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晚,哈尔滨市铁路文化宫旁糖果酒吧门前,发生了一起恶性伤害致死案件,受害人林松岭当场死亡,死因还在进一步调查之中。由于参与斗殴的一方是警察,媒体在报道中,可能突出了“警察”这一扯眼元素。但我们还是愿意,就把它看成一起刑事案件。
起初,由于信息不完整,加之某些先入为主的想象,部分网友简单地从新闻中,剥离出“6警察打死大学生”、“警察施暴”等支离破碎的信息因子。简单的符号化之后,警察的身份就可能遮蔽了所谓的“施暴”的具体情境。于是,网上对警察的批评曾一度出现一边倒的态势。
或许有鉴于此,当地警方对此案极为重视,案发不久,哈尔滨市公安局就成立了“10·11”专案组。目前,涉案6犯罪嫌疑人已被刑事拘留,警方还表示,对涉案民警构成犯罪的依法惩处。这样的表态,多少能打消一些公众对此案的疑虑,得到公众的认可。
此后,更多信息被披露:13日,黑龙江电视台播放了一段现场监控录像;16日,我们能在网上找到一段更为完整的视频资料,从中可以发现林松岭曾有数次暴力挑衅行为;另外,其中3名当事人披露了当晚斗殴事件的细节。这时,舆论风向开始转变,由几乎一边倒痛斥警察,转为不少人认为死者的行为也有激化矛盾的嫌疑。这种转变,同样值得我们关注。
诚然,我们承认死者确有些挑衅行为,也看到当事警察起初存在一定的克制。但真正的克制,应该是指法律信仰下的自我约制。当时情形下,作为接受过司法训练的执法者,遇到挑衅,第一反应理应是报警,而非以暴制暴。否则,会否让人感觉,这是一种暴力崇拜下的惯性反应呢?
以目前的信息,公众很难完整还原那天晚上夜幕下的罪恶。只是,一个公民的非正常死亡,必须有人负责。在信息不完整,案情不明的情况下,公众的疑问也不会完全消散,争议还会继续。
在视频发布后,现在舆论导向有所转变,但转变是建立在目前掌握的信息基础上的。有网民就此提出疑问,现在的信息是否完整,两段视频有没有被人故意剪辑处理?还有网友质疑,从监控视频来看,警察为何驾驶无牌车?当时车速是否过快,是否存在酒后驾车?而那6名警察是否属于正当防卫的行为,坊间也存在着激烈争议。
对于林松岭的尸检,警方称,死者家属希望寻找具有法律效力、值得信任的司法机构进行尸检,或接受全程监督。这其实也代表了一些网友的看法。相比尸检,负责案件调查的专案组,仍是当地公安局,未能实现“异地办案”,多少有些遗憾。我们也希望,能及时引进权威、独立的第三方作为仲裁,在公众和仲裁方的监督下,使案件调查审理实现最大的公平与公平。
当然,种种疑问和争议,也不是公众的刻意刁难,而是源于追寻真相的原始冲动。公众的要求其实并不高。只希望警方办案遵循程序正义,尊重我们的知情权,提供出具体而完整的信息。只要信息完整,人人都会有理性而独立的思考,只要信息公开透明,真相就会尽快被最大程度地还原。
周正龙案、杨佳案已经给了我们足够的教训,我们当然希望看到林松岭案中,警方能引以为鉴,全面迅速地公布信息,让公众在独立判断中走近真相,并由此触摸司法公正的灵魂。
作者:
李晓亮
编辑:
韩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