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搜索词:
西汉阳陵:追忆“文景之治”雄风
2007年09月28日 18:24  【

一座两千年前的天子陵寝

一个黄土掩埋的艺术宫殿

“文景之治”的大汉雄风

曾由它们亲眼见证

几番沧桑它们重现于世

无声诉说着先祖的峥嵘

本周《文化大观园》敬请关注西汉阳陵

背景资料:

十余年来,随着考古工作者的挖掘和整理,以“文景之治”而名垂千古的西汉景帝之墓——阳陵开始向世人逐渐展现这位帝王生活的痕迹;而在2000年前,这座墓葬的主人也正在揭开一个炎黄子孙征服四方、称雄寰宇的辉煌时代的序幕……

公元前157年,31岁的太子刘启终于在首都长安登上了大汉天子的宝座,号为景帝。在此之前,他的祖父刘邦(高祖)和父亲刘恒(文帝)在中华大地推行轻徭薄赋、无为而治的“休养生息”政策已经40多年了。虽然天灾、战火和政变时有发生,但这无法阻止刘家的天下开始治愈半个世纪前那场毁灭性战争的创伤,并日渐壮大起来。三年后,刘启并不急于改变先帝戒奢从俭的基本国策,但依据历来的传统,他依然开始大兴土木,建造自己的天国寓所——阳陵。

在咸阳正东30里外,矗立在关中平原农田上的封土岗丘荒草萧瑟,南隔渭水与现在的陕西省会西安——往昔的京城长安遥遥相望,西汉景帝的阳陵已经在这里沉睡了2000多年。直到1990年5月,一条高速公路即将从此穿过,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组成了阳陵考古队,全面钻探和部分发掘渐次展开,喧闹的人声终于打破了这座帝陵千年的沉寂。

冥界的京都

中华大地上已经有很多西汉墓葬重见天日,与景帝时期相近的长沙马王堆、广州的南越王墓都震惊了全球,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更使得大汉的光辉重新闪耀于2000年后的世界。但它们最多也只属于分封藩王或者土著豪强,而西汉天子至尊陵墓的规模与形制,13年前依然还无人知晓,古人更不会将其载于史册以指点后世的乱臣贼子和盗墓之徒来打扰侵犯。

考古调查及钻探资料显示,阳陵陵园西与汉高祖刘邦的长陵相接,东至咸阳原下的泾河谷地,东西长约6公里,南北最宽处约3公里,平面呈两端宽中间窄的葫芦状,占地面积约12平方公里。由于西汉时帝、后合葬“同茔不同穴”,即皇帝和皇后虽埋葬于同一茔域,但各起一座陵园。因此“阳陵”实际上是汉景帝和皇后王氏两座陵园的统称。帝陵座西面东,居于陵园的中部偏西;后陵、南、北两片从葬坑区、一号建筑基址(估计为陵庙等礼制建筑)等距分布于帝陵四角;嫔妃陪葬墓和德阳庙位于帝陵南北两侧,左右对称;刑徒墓地及三处建筑遗址在帝陵西侧,南北一字排开;陪葬墓园棋盘状分布于帝陵东侧的司马道两侧;守陵人居住的城镇——阳陵邑则设置在陵区最东端的泾河谷地。整个陵园以帝陵为中心,东西相连,南北对称,四角拱卫,森严的等级和唯我独尊的帝王气概,十几年来在这片田野土丘和考古队的图纸上慢慢浮现、清晰。

对于如此规整、严谨的结构布局,考古队根据资料推测,汉景帝可能是以京城长安为蓝本规划建设的。皇帝和皇后的两座陵园象征西汉前期长安城中的主要宫殿未央宫和长乐宫,当朝天子居于未央宫,因为汉初皇帝大都比皇后早逝,新帝即位以后,已晋为皇太后的前皇后便退居长乐宫——而当时的长安城中正好未央宫居西,长乐宫居东。随葬大量军士陶俑的南、北区从葬坑则象征京城的禁卫部队,因为汉初长安的安全正是由分别驻扎在城北和城南的北军、南军来戍守的。依据出土的宦官俑和“太官之印”来看,帝陵周围的从葬坑大概是皇帝在冥界的宫廷服务机构。整个陵园东部沿司马道两侧排列有序的臣僚陪葬墓则是当年文武大臣分列两厢在未央宫东阙门外候朝情景的定格。

阳陵三叹

汉阳陵是西汉第四代皇帝汉景帝与王皇后同茔异穴合葬墓园的总称。汉阳陵以优先起步的考古工作和特殊的资源优势,成为汉代考古研究基地和一处举世瞩目的文物观光景点。

2006年4月建成开放的帝陵外藏坑保护展示厅是目前世界上第一座紧贴帝陵的全地下遗址博物馆,被评为2006年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精品之首,为汉景帝阳陵赢得了又一声惊叹。

汉景帝阳陵的“大”让所有瞻仰者都望其项背。

朗朗蓝天下,辽阔坦荡的黄土高原一直延伸到地平线,汉阳陵以君临一切的气度雄踞于天地之间。远看似巍巍山岳,及近,人们可以看到汉阳陵封土呈覆斗状,似金字塔,深厚饱满,气度伟岸,四平八稳,正襟危坐。如血的残阳勾勒着陵、阙苍茫雄浑的身姿,表现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丰厚凝重的帝王威仪。

距帝陵450米处,孝景王皇后陵与景帝陵遥相呼应,后陵与帝陵形制相同,规模相似却显得雍容大度,沉稳安详。不远处的两座嫔妃陪葬墓与帝陵、后陵虚实相映,错落有致,遥遥相望。

陵区分内、外城,帝后陵内城又有东西南北四门,门阙、寝庙、宫墙夯土累累,瓦砾遍地,令人联想出昔日陵园中绿瓦石柱,巍峨庙宇,宫墙阙楼,层层托高,重重相叠的宏伟气势。陪葬墓园纵横交错,埋葬着多少皇亲国戚,才子佳人,掩藏着多少鲜为人知的宫闱秘密。

汉阳陵传达“大”的意境是以大见大的手法,坦荡而直接,除了陵园建筑外,它就是圈下泱泱然一大片空旷,让人们领略辽阔,领略大的含义。大还是以直和正来表现的,省略小零小碎,所谓大道不动干戈。帝陵的四条神道各宽百米,笔直坦荡地向前伸展,象征着帝王的统治理念,标志着皇权的极端专制,自始至终贯穿着炫耀皇威的主旨。充分显示出当年泱泱大国的统治者汉景帝踌躇满志的大气、霸气、王者之气,怎不让人感慨万千。

汉阳陵的“美”会再次令你惊叹

汉阳陵陵区还是一处旅游踏青的好去处,陵区内地域宽广,树木、草坪、鲜花井然有序。考古与保护工作本着“有效保护与合理开发”兼容的原则,在保护陵园原始风貌方面作了新的大胆的尝试。

汉阳陵的“奇”令世人叹为观止

谁能想到,汉阳陵方圆20平方公里,农民世代播种的土地之下竟是一座丰富巨大的文物宝库。1990年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至西安高等级公路穿过汉阳陵陵园,考古工作者进行了抢救性发掘,一批批气韵生动的汉代文物带着两千年历史的玄机重返人间。出土文物以其大规模、大手笔、高等级及丰富的内涵横空出世。汉阳陵在长达两千年的漫长守候中进入了华彩乐章。

拉开历史帷幕的一角,新的世界展现在人们的面前。数以万计的陪葬俑,那些黄色的人脸,一层一层地堆竖在考古工作者的面前,黑黑白白的眼睛像墙一样,竖出一片旷远的寂静与沉默,深深地震撼了在场的所有人。弓、矛、剑、弩、戟造型准确,闪着金属的光泽;盆、尊、罐、仓、壶技艺精湛,参差错落;牛、马、猪、狗、羊细腻传神,成群结队向我们走来……金银玉器,铜镜青瓷,峨冠博带,肥马轻裘,千姿百态,杂然纷呈。汉阳陵文物出土之多,内涵之丰富几乎不比秦始皇陵逊色,但没有了秦俑霸悍的雄风。汉阳陵陶俑比例一律只有60厘米,却更多地表现了太平盛世安逸宽松的社会氛围,铺就了另一种底色。武士俑、奴婢俑、仆从家吏俑、舞蹈伎乐俑、劳作俑或神俊威武或安然负重或偃卧休息,或刚或柔或强健,皆出质朴之中。

看阳陵文物,想大汉之声。素以力健气厚著称的汉代雕塑,以其抽象的夸张写意,古拙厚重的概括手法使西汉前期的风土人情、社会习俗、民族风格、时代背景尽显其中。汉阳陵考古陈列馆与汉阳陵帝陵外藏坑保护展示厅的建成和开放,奠定了汉阳陵大规模开发的里程碑。考古发掘将按计划继续进行。国家投资亿万,欲将汉阳陵建设成大思路、高水平、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化博物馆。汉阳陵将与秦俑博物馆东西相映,相辅相成,成为陕西旅游两大支柱产业。

读汉阳陵,一部文化史,它就书写在那粗犷裸露的黄土高原之间,书写在那被岁月侵蚀得斑斑驳驳神道的台阶上,书写在那古老幽远的晨钟暮鼓中。

汉阳陵的“大”、“美”、“奇”、吸引了各界人士纷沓而至,六合八方一片风袭。秉天地精华而成气的汉阳陵家长似的端然而坐,旷达胸襟,顺其自然,它守候了千年寂寥,也享尽了高贵的孤独,以哲人的目光漠然地端详着世事的变迁。

汉阳陵是宠辱不惊了。

   编辑: 陈雪婷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标签:

    (*添加多个标签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