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司令员马本斋
2010年03月22日 10:03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解说:马本斋带领大队人马向西急进,炊事员、卫生员、摄影记者,甚至年仅15岁的小演员,都拿起铁铲、刺刀、手榴弹同日军搏斗,血洒疆场,终于回民支队成功越过阜景公路,突出重围。

马国超:突围成功本身就是个胜利,但是牺牲了88位战士,那么这88个战士现在就在(张纪庄)旁边,专门农村老百姓给腾了十亩地,在那儿一个88个坟头。

梁虹飞(马本斋义女):那个打小日本了,那就是非常厉害,你老百姓没有不知道的,反正人人皆知吧,一提马本斋领导的回民支队,我们离河间城挺近的,就小日本吓得胆战心惊还不敢出来。那边回民很多,一个本斋村是东辛庄,我们挨着西辛庄,就很近,基本上都是回民。很多回民都纷纷参加了回民支队。

解说:7月初,按照冀中军区的部署,马本斋率2000余人的回民支队,从冀中、冀南交界地带向东迂回运动,越过北运河和津浦路,到达渤海之滨,部队得到修整。8月下旬,马本斋又率领支队主力向冀鲁豫边区挺进。一路上跋山涉水,人地两生,战斗频繁,马本斋在支队里创建了抗战剧社,成为战士们的主要娱乐内容。

林冬(抗战剧社队员):到了1943年,我们到了冀鲁豫之后,那时候有一个京戏,新编的京戏叫《王佐断臂》,当时就选了一些人,爱好京剧的人演这个戏,这出戏挺好,我印象很很深。马司令亲自扮演王佐,他喜欢文艺。

解说:行军中,马本斋创作抗日打油诗,被抗战剧社的同志们谱上曲,在回民支队传唱,以鼓舞士气。9月中旬,回民支队到达冀鲁豫边区的范县、观城、蒲县一带胜利完成战略转移。

曾子墨:1940年6月初,侦察兵侦查到晋中莘县城内,有70多名日军要去榆科,他命三弟马进坡带领70名回民队员,化妆成日军,抢先赶到了榆科据点,伪军们事先已经接到通知,见皇军架到立即必恭必敬地列队迎接,回民支队立即冲进据点击毙20多名伪军,其余的见大势已去,便乖乖地当了俘虏。日本大队长山本写信给马本斋威胁到,有你马本斋就没有我山本,有我山本就没有你马本斋。

解说:1943年秋,回民支队在范县,观城一带组成新三分区,马本斋任三分区司令员兼回民支队司令员,9月下旬,原国民党第二集团第一方面军,总指挥孙良诚公开投靠日军,他率所下直属38师两个团,和一个特务连驻扎在濮阳县的八公桥,战前,军区杨得志司令员,就如何攻打八公桥召开军事会议。

谢振明(回民支队队员):说有四个有利条件,第一个有利条件是孙良成吃过八路军的亏,挨过打,心有余悸。第二个有利条件孙良成的兵力比较分散,指挥不统一。第三个呢,敌人纵深虽然说很长,但是他总的还在我们根据地内,我们容易发动群众。第四个是敌人觉得,防范很严密,松懈麻痹,这是马本斋在会议上发言,我们回民爱吃牛肉,牛虽然高大马大,也经不住用刀子对准心脏捅它一刀,照样完蛋,杨司令员就做结论说,我们这次攻打八公桥,就采用马本斋同志牛刀子战术这个战法。

解说:这里是当年八公桥战斗中,八路军指挥部所在地,房子的主人史日选,曾经是共产党在八公桥镇的地下联络员之一。据他回忆,当年为了进一步摸清敌人的内部情况,马本斋乔装改扮,先后三次进八公桥镇进行侦查敌情。

史日选(原八公桥地下联络员):这个地方在八公桥底下走着转了一圈,当时主要看它炮楼和城墙上的防护,这是他第一次来,第二次他是都到十月底了,他来了,因为当时八公桥有个情报战,八公桥这开了个摊货,一个杂货店。他就问这个炮楼上司令部,他们每一天买多少盐,买了多少碗,详细地问了一下这个情况。第三次来,这是在打八公桥前六七天,当时我爷爷是在司令部里面,检查他那个防务他那个地方情况。

解说:9月16日下午4时左右,风沙大作,为战斗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回民支队和兄弟部队进入了预定位置。

张贵岳(八公桥战斗老战士):当时那时候都有咱的,有咱的地下工作者进了八公桥,都领着部队,吹冲锋号开始冲的时候,敌人都还没发现,结果很顺利都上去了。

解说:战斗进行得非常顺利,马本斋的“牛刀子”先头部队,于凌晨冲进入八公桥,中午时分于中心的人字形大街的炮楼之残敌,依然负隅顽抗。被回民支队的九十式短炮,只用三发炮弹解决了问题,至此八公桥全面攻占。

10月28日延安《解放日报》登载,16日晚我军主力攻入孙良诚总部驻地八公桥,获迫击炮十门,重机枪四挺,步枪1900余支,子弹4万余发,战马300余匹。

张贵岳:马司令在张鲁打游击,在这一方的群众中很有威信,人人拥护,马本斋司令员到这一方以后,保护这一方的时候,打了日本,保护人民,保护民族,为民族打下了不朽的坚实基础。

解说:1944年1月中旬,回民支队接到了奔赴陕甘宁边区保卫延安党中央的任务,马本斋欢喜着可以见到毛主席,但不幸的是他颈部的对口疮已经严重恶化。

白顺喜(时任马本斋警卫员):那个病和别的病不一样,对口疮。就是从脖子喉头两道大筋中间对着嘴呢,它那个玩意厉害的时候连嘴都张不开,吃不了东西都。马本斋住院后向杨得志司令员要求,批准他随军奔赴延安,经杨得志一再劝说,才同意留医院治疗,他难过地对前去看望他的回民支队的同志们说,你们见到毛主席、朱总司令后,要转达我对他们的问候。

马国超:主要疼溃烂,发炎嘛就是那个,一种毒素往心里面攻,最后发展成了肺炎。

嘉宾:那会那个医院就是随着军队的那个医院,那个卫生科,它治它治不了。那种病的时候,按咱们这个,按照中医说那种病最要命的病,它治不了。他一天比一天厉害,一天比一天厉害,军队是正月初八起身往延安走的,他到二十四,按阴历说二十四他就不行了。

解说:1944年正月初八,回民支队动身前往延安,16天后,马本斋辞世,时年43岁。

马国超:我记得我母亲带着我,还有我姐姐都很小,去看他的时候,看他的时候,他在那种情况下还教给我认字,写了中国两个字,我第二天再去就问我,说我昨天教你那两个字你记住了没有?我说记住了。我歪歪扭扭我就写了中国两字。他说这中国,我们这个国家,我们这个祖国就叫中国。他说你一定要记住,大了之后,那么你对咱们这个中国,一定要像对父母一样那么孝敬,来热爱这个祖国。

曾子墨:1944年3月17日,延安各界举行了追悼大会,毛主席敬献挽联“马本斋同志不死”,周恩来题词“民族英雄,吾党战士”,朱德挽联上写着,“壮志难移,汉回各族模范,大节不死,母子两代英雄,”的悼词。1944年冬,冀中行政公署将马本斋诞生地,东辛庄命名为本斋村,1954年马本斋的遗体,被迁往石家庄市华北军区烈士陵园,英雄在故乡安息。

感谢您收看《我的中国心》,下周我们再见。

《我的中国心》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

首播周六10:05-10:55

重播:周日21:40-22:30

声明:凡注明“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孔繁星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