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装白马”赵一曼 战争中的女人
2009年12月07日 10:42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凤凰卫视12月5日《我的中国心--赵一曼》文字实录:

赵一曼,原名李坤泰,四川宜宾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就读于莫斯科中山大学,1935年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

曾子墨(主持人):在上千年的人类历史长河中,战争始终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而战争中的女人,一直被当做弱者,成为敌对双方或凌辱或保护的对象。但是在硝烟弥漫、血肉横飞的战场上,总有一些女性,用她们的鲜血与生命,展示着女性的坚强与勇敢。今天我们的主人公就是这样一位女性,为了民族的独立,她离家别子,毅然奔赴抗日疆场,她就是赵一曼。一个日寇眼中的红装白马“女匪首”,一个被郭沫若誉为“青春换得江山壮,碧血染将天地红”的女英雄。

解说:1950年,电影《赵一曼》公映,无数的观众被这位坚贞不屈的女性所感动。可是,人们却不知道,这位女英雄来自何方,又是如何走上了革命道路的。当时,即便是电影编剧于敏,也只是听说赵一曼是四川人,其他则一无所知。

直到1954年,原中共满洲省委组织部长何成湘,看到了当年赵一曼和儿子的照片,才解开了赵一曼的身份之谜。

东北烈士纪念馆讲解员:赵一曼,原名李坤泰,1905年出生于四川省宜宾县一个封建的地主家庭里,她兄妹共八人,她是女孩子中年龄最小的一个。

解说:父亲把赵一曼送到私塾去读书,在私塾先生看来,赵一曼聪颖好学,个性也是与众不同。

陈红(赵一曼孙女):小的时候也是一个性格特别倔强的一个,属于那种性格里头不像个女孩,她像男孩一样的。

温野(原东北烈士纪念馆馆长):赵一曼从小,她的个性就是一个活泼好动这么一个女孩子,而且好打抱不平,有时候别人家的邻居的孩子受欺负,她总是去帮助这个受点欺负的孩子。

解说:十二世纪初,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统治近两千年的封建帝制,但是长期禁锢和统治人们的封建意识、封建陋习还没有革除。当时为了让脚纤细,女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必须裹脚。

陈红:给她裹上,她又把那个裹脚的那种布剪了,或者是拿刀把那鞋给砍了。

温野:从小就有这么一种反抗的精神,她母亲让她裹脚,她说,你的脚倒是裹得很小,可是呢,干活很难,因为脚小干活很不方便。爸爸打你的时候,你连门槛跨都跨不过去,满院子爬,有什么好处裹小脚?所以她母亲听了这个话受刺激,所以以后她母亲也对她这个裹脚的事,也不再动真格的了。

解说: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赵一曼在大姐夫郑佑之的引领下,接触了《新青年》、《民国日报》等进步报刊,萌生了外出求学的念头。但在大哥李席儒看来“女子无才便是德”,赶紧把她嫁出去才是正道。

陈红:就找媒婆来给她提亲,提亲完了以后,媒婆一上门,她就给人打出去,当时那个南方有一种叫豁麻的那种,就沾在身上又疼又痒的那个,有一种植物。她就拿起来以后,就把媒婆打出去,后来那媒婆根本就不敢上门来提亲了。

解说:赵一曼不想像其他的女孩一样,早早地嫁人,依附于男人生活。她觉得女子也是可以有所作为的,她从小就有一种英雄情结。

温野:抗金的女英雄梁红玉,同盟会的时候这个秋瑾女烈士吧,这些英雄人物,这个女英雄,她都非常敬仰。

解说:1926年正月,在大姐夫郑佑之和二姐李坤杰的帮助下,赵一曼从家里逃了出来,进入宜宾女中求学,并借住在郑奂如家。

郑奂如(赵一曼好友):她就完全是乡下姑娘的打扮,她穿的衣服就是自己家里织的那种土布,穿在这里,这么长,衣服。她原来是梳起头发的,但是后来都把头发都梳在后面,梳在后面一个粑粑头,梳在后头。但是她虽然是个乡下人的打扮,但是她特别,因为她长得相当漂亮,所以看起来也不讨厌。所以她给我们介绍,介绍她的情况,我觉得她这个非常大方一个人,爱笑,一说一个笑,一说一个笑,所以我对她印象就非常好。

解说:在宜宾女中,赵一曼改名为李淑宁,学业之余她积极宣传先进思想,入学不过两个月,她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但不久之后,不断高涨的学运风潮触怒了反动当局,学生运动的主要发起人赵一曼被开除。随后,赵一曼考取了“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成为中国军事院校的第一批女学员。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爆发,7月15日,汪精卫叛变,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以失败告终。赵一曼不得不结束了短短6个月的武汉军校生活,化装成逃难的农妇到达上海。

郑奂如:蒋介石在上海大批地杀人,杀工人,屠杀工人嘛。所以党就派了好多人,就是在上海不能立脚的,给送到苏联去。

解说:赵一曼实现了年幼时留洋的梦想,她被保送至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在前往莫斯科的轮船上,她结识了黄埔军校第五期学员湖南籍青年陈达邦。

<<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李倩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