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十三军存在两年半 消失多年后走进人们视野
2010年02月15日 11:44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核心内容: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于1930年5月经当时的中共中央军委批准、按全国红军序列组建起来的、归当时中央军委统一领导的全国十四支红军之一,下辖三个团,共有6000人左右,经历大小战斗一百余次,曾攻克丽水、平阳、缙云县城,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红军所到之处,宣传十大政纲,开展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教育和发动人民群众,有力地配合了全国的土地革命战争,并为后来红军挺进师的活动和浙南游击根据地的建立以及党组织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凤凰卫视2月13日《我的中国心》,以下为文字实录:

曾子墨: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是于1930年5月,由当时的中共中央军委批准,按全国红军系列组建的,有正式编制的14支部队之一。部队下辖三个团共计6000余人,这一活跃在浙南地区的红军武装,经历大小战斗一百余次,曾经攻克丽水、平阳、缙云等县城,夺取县府大印,砸开监狱大门,击溃保安队机枪连,成为插入浙南敌人心脏的一把尖刀。浙南十几个县的国民党县政府连连发出“县城空虚,万分危急”“匪共攻城,人心惶恐”请求“派兵痛剿”的告急电文。但就在短短两年时间之后,这支曾经创下斗争辉煌的部队,就因为种种错误指导和力量对比悬殊而溃散,军长、政委、政治部主任先后牺牲,战士被诱捕,成为浙南地区壮烈的英魂。

解说:这里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档案馆,1990年被称为“军档收集第一人”的刘义权,在一次偶然机会,了解到关于红十三军的故事,随即从北京赶赴浙江,开始这支仅存两年半的红军队伍的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如今通过这些珍贵的档案,红十三军的历史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80年前,风雨飘摇的世界里,一个文质彬彬的中年人突然出现在永嘉楠溪江畔,他正是后来的红十三军军长胡公冕。

彭漪兰(胡公冕夫人):1928年夏,家乡来人,希望胡公冕回去搞革命武装,我就跟他回去了。

解说:胡公冕永嘉五鶒人,这里的老百姓至今也无法忘却这位传奇般的人物。他先后曾任黄埔军校卫兵长、教导团营长、团党代表,政治课学生大队长等职,在北伐大军中,任东路军前敌指挥部政治部主任,1927年1月胡公冕随东路军一部进军浙江。4月“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破裂,国民党当局在南京、无锡、宁波、杭州、福州、厦门、广州、汕头等地,以清党为名,大规模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一时间东南各省沉浸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正是在这样的革命低潮期,胡公冕悄悄地回到自己的故土五鶒村,希望引导发动当地的农民武装。

杨福茂(浙江省党史研究室):浙南就是在永嘉这一带,有很好的我们党的基础,浙南共产党的最早的党组织,温州独立支部的建立,它主要就是永嘉的一些同志,所以浙南地方共产党的,这些主要的负责人都是永嘉人。永嘉虽然是个山区,但是在党建立以后,以及大革命的前后,出了很多很卓越的我们党的领导人,像胡公冕、谢文锦。

解说:1896年谢文锦出生于浙江永嘉楠溪潘坑的一个农民家庭,七岁时被父母送到姑父家,拜当地老先生为师。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谢文锦满怀追求进步的美好理想,考入省立第十中学,但校内的封建遗老对谢文锦等,来自穷乡僻壤又渴望进步的学生,百般歧视、凌辱,禁锢学生思想。

永嘉潘坑村老人:我爸爸从小的时候在学校,他在私塾里念书的时候,他跟他(谢文锦)是一个好朋友。他说谢文锦这个人从小就是有点古怪,他是这样子,我说有什么古怪呢?我问爸爸,他说老师叫我们有一个板子说大家念书,其他的小朋友都念得很大声,就是那个谢文锦不念,他不念。后来老师叫他们把书合拢来,叫大家背书,其他的小朋友背不出来,他背得很大声,他是这样子讲的。

解说:“五四”运动期间,谢文锦来到上海,结识瞿秋白,并在《新青年》杂志社任职,1921年谢文锦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被派遣到苏联学习。在他的同期同学中,有刘少奇、任弼时、罗亦农的身影。一九二三年冬,谢文锦担任共产国际代表,苏联军事政治顾问鲍罗廷的翻译,随同鲍罗廷一起来到广州,任中共中央秘书。此时孙中山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改组国民党,谢文锦积极参与国共合作的工作。一九二四年秋,谢文锦返回阔别五年的故乡,奉命传播革命思想发展党团员,在当地筹建党组织。

永嘉潘坑村老人:我爸爸到他家去跟他聊天,他就说到我们中国将来要,谈到全国解放,解放全国劳动人民,他说要打倒地主、分田分地是这样子讲。这样子讲呢我爸爸问他说,地主这个田是自己买的,房子是自己造的,你有什么办法把它分掉?他说要用一个政治运动给他压倒,他是样子讲,使得地主不得不服,他是这样子讲的。

解说:金贯真、李得釗等人,都曾就读于谢文锦当年筹资创办的永嘉立岩头高小,这些优秀的学生成为谢文锦最初的追随者,除此之外还有当时颇具声明的民族实业家郑恻尘和他的妻子胡识因,“中国男人要擎支手撑天空,睡狮千年,一夫挥臂万夫熊”。作为温州中一花席厂的创始人,郑恻尘一直有着实业救国的梦想,但在亲身经历中,他深切体会到了此路不通,最后在谢文锦这个同乡好友的指引下,郑恻尘义无反顾的走上了革命道路。

1924年12月谢文锦秘密发展郑恻尘、胡识因等人入党,随后创建了浙南最早的党组织,温州独立支部。1927年谢文锦在上海,被国民党特务秘密抓捕并杀害年仅33岁,但在他引领之下,永嘉逐渐走出了一群,被先进思潮所感召的新青年,他们当中到苏俄留学的有13人,参加早期黄埔军校的30多人。在短短几年期间,仅在永嘉西楠溪一带,党员就发展至505人,革命只待一个契机。1929年8月18日至11月5日,持续79天的大旱,让浙江南部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大灾荒,虫灾爆发,农田无收,饿殍载道,温属六县饥民达40万以上,但是国民党政府向农民征收的苛捐杂税,却有增无减。

孙岩梯(94岁永嘉巽宅村老红军):封建社会有能力、有权势就有理,没能力没权势,有理就变成没理,就是吃了这个亏。

赵高福(102岁永嘉石染村老红军):那时候我们很苦很苦的,戴着斗笠、背着刀,一听到窗外,有收租的人走动,就逃到山里面。

解说:天灾与人祸的叠加,让武装暴动风起云涌,浙南永嘉、瑞安、台州等县,组织了几十支农民武装,开展武装起义。浙南的烽火一被点燃,迅速蔓延,1929年11月永嘉茗岙、昆明、西溪一带,84个村庄的农民举行武装暴动,四千多人齐聚茗岙陈宅祠堂前,进行武装起义,重山叠嶂成为战斗的天然屏障。

杨福茂:非常便利于打游击,所以是打游击的好地方,但是永嘉西楠溪又有一个,虽然是个山区,但是消息还是很灵通的。因为它有一个楠溪江,楠溪江的出口就是温州,当时温州跟上海是有轮船的,所以虽然看看好像打游击的时候很方便、很偏僻,但是消息还是很灵的。

解说:星星点点的革命之火,顷刻间变成燎原之势,规模日益浩大的农民武装,引起了国民党当局的极大不安,蒋介石在几次重大会议中多次提出,共产党是心腹大患。他对民间的红色力量越来越忌惮,到处搜捕、杀害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许多党团组织遭到严重破坏,省委机关受到严重威胁。

章国荣(97岁永嘉上横村老红军):国民党兵派过来,屋里烧了,房也拆了,家破人散,全家东躲西藏。

村里民众:国民党到我们这里,把房子都拆掉都捣掉,我爷爷被国民党抓去,把手指夹在里面,受刑非常非常苦,大哥这里逃那里逃,二哥八岁的时候,都被抓去吓怕了,耳朵也聋了,说不出话来。

<< 上一页1234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张梅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