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观园》年终盘点:2007考古报告
2007年12月29日 10:51凤凰网专稿 】 【打印

《文化大观园》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

首播时间:12月30日(周日)17:30

重播时间:12月31日(周一)09:00

敬请关注《文化大观园》年终盘点:《2007考古报告》

这一年我们认识了他们

这一年我们关注着它们的变化

四千年前的琢玉王国

三千年前的金面王朝

八百年前的海底宝船

且看2007考古报告

“南海一号”整体成功出水

12月22日,沉箱随潜驳船缓缓上升。当日11时30分左右,装载“南海一号”的沉箱完全浮出水面。

据新华社电22日11时30分,21日已经部分露出水面的“南海一号”经过1天半的起吊和起浮,整体浮出水面。

记者在现场看到,露出水面的“南海一号”棕色沉箱长35.7米,宽14.4米,高7米,比一个篮球场还要大。沉箱表面有很多海水和泥沙,沉箱底部清晰可见36根底梁。据现场“南海一号”整体打捞执行副总指挥邝镜明介绍,今天“南海一号”整体打捞进入起浮阶段。“起浮”是指边“起”边“浮”,“起”是指“华天龙”把重达3000多吨的“南海一号”及沉箱吊起;“浮”是全潜船“重任1601”匀速排水,将“南海一号”上浮,从而实现双保险式打捞。

整体出水后的“南海一号”沉箱经过加固后,“华天龙”将松开吊索,沉箱被拖轮拖往临时码头,再通过气囊拉移的方法送入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的“水晶宫”,预计3至4天后入宫。

浙江发现5000年古城 中国最早朝代或是良渚

浙江省考古所11月29日发布重大考古成果:在距今5300~4000年的良渚遗址区内发现一座面积290万平方米的古城,其年代不晚于良渚文化晚期,具体的建筑年代,有待进一步考古确定。考古学家指出,这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首次发现的良渚文化时期的城址,也是目前所发现的同时代中国最大的城址。当时“良渚”势力占据了半个中国,新发现的这座古城,相当于良渚时的首都。有专家认为中国朝代的断代应从此改写:由现在认为的最早朝代为夏、商、周,改成良渚。在省文物局良渚管委会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位于瓶窑镇上的古城遗址。东西南北四个城墙门,如今安安静静地躺在农田里,四周有少量的住家。

我们沿着农田的垄土来到了西城墙,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宽约60米,深约4米的坑。城墙底部普遍铺垫石块作为基础,石头以上用较纯净的黄土堆筑。省文物考古所良渚工作站站长刘斌指着石块说:“从堆积的层次来看,这里的石头都是从外面运来的,当时建造这个城墙的工作量之大,可见一斑。”西城墙的西边是城河、东边是民居,而东北方向是贵族墓葬区。

城墙上留下原始居民生活垃圾痕迹

北城墙同样也挖出了一个坑,同样的黄土和石头,唯一不同的是“这座城墙坑比较考究,底部到地表的夯土层是泥和沙相间,而且很有规律,从上到下沙层逐渐加厚,泥层逐渐变薄,做工非常考究”,据刘斌推测,土墙上的那些黑色杂物,应该是原始居民残留下的生活垃圾。

良渚古城的南面和北面都是天目山脉的支脉,南北与山的距离大致相等,东苕溪和良渚港分别由城的南北两侧向东流过,凤山和雉山两个自然的小山,分别被利用到城墙的西南角和东北角,因此,专家推断,古人在建城时显然对地理位置经过精心勘察和规划。

良渚古城遗址的发现非常意外,缘于去年6月一次保护区域内农民住宅外迁安置点的基建项目。

当时,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瓶窑葡萄畈遗址高地西侧挖掘时,发现了一条良渚时期的南北向河沟。这让刘斌感觉到有戏,随后,他带领考古队员深入挖掘。洛阳铲一把铲下去(洛阳铲,长柄,铲头为半圆筒状,打入地下再提起来时,铲头就能带出一筒土,对土壤结构、颜色、密度和包含物的辨别),在4米多深的地方,铲头碰到了石块,换个地方再铲,在差不多的深度再次碰到了石块。当泥土一层层挖去,一大片石块露出来,经过局部解剖发现,这一高地是由人工堆筑而成,宽60多米,深近4米。

<< 前一页12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陈雪婷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