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怨旧恨纠缠不清 美俄无法终结的冷战
2009年09月17日 15:40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相关标签: [今日看世界] [卢琛] [美俄冷战]

正在加载中...

为何俄罗斯愿屈尊与美国签署同意削减战略核武器协议?

卢琛:在俄美签署同意削减战略核武器皆大欢喜,人们还沉浸在销毁核武器的喜悦之际,有分析家认为,一个重要的原则性细节不容忽视,那就是俄罗斯同意美国借道领土和领空,向阿富汗运送物资,并承诺双方在年底前联合举行20次左右的军事演习。为什么俄罗斯这次屈尊愿意接受如此难以理解的协议呢?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希望美方在东欧反导计划上让步;二是缓解俄东部力量失衡的被动局面;三是希望通过奥巴马建立所谓的新型俄美关系,维护俄罗斯在地缘政治中的大国地位,达到牵制其它如中国、乌克兰这样的地区大国的目的。

解说:根据新的协议,俄罗斯将向美军开辟空中和陆地走廊,美军飞机可以飞越俄领空,不但可以运送部队,也可以运送武器,每年进行数千次飞行,唯一限定就是其领土仅限于被用于阿富汗的军事行动,只是允许美军通过俄铁路向阿富汗运送非致命性物资。

尽管这一看似轻描淡写的协议不被重视,仅仅是一带而过,被掩盖在“削减战略核武器”协议的巨大光环下,但其深刻内涵和现实意义均远远大于削减核武器协议本身,毕竟核武器在当今社会还是属于战争边缘武器范畴。另外,俄美决定在短短的半年之内进行多达20次的军事演习也是史无前例,当然其演习规模应该多为配合开放领空、领土的战术层面演习,而很难达到双方的战略层面演习。至于利用俄罗斯领空领土运输什么内容,更多还是要看美军眼色,协议中的约束条款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解说:今年六月,中国国家主席胡景涛在访问俄罗斯时强调,中俄要加强战略协作,有效应对国际新形势,积极参与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改革,推进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维护国际战略平衡和稳定,他强调要更大的发挥上合组织的作用。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一个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成员国始终遵循“上海精神”,这个上海精神呢,它就是讲要始终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

解说:在前不久刚刚落下帷幕的“和平使命2009”中俄联合反恐军演上,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马晓天表示,近年来中国与俄罗斯还有中亚一些国家举行了多次联合军事演习,明年上合组织还将在哈萨克斯坦举行联合军演,这进一步表明中国十分重视在上合组织框架内与其它成员国发展双边及多边的军事关系。

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马晓天:近些年来呢,上合组织在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等各个层面的合作是卓有成效,那么在防务,安全领域里的合作也非常重要,也应该有更多的内容。

解说:但是俄罗斯的这一协议彻底打破了东西方本已经失衡的天平,让上海合作组织“挤压美军在中亚生存空间的努力”基本上化为乌有,严重威胁中国西部和西北部的国家安全,也是美国围堵中国策略在中国西部地区的又一次重大“战略性”胜利。

卢琛:以往俄罗斯在其势力范围排挤美国的做法,如今已经时过境迁,反而成了引领美军的带头大哥。相信这一鼓励性措施,更加会助长中亚各国与美国的结盟和争相出让基地、开放领空,达到挤压俄罗斯和中国两大地缘政治大国生存空间的终极目的,也会造成独联体、上合组织等“以对抗西方势力”为目标的国际组织走向分裂的危机。俄罗斯如此布局是否出于无奈,美军是否兑现对俄罗斯的承诺,将是考验美俄协议执行情况的重要试金石。

解说:有分析认为,美俄建立联合反导系统只是“项庄舞剑”。其用意不是像他们所宣称的那样“防止伊朗、朝鲜导弹的袭击”。很简单,要说伊朗和朝鲜的导弹可能飞向华盛顿,这个肯定有人信。但要是说他们的导弹飞向莫斯科恐怕太不现实。美俄的这种借口是站不住脚的。很明显,美俄的真正战略意图是连手对中国进行战略压缩。

对于美俄来讲,能够对他们构成威胁的只有正在崛起的中国。这无形之中也和奥巴马要停止美俄“零和博弈”的观点相契合。

卢琛:如果说布什执政8年,美俄关系是“情未了,怨难消”,那么现在双方寻求的应该是“消怨”与“修好”,俄罗斯也在思考自己的道路,是苏联解体后基本上“顺着美国走”的俄罗斯,还是普京总统时期要求“平等伙伴关系”和主张“主权民主”的俄罗斯。再其次,双方是否能尊重和关照对方的核心利益。有分析认为,在今后一个时期,美俄间的矛盾虽仍会存在,某些情况下还可能激化,但双方仍将寻求和扩大两国共同利益的汇合点,加强在能源、核安全等领域的合作。某种意义上,中国的崛起增大了美俄之间的利益共同点。美国担心中国会打破世界军事力量的平衡,而俄中的“同床异梦”也早有时日。所以美俄关系既不会滑落到冷战时期超级大国间的对抗局面,也难以热络为冷战结束之初的“蜜月”状态,将继续呈现出“美攻俄守”的战略态势,维持既合作妥协、又摩擦斗争的基本框架。

<< 上一页1234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