国芝加哥城的工人,为争取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而举行大罢工。那么为了纪念这次伟大的工人运动,1889年7月恩格斯领导的第二国际,宣布将每年的5月1日,定位国际劳工日,也翻译为国际劳动节。

从此每逢这一天世界各国的劳工和劳动人民都要集会游行,以维护社会底层民众的权益。从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出发,五一节是无产阶级劳工阶层,对于资本家阶级和国家机器的示威抗议日。直到号称世界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苏联,才第一个把五一定为法定的假日,并且举行官办的大型群众游行,表现工人阶级当家作主的喜悦和豪迈,而第二个把五一定为官方劳动节的则是德国的希特勒政权。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五一不但是大部分欧洲国家的假期,新独立的国家也纷纷地确认劳动节。可以说五一这个日子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产生于游行示威抗争的节日,它不是由帝王、官员、名人、宗教领袖颁布的节日,而是有无名的劳动者从下至上,推动产生的节日。

在120年前确定国际劳动节之后,资产阶级世界的矛盾是继续激化,不但多次发生社会流血冲突,甚至是暴力革命,还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60多年以来,由于生产力的突破性发展,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大进步,资本主义国家的劳动阶层,生活水平大大提高,才出现了劳资关系比较平和的社会环境。

不过金融海啸之后有人指出,资本主义发展又面临着新的瓶颈,劳资关系又有紧张的迹象。那么怎样解决新的问题?是否需要一次新的生产关系的大革命呢?今年世界各国五一节游行的规模和诉求,应该成为思想家和政治家们,为他们提供一些研究和施政的依据。

确实在这一天,有必要了解一下五一节的起源,我们要回顾一下100多年来,资本主义发展与劳动阶级争取权益的历史。联系对当今世界各国经济社会体制结构的观察,面对五一节这个人类进步的重要里程碑,思考并且得到建立和谐社会的启示。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