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搜索词:
慈善也搞“样板工程”——谁善良?谁悲哀
2007年09月06日 13:44  【
相关标签

声明:独家稿件 转载需经凤凰网授权

核心事件

湖北襄樊五名贫困大学生因为"不懂得感恩"而被取消资助(阅读全文)

河南省慈善总会今年要求受助者签订一份"道德协议"(阅读全文)

李晓亮:请允许我代替那五名大学生道歉(阅读全文)

观点:施恩图报PK施恩勿记

"施恩图报"方——资源有限,所以现在做的是"样板工程"

现在做慈善事业的资源相对于需要救助的贫困大学生总量相当有限,我们要用有限的资源去帮助那些懂得感恩的人,给大家竖立一种典范,这也是"样板工程"。"慈善事业"不是"慈悲为怀"。尤其在《慈善法》等相关法律还不健全的现在,双方的互动很重要。

有关"道德协议",以前行动上也是如此,文字化只是警示和提醒。把语言不能苟同的东西用文字典化。

"施恩勿记"方——不要因为慈善资源匮乏而违背慈善精神

施恩勿记,受恩勿忘。慈善捐款不是感情投资。对方不懂感恩也要帮,不要问当下是否回馈你,要问他今后是否回馈其他人。作为捐赠者,捐赠的过程就是一种回馈。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互力健康基金办公室副主任赵震说:作为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这样"点对点"的帮助,如果希望受助人对个人有所回报,我们支持但是不鼓励;如果希望受助人对社会有所回报,我们既支持也鼓励。

法律是道德的最低层,慈善怎能和协议并论?

立场:资助者PK受助者

资助者——感恩的做人,报恩的做事

我曾经资助过多名贫困学生。他们有些会给我写信,有些就石沉大海。一封信,一句谢谢,会让我觉得自己在做有意义的事情,会因此而延续这样的资助行为。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自强社的同学全部是受资助的贫困学生。"传递社会关爱,铸造自强之材",是他们一直相传的信念。他们会给资助者写信,寄贺卡。"物质贫困不等于精神自卑,大学生不可能感受不到关爱",现场这位女生的话感动四座:"感恩的做人,报恩的做事"。

受助者——表达情感,我们不擅长

慈善的人要有慈善的心,应该是最柔软、最体贴的,将心比心,站在那五个孩子的立场上,他们今后怎么办?

同样是来自湖北襄樊的李晓亮,是一名刚毕业的贫困大学生,他在自己博客上一篇《请让我替那五名大学生》道歉,在网络上引起层层波澜。"表达感情,我们不擅长","我不是被关爱着长大,所以我们不会笑,不会讨好"在现场,晓亮讲述贫困大学生的内心--也许,我们自尊,自卑,忍辱负重,所以要默默努力;但也许我们自卑,因而不知所措。从小,父亲就告诉我"不联系不代表不想念"。

从感叹到感悟

感恩文化缺失

不说“谢谢”的民族是悲哀的民族。上善若水,润物无声。建立慈善文化的同时要有感恩文化。我们需要建立陌生人伦理。

慈善不是少数人的行为

慈善不是富人的游戏,是大多数人的行为,有多种实现方式。社会有分工,个人应该做其中的一部分,当大多数人在做慈善的时候,就有了一条龙的整体慈善环境。

民间慈善组织需要出路

不规范的慈善组织会损害很多人的利益。每一个慈善项目都要有明确的宗旨。

辩论嘉宾:

孙国瑜     奥一网副总编辑

张杰夫     中华慈善总会官方网站运营总监

赵震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互力健康基金办公室副主任

郑根岭     媒体从业者

李晓亮     刚毕业的大学生(籍贯:襄樊)

卢汉龙     上海慈善事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特别现场观众: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长城自强社

相关阅读:

慈善法草案两年数易其稿仍无出台时间表

河南"道德协议"被逼变脸仅13个人签协议

贫困生受助不感恩续:男子欲资助被取消资格者

道德协议好心办了坏事 是慈善捐助还是变相贷款

媒体道德之争

   编辑: 孙艳娜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标签:

    (*添加多个标签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