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吃什么?
2008年02月06日 16:57 】 【打印

本期节目播出时间:

2月8日(周五)21:50首播

2月9日(周六)04:15,15:02重播

我们中国的春节,一大快乐主题就是“吃”。以前讲究鸡鸭鱼肉,现在追求美容健康。而以美食闻名的国度,很快就要面临一个崭新的课题:奥运吃什么?

2008年的北京,既是第29届夏季奥运会的举办地,也是2008中国烹饪世界大赛的主办方。说起奥运饮食,想必大家的联想应该是美不胜收。可以往奥运会的伙食到底怎么样呢?两届奥运会10米移动靶冠军杨凌说:两次夺冠都是饿着肚子上场的。你相信吗?这是因为在以往的奥运会食谱上根本找不到中餐!奥运会的餐桌一直是西餐唱主角,而这次的北京奥运会将是中餐的第一次亮相,其份额甚至接近30%。饮食文化是奥运文化的一部分,作为世界十大菜系之一的中餐又将怎样展现自己的魅力?

(左一:《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刘占坤;左二:奥组委餐饮运行专家杨柳;右一:两届奥运会10米移动靶冠军杨凌)

本期嘉宾关于“吃”不得不提的两件事儿:

杨凌饿着肚子夺金牌;刘占坤遭遇10欧元拍黄瓜。

饿着肚子参加奥运决赛?竟然还是两次?!虽然最终都获得了金牌,但杨凌讲述这两段经历的目的可不是鼓励大家效仿。在异国他乡参加奥运期间,一碗口味纯正的炸酱面都成了杨凌的奢望。由于比赛期间严格管制,杨凌根本无法外出就餐。然而运动员村中平时最常见的就是牛排,以致杨凌整天吃牛排吃到上火;《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刘占坤在媒体村的日子也不好过,因为吃不惯国外的饮食,只好天天以汉堡果腹。在被中餐“宠坏”的肠胃的抗议下,刘占坤和同事寻遍雅典大街小巷,这才找到一家中餐馆。坐下来点菜,好家伙!一盘拍黄瓜10欧元!

回顾雅典,我们准备好了么?

回顾下雅典奥运会奥运村里每天的食品消耗数据:牛奶1.5万升;鸡蛋2500打;水果和蔬菜300吨;肉类120吨;海鲜85吨;面包2.5万个;番茄酱750升;饮用水200万升;各种新鲜果汁300万升。光是看这些数据,就不免让人担心,物资的运输配送是否跟得上?食品安全又如何保证?中餐流派众多,用料复杂,而且不同国家的奥运选手又有各自饮食禁忌。比如欧美地区的运动员对内脏和海参类的菜品就比较避忌。因此,“看人下菜”在这里就不是贬义词了。

奥运期间北京将汇聚来自200多个国家的运动员达10500名,以及20万名左右的奥运会注册人员,而“北京奥运厨房团队”目前还有500个左右的空缺职务;700万人次的观众数目更是庞大得惊人。北京奥运会是否已经准备好如此庞大的供餐量了呢?北京又能抓住这么巨大的商机吗?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石冰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