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下军装再为僧 圣严法师创建法鼓大学
2009年02月03日 20:03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序:圣严法师:台湾法鼓山创办人,自喻为“风雪中的行脚僧”,曾获选为“四百年来台湾最具影响力的五十位人士”之一。长期患肾疾的圣严法师,在今天(2月3日)下午4时圆寂,享寿80岁。凤凰卫视于08年底专访圣严法师,成为老法师人生最后一次透过媒体向世人开示。以下为独家专访实录,《智慧东方》2009年2月7日播出。

圣严:军中下来以后啊,我自己就到了我师傅的道场,叫中华文化佛教馆在北投,自己也到那边去了。

王鲁湘:师傅也是从上海过来的。

圣严:他也是从上海过来。

王鲁湘:这样就是,那您等于就是要再一次出家了。

圣严:对,就是再度的出家,并不是说,就是从军人变成出家人,不是,而是从新出家,从新受戒。

王鲁湘:我记得好像您说过,您这是第四次死去,是吧,就是前出面出家,然后回来,您把这一次的出家看成是第四次死去。

圣严:是真正的出家。

王鲁湘:真正的出家了,就从那个时候开始,一直到现在,作为僧人的身份就没再改变。

圣严:没再改变了,不能改变了。

王鲁湘:对,不能改变,那么就是我们知道现在在台湾啊,您在这个金山那里建立的法鼓山这个观音道场,全世界都非常著名,非常著名的原因就是,第一个原因就是给人一个耳目一新的感觉,就是让人从新好像,从另外一个角度,来从新思考佛教存在的意义,以及佛教发展的远景,还一点一个感触就是整个法鼓山好像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一个道场,我们所谓道场啊,就是人进去以后啊,他要有一个,一个场的感觉,这个场是一个我们所谓一个精神家园的感觉,道场实际上说起来就是一个精神家园,那么我是从大陆来的,我也不是批评大陆的佛教,大陆的很多的这个寺庙啊,已经没有这种精神家园的感觉了,也不像个道场,他更或者像一个旅游的收门票的一个景点,或者干脆就是香火这个弥漫的一个,说得不好听就是很不清净的一个,不是一个清净地了,那么到法鼓山以后非常清净。

我特别感触深的是我前天到法鼓山,我一进到山里头以后,我当时就很纳闷,我说今天我们来的不是时候,今天法鼓山放假,一个人也没有,一点声音也没有,今天大概来的不是时候,可是后来我进到里头去以后我发现其实各个岗位上的人都在那里值班,僧人该做什么在做什么,义工菩萨该做什么,参访的这些像我们这些人,也都在里头川流不息,等到中午在斋堂用斋的时候满斋堂全是人,其实整天这里头就有这么多人在,就在流动着,但是一点声息都没有,这个感觉是我进法鼓山的第一感觉,非常强烈,所以像这种,在大陆把这个叫做道风,像有这种道风的这个到场,寺庙,我可以说大陆现在还没有,因此我在想啊,就是圣严法师创建法鼓山,这样一个道场,以及把它起名法鼓山,肯定是有自己对于汉传佛教长远发展的一些深思熟虑的一些想法,我想请法师给我们开示,就是您当时是一个什么心愿,要建这样一个道场。

圣严:偶然啊,这个从佛法的角度来看呢,就是这些规划,往往是没有办法完全的。

王鲁湘:显得徒劳。

圣严:对,而是呢,从这个所谓因势利导,因缘就这样子走走,会走出来,那我们法鼓山这个道场,名字叫法鼓啊,没有什么多大的特别的意思,就是因为经典里边啊,有讲到,这个像华严经啊,像法华经啊,有讲到,这个世俗法就好象大法鼓,吹法锣,那就是我们这个山上啊,光是大,小,在山上的人,就是学的吹法锣,打法鼓,那这个是什么意思,学的吹法锣打法鼓是自己在修行,同时也把佛法宣扬在人间,而我们主张的是人间的佛教,希望这个佛教是属于人间化的,不是属于世俗化,而属于人间大家共同需求的一种教育,因此我们法鼓山叫他成为一个,就是教育的园区,就是世界佛教的教育园区。

他不是一个经禅,不是为了人间的超亡,渡死,不是为人家专门超亡的,渡亡,或者是专门给人家存放骨灰的,不是,我们山上有骨灰,但是是在泥底下,看不到坟墓的,我们看不到,有塔的,这个都没有,我们做的就是教育的工作,就是回到释迦牟尼佛的时代,释迦牟尼佛对他弟子们的教育,他就是一座前行的学校,释迦牟尼佛到哪里学校就在哪里,跟随他的一些弟子,就是学生。

那因此呢,我就是心中想到,我们假如有个道场的话,这个道场就是释迦牟尼佛一种迁移型的学校,我们现在法鼓山呢是不是一座学校呢,是,我们这座学校可以打可以小,小的时候就一间教室就可以了,大的时候可以整片的山啊,都是学校,现在我们从小而规模渐渐大起来,原来我们只有一个研究所,我们现在是一个大学,是法鼓大学。

是这样子的,那这个大学是什么样的教育的大学,是在不离开我们这个世间的实用的学问,科技,知识之外,我们是用佛法,净化人心,净化人格的这种教育,因此在我们山上,受过教育的人,跟一般的学校里边受过教育的人,有所同,有所不同,同的呢,科技的也要学啊。

我们比如说山上,我们学电脑啊,我们科技的这个种种的技术,我们都要学,但是我们特别重视于人间净土化,就是我们讲心灵环保,心灵环保是我们法鼓山的唯一的特色,心灵环保的意思,就是我们所讲的环保啊,不一定是我们这个物质的这个环境的要保护,而主要的是对我们自己的内心的清净要保护,那个内心清净保护好了,我们对心外的环境也会保护好,这个是我们法鼓山这个所以人间佛教,人间净土的一种教育环境。

这个是怎么出来的,怎么会变成这样子出来的,没有什么原因,就是说我发现佛教出现之后,就是对于人心的净化,社会的净化,对人的品质,人的这个性格的变化,改造,这个是佛教的最大的功能。因此,我们法鼓山,就是这个教育园区,它不是一个一般的道场,一般的就是就烧香拜佛,颂经,提供给人观光,旅游。现在在大陆啊,我们看到的佛教的兴盛,也是很好,但是呢,他们是偏重于这个塔,以及佛像,佛殿,寺庙的整建,非常地堂皇,非常地金碧辉煌,我们不希望这样,对于佛教来讲,呈现出一个表面化的建筑的精神,人家一看都到庙里面看,就是看建筑物,看它的环境,这个是从印度,到中国一直到日本,寺庙大概都是金碧辉煌,就是从建筑的上面去看它,但是内在呢没有东西,里边没有东西。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陈雪婷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