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是青楼之父? 文人的“秦淮八艳”情结
2008年11月06日 09:51凤凰网专稿 】 【打印
相关标签: [王鲁湘] [文化大观园] [秦淮河]

科考制度 历史的无奈与悲怆

解说:夫子庙建筑群始建于宋代,由孔庙,学宫,江南贡院荟萃而成,孔庙是供奉和祭祀孔子的地方,而依傍在旁的江南贡院最初也只用于县学、府学的考试。历经明清两代不断扩建,到清光绪年间,贡院的规模已位居全国之首,仅用于考试的号舍就有20644间。清朝年间,从这里高中状元的就有58人之多。

主持人:马老,这个应该就是江南贡院的最中心的地方了吧。

马先生:对,明远楼,原来它是在贡院的中间,咱们现在所站的位置是贡院的前半段,以前都是考棚所在,它后头也有一部分考棚,这个明远楼呢就有一些监考官在高处,前后左右都是考棚,他就在那看着,一个个是不是作弊,

主持人:我们进去看一看。

马先生:好。

主持人:这几个字呢,明经取士,为国求贤

马先生:曾国藩的手笔。

主持人:曾国藩好像当过这里的主考官。

马先生:对,而且整个的清代,连康熙皇帝都亲自过问这个地方的考试情况,这因为考试作弊被杀头的高官,康熙手底下就是五六个。

主持人:也就是两万多考生,集中到这个地方来,这个作为一支军队也已经非常的庞大了。

马先生:一个军的编制。这个飞鸿桥是把贡院分为里帘和外帘。内帘和外帘,外帘管考试,监考官主管,内帘是管改卷子的,批文章的。内外帘不得交往,

解说:每逢“大比”之年,成千上万的考生从四面八方汇集到这里,成就或结束自己一生的梦想,那2万多间号舍,俯瞰如蜂巢般密密麻麻,庞大的规模渗透出科考制度的诸多无奈和悲怆。

主持人:学字号。这是按照千字文来的。

马先生:千字文来的对,千字文中间除了要避讳的部分,像皇帝的名号改掉以外,剩下的都在墙上了。反正就四尺宽,三尺深,最高的地方六尺。

主持人:哎呀,我进去体验一下,

马:你方便不啊,你这个腿脚

主持人:把这个先拿一下,一会再放进来,掀开就可以了,笔墨伺候,好了,你们王老师要考状元了要,那么我现在进来了,进来以后的话呢,我先把我随身带来的这个一套行头要搁到这里头,这行头里头当然首先最重要的是笔墨纸砚放好以后,然后的话呢就是我在这里九天七夜生活的一套用具,铺盖卷要放好了,然后做饭的炉子要有,然后我带来的干粮,要放好了,这些东西都准备好了以后,我才有可能把笔墨纸砚弄好以后,静下心来,然后看出的是什么考题对吧,看好考题以后,我就得开始酝酿,开始思考,开始构思了,这个时候我就得开始磨墨,一边磨墨一边想,然后有了想法了有了灵感了这个时候开始,就开始答题了,答题,这个题的话,怎么会要考九天呢,多少题啊。

下一页:科举文化的副产品—青楼产业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