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千年佛国缅甸:手指之处 必有浮屠

2013年10月29日 11:40
来源:凤凰卫视

'正在加载中...'

核心提示:信仰为天、物质为地,这就是缅甸,在缅甸6000多万人口当中,80%以上的民众信仰佛教。千年佛国万塔林立,潜藏见证历史变迁的虔诚信仰。中缅天然气管道全线贯通,资源与战略重地缅甸再引世界关注。悄然巨变中,惊显与世无争,左右逢源的缅甸能否独善其身?

凤凰卫视10月28日《今日看世界》,以下为文字实录:

解说:中缅天然气管道全线贯通,资源与战略重地缅甸再引世界关注。

杨厚兰(中国驻缅甸大使):缅甸总得来看,还是资源是比较丰富的,各方对缅甸未来发展都是持有信心的。

解说:千年佛国万塔林立,潜藏见证历史变迁的虔诚信仰。

卢琛:缅甸仰光大金塔是缅甸国家的心脏,大金塔它见证着缅甸王朝的兴衰,历史的更迭。

解说:悄然巨变中,惊显与世无争,左右逢源的缅甸能否独善其身,凤凰卫视记者深入探寻千年佛国缅甸。

缅甸有“三宝”,“佛塔、庙宇、和尚”

卢琛:信仰为天、物质为地,这就是缅甸,在缅甸6000多万人口当中,80%以上的民众信仰佛教。缅甸历史上的历代国王登基之后,都修缮佛塔保有自己的王朝。多少年来,缅甸民众安贫乐道,家家户户最重要的一件事之一就是送子女剃度出家,男孩女孩都要出家一次,哪怕只有几天。寺庙也不仅仅是善男信女礼佛祈愿的场所,还是休息聚会,甚至是一家老小欢聚一堂、尽享天伦之乐的去处。

英国学者舒马赫在其名著《小的是美好的》一书当中说,“佛教信徒认为文明的真谛,不在于需求增多,而在于人格纯净”。“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佛教生活方式令人惊异之处是它的绝对合理性,财力惊人的小,收获却特别大”。如今缅甸走上了民主改革之路,从封闭走向开放,佛教文化伴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何影响着民众的心态,一同探寻千年佛国缅甸。

解说:在缅甸,没有喧嚣繁闹,只有人们对佛的虔诚。拜佛是缅甸人每天必做的一件事,人们清晨起来会带着水果和鲜花前往佛塔、寺庙祈祷。每当夜幕降临时,街头所有店铺几乎关门,唯有佛塔和寺庙,从凌晨4点到晚上10点人流如织。对佛教的笃信,让并不富裕的缅甸人有了乐善好施的习惯。每天随着山间寺庙传来的钟声,从佛塔处的田间小道上走来一队和尚,每个和尚身披袈裟,赤着双脚,手捧着一个钵罐。当阳光普照大地,街市热闹时,化缘也就结束了。

在缅甸有“三宝”,“佛塔、庙宇、和尚”,而和尚是“大宝”。送孩子去寺庙当和尚可不是一件小事情,其庆祝仪式比婚丧嫁娶还要隆重,对于他们来说,出家更多的是一种修行,简单而快乐。缅甸的佛教已流传一千多年的时间,在缅甸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曾被尊崇为国教,它对缅甸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产生着重要影响。缅甸人大多是虔诚的佛教徒,对他们来说,比起参与复杂混乱的政治斗争,他们更愿意在大金塔前对着佛祖倾诉和祈祷。雄踞在仰光最高点,茵雅湖畔圣山上的大金塔,在阳光随处抬头一望都可看见那金碧辉煌的塔尖。与阳光外部商业气氛截然不同,大金塔内部异常安静庄严,对于那些想在拥挤的城市中,寻得一片静谧的人来说再好不过了。金色佛塔和白色的大理石,能“照射到”任何朝拜者,这是缅甸人无比自豪的佛教圣地。

卢琛:缅甸仰光大金塔是缅甸国家的心脏,大金塔对于所有佛教信徒来说,都是一片圣地。在大金塔的地宫据文字记载,有释迦牟尼的八根头发,而整个金塔是砖土结构,金塔的表面非常令人惊叹,是用黄金的金板钉制而成,黄金的重量达到了九吨,也是全球之最。而对于面连来说,大金塔有特殊的意涵,大金塔它见证着缅甸王朝的兴衰,历史的更迭。缅甸国父昂山将军曾经在大金塔的西门,进行过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取独立的演说。而在历史上,缅甸历代的缅族、掸族和孟族的国王们,也会把王冠上最宝贵的宝石捐献给大金塔。其在1999年当时大金塔的,塔尖、塔伞进行维修曾经拆下来,当地的民众也把自己身上和家中的黄金珠宝都捐献给大金塔,目前还在大金塔的塔顶保存。可以说缅甸人,他把自己的精神的财富和物质的财富同样都希望奉献给大金塔,可以说大金塔意味着,缅甸不同的价值和观念的会聚之所。

解说:缅甸人称大金塔为“瑞大光塔”,“瑞”在缅语中是“金”的意思。“大光”是仰光的古称,缅甸人把大金塔视为自己的骄傲。仰光大金塔始建于公元前588年,初建时只有20米高,后来不断进行修缮和扩建,塔的高度变为112米。在扩建的同时,与大金塔相配套的周围佛教建筑也越来越多。进入佛塔时必须赤脚而行,就连国家元首也不例外,否则就被视为对佛的最大不敬。佛塔是寄托心灵的地方,更是缅甸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大金塔拜佛打坐、聚会休息,是缅甸普通老百姓最爱做的事情。信徒们会给佛洗脸、沐浴、甚至打扇,佛在缅甸感觉是可亲的,就在身边。1999年,大金塔再次进行维修,大批缅甸民众自愿将家中的金银珠宝捐献给大金塔,在塔顶的金伞上还挂着1065个金铃,420个银铃,顶端镶有5448颗钻石和2000颗宝石。

1852年,英军占领了缅甸,对大金塔周边一些佛塔的黄金和珠宝大肆洗劫。当英国人试图把大金塔中,摆放的一口大钟运回不列颠时,大钟却意外地在码头沉入河底,这让缅甸民众相信,有某种神秘力量在警告英国人停止强盗式的掠夺。1946年1月,昂山将军在大金塔发表了向英国政府表达独立要求的宣言,点燃缅甸民众争取民主自由的火炬。1948年独立之后,缅甸的政治现代化进程一路坎坷,为了反抗军政府的统治,缅甸学生和僧侣们组织起一次次抗议活动。1988年8月8日,缅甸军政府向成千上万的示威人群扫射,造成5000余人死亡。从英国归来的昂山素季目睹了血腥惨案的发生心痛不已。1988年8月26号,昂山素季在仰光大金塔下,对聚集的50万名示威者发表演讲,号召群众起来结束强人统治,然而军政府以煽动骚乱为罪名,对昂山素季实行了20多年的软禁,直到2010年11月13号。

陈建荣(特约时事评论员):佛教的这种思想是深入到缅甸人的心(目)当中。我们去缅甸看的时候,应该可以看到这种文化,佛教文化对于他们人的这种性格的影响。我们看缅甸人从小孩到老人,还有各个阶层的人,我们卡到他都是很平和,然后也是很隐忍,他们很注重这种现实的修行。一方面,可以使它们的人们更加妥善的去处在高压下,以前的高压政治生活状态。另外,对于以后这种现在开放带来这种快速的变化,我觉得他们也能够平和的去接受,这个对维系缅甸现在这个政治的稳定,我觉得是有一种良性的作用。

卢琛:“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中国再也无法看到如此壮观的景象,但是在缅甸蒲甘,相当于中国宋元时期的数千座佛塔星罗棋布散落在广袤的平原上,静静地向世人诉说着蒲甘王朝的辉煌,公元11世纪到13世纪,一统缅甸全境的蒲甘王朝,以小乘佛教为国教,在富饶的伊洛挖底江边的蒲甘,兴建了数以万计的佛塔,蒲甘也成为了当时缅甸文化、宗教中心。广建寺庙让蒲甘王朝的佛教达到顶峰,但结果也是劳命伤财、国势日微,最终被元朝所灭。斗转星移,今天新的佛塔依旧在建,虽然没有了旧时的辉煌印迹,但不变的是人们的虔诚。

解说:位于缅甸中部的蒲甘,曾是权倾一时的蒲甘王朝的首都。这座有着1800多年历史沧桑的古城,至今保留着2000多座大小佛塔和佛教遗迹,真的是“出门见佛塔,步步遇菩萨”。

卢琛:西方学者认为,在修建佛塔最狂热的时期,当时蒲甘平原总共有一万三千座佛塔,而当时民众更是认为这个数字多达四百多万座。根据1973年,缅甸考古调查局的统计,在蒲甘我们能够看到有2217座佛塔,单单这个数字之多就足以让人震撼,在加上佛塔风格迥异、精美绝伦的造型,我们无法不被这个万塔之都所迷住。今天的蒲甘与印尼婆罗佛陀和柬埔寨吴哥窟并称为在东南亚的三大奇迹,但是与前两者不同,或者说让我们觉得非常惊讶的是居然经过长期的努力,今天的蒲甘依然没有被联合国教科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解说:蒲甘最初由19个村落汇集成的小镇,古称“阿利摩陀那补罗”,1044年,阿奴律陀王在这里创建了缅甸历史上,第一个包括缅、掸、孟等民族统一的封建王朝,即蒲甘王朝。阿奴律陀王笃信佛教,定佛教为国教,并在蒲甘大造佛塔,其中以瑞喜宫佛塔最为著名。其后江喜脱在位的28年内,蒲甘经济佛教文化都有很大发展,江喜陀也建立了很多寺庙和佛塔,其中有著名的阿南达寺,落成时由他亲自主持开光典礼。阿南达寺号称蒲甘最美佛塔,塔座是印度式的正方形大佛窟。塔内四方各有一尊近10米高的释迦牟尼立佛,佛像庄严、抿嘴含笑,微微低头俯视芸芸众生,被公认为蒲甘最庄严美丽的佛像。

1106年,江喜陀遣使到中国向北宋朝贡,中国的大乘佛教在蒲甘有一些影响。在11世纪建造的辛尼耶塔中,塑有中国式的弥勒佛和阿弥陀佛像,今天瑞喜宫佛塔旁边,还建有1960年周恩来总理生前访问缅甸时捐赠的佛亭,成为中缅友谊的象征。自江喜陀之后的蒲甘诸王或纵情奢华宴乐或广建寺庙,结果老民伤财、国势日微。1271年蒙古人忽必烈在中国北方建立元朝后,多次遣使到蒲甘国招降,蒲甘国王不予理会。其后元兵多次进攻蒲甘国,因气候炎热退兵,但在1279年元灭南宋后,国立大增。1287年元兵自云南地区进攻蒲甘国,蒲甘城破,之后成为元朝的藩属国。 漫步蒲甘古城随便登上一座佛塔,眼前呈现的都是延绵不断的佛塔群,震撼人心。

《今日看世界》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节目专区】

主持人:卢琛【主持人专区】

首播时间:周一22:00-22:35

重播时间:周二03:50-04:25 15:15-15:50

声明:“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朱玲娟] 标签:缅甸 佛塔 大金塔
打印转发
凤凰新闻客户端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