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凯文:治疗“汶川地震”人群可能需要制度的改变
“假如某一天我死了,儿子,那是我最幸福的事,我会让你妈妈把我的骨灰撒在曲山小学的皂角树下,爸爸将永远的陪着你,不弃不离。儿子你离开了,爸爸没有了未来,没有了希望,没有了憧憬,与你相聚是爸爸的最大快乐。
去年10月,北川就有一名干部,农办主任董玉飞自杀,现如今,北川县又一名干部自杀,怎么回事呢?咱们请一位心理学博士聊聊。
徐凯文(北京大学心理学博士):我到现在为止没有遇到过,哪个人真的是一点都不抱希望,而毅然决然自杀的,也就是说不管就是他的这种决定自杀的这个行为,都会有一个历程,会有很多呼救的信号,他会去跟周围的人联系交代。
甚至于有的时候,很常见的现象是说,周围人也发现了,也感觉到了,他怎么会说这样的话,或者说好像是在开玩笑,但是其实你有感觉他并不是随口说的这样的话,但周围人也不知道怎么去帮助他,要让他的自杀行为stop(停止)。
这个是很多办法,但是要让他把自杀的想法抛弃掉,这个可能需要比较长的一个时间。但是如果仅仅就停止他自杀行为的本身,本身不是那么难。我们原来的模式,实际上是一对一的这种模式,就是一个治疗师,一个来访者,然后去做一些干预。但是经过“汶川地震”,我们也会觉得这其实是一个巨大的人群,我们要做的一些事情就是说,纯粹是靠几个或者几十个,顶多上百个,好的治疗师去帮他们做心理治疗,这个可能并不是最好的办法,也不是最经济的办法。
可能最好办法是靠一些政策和制度的改变,比如说是不是我们能够为干部也好,或者灾区群众也好,是不是他们能像生了病以后看感冒一样,能够去医院我可以找哪个医生去看,也就是说他有问题的时候,他有这个很便捷可以无获得的途径去寻求心理的帮助,而不是完全靠自己去熬日子。
窦文涛:今年清明节,北川老县城对外开放,还真是清明时节,那是阴雨连绵。你就看络绎不绝,三五成群的人回到他们,那是他们曾经的老家。这些人们拿着这个香烛、纸钱,抱着鲜花,来到自己的老屋、老家前面。在那儿给亲人上香、烧纸钱、放鞭炮,剩下的就是哭泣。
在这个北川中学教学楼的废墟前边有铁丝网,铁丝网上挂着横幅,“5·12地震遇难师生祭拜遗址”,就在那个前面,这个家长们,就见着有的是给自己的孩子,打着雨伞,挡着雨水,就在那儿给故去的亲人,烧香纸。
下一页:北川的一些摊点小贩在卖地震纪念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