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禅宗泰斗虚云老和尚住世120年传奇
2009年09月07日 09:55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凤凰卫视2009年9月5日《我的中国心——虚云老和尚》文字实录:

虚云(1840-1959),19岁出家,55岁开悟,先后修复六座禅宗道场,1952年发起成立中国佛教协会,1959年圆寂于江西云居山,被誉为“中国近代禅宗泰斗”。

曾子墨:20世纪的中国佛教界,有四位大师的名字同放光辉,他们是虚云、弘一、太虚、印光。其中,尤以住世120年岁的虚云老和尚最为传奇,他一生历经五帝四朝,坐拥十五道场,中兴六大祖庭,兼承五宗禅门,被誉为“中国近代禅宗泰斗”,他历经民族危亡,万般周旋、苦心劝戒,他曾陪慈禧、光绪西逃,平息西藏边疆叛乱,责备戴笠作恶,忠告军阀行善,他奋志支持抗日,救济饥民,所行善举,蜚声中外。

解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佛教界一盘散沙乏人提领。1952年春,在中央人民政府先后四次邀请下,虚云老和尚走出深山,前往北京发起成立“中国佛教协会”,此时,他已是113岁高龄,“坐阅五帝四朝,不觉沧桑几度,受尽九磨十难,了知世事无常”,临行前,他自书此联。

虚云老和尚是中国近代禅宗代表人物,他一生肩挑禅宗五家法脉,于福建鼓山接传曹洞宗兼嗣临济宗,中兴云门宗,延续沩仰宗,使中国佛教承前继后,法脉永续。“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开悟得道的虚云老和尚从55岁开始,以“至于我个人,似有一种责任”为使命,帮助风云变幻的中国度过军阀混战,度过日寇侵略,也度过了新政权建立初始的慌张与忙乱。1959年10月13日,他功德圆满,进入涅盘寂静。

一诚(虚云老和尚弟子、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开始是修鸡足山,云南鸡足山,鸡足山之后是云棲寺,修好了在南华寺,南华寺修好了到云门寺,云门寺修好了到云居山,云居山是第6座道场。

传印(虚云老和尚弟子、中国佛学院副院长):大家公认近代禅宗大德,大善知士,荷担如来家业,尽了他一生力量。

净慧(虚云老和尚弟子、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在近现代佛教界,对中国佛教影响最大的两个人,一个是太虚大师,一个是虚云老和尚,两虚,这两虚刚好是,一个是代表改革的思想,一个是代表传统的思想。他们的思想,他们的作风,一直都在影响这个中华人民共和国60年的佛教。

解说:1840年福建泉州知府,一位姓萧的官宦人家传来哭声,中年无子嗣的萧玉堂夫妇几经艰难怀孕生产,殊不知,胞胎坠地时竟为一圆形肉团,母亲认为举子无望,当即惊骇而死,全家哀嚎震天。

第二天,一位鹤发童颜的卖药老翁经过,见府衙内传出阵阵哭声,便向邻居打听,探知原委后大喜道,依医书上说此为“灵球”,此人日后必为圣贤也,卖药老翁用剪刀剪开胞胎,一个五官端正的男婴出现,他就是后来的虚云老和尚,俗名“萧富民”。

中年得子,萧玉堂悉心教导,10岁起亲授萧富民四书五经,望其日后知书达礼、光耀门庭,然而萧富民似乎对佛经、三宝更加兴意盎然,17岁那年,他逃出家门直奔南岳而去,中途被家人追回。父亲为防止其再发出家之念,为他举行盛大婚事,先后娶进田、谭两位妻子。19岁那年,萧富民觅得良机,再次和表弟一起逃出家门,前往福建鼓山涌泉禅寺,这次,家人的追赶,没能挡住萧富民皈依佛门的脚步,礼禅堂里,首座和尚常开老人为其剃度出家,法名“德清”。35年之后,在他疑根顿断,开悟得道之时,“德清”始自改号“虚云”。

父亲并不放弃,三番两次派人到寺院盘查,德清随即隐居寺后深山岩洞,不再露面。三年内,他渴饮山泉,饥食青草,蛇虫相随,虎狼为伴,他行头陀行,礼《万佛忏》。三年后,他形容槁枯走出山洞,遍参名师学习经纶,为报亲恩,1882年,42岁的虚云和尚从普陀山出发,自背行李,日晒雨淋,三步一叩头,朝五台山行拜。45岁时,他再次从五台山出发,经四川、西藏,跨越喜马拉雅山,经不丹,到佛教圣地印度朝拜,之后经缅甸返回中国云南,万里行脚,等他开悟得道,距离19年前的离家出走,已经整整过去了36个年头。

净慧:开禁的时候,这个禅堂里服务的这些出家人就倒茶,倒茶倒到他面前的时候,一下子这个开水没完全倒到杯子里,溅在他手上了,溅到他手上了,啪,这个手接触了这个滚烫的东西,自动地这个杯子掉下来了,杯子掉下来它有一个响声,最后时候他写了一个偈字嘛不是,叫“杯子扑落地,响声明沥沥,虚空粉碎也,狂心当下息”休息的息,这是一个因缘。这是他从迷失的人生,走到觉悟的人生的一个转折,从这以后,他是才结束了他禅学的生活,慢慢走上弘法的这个道路。

解说:1906年,清朝廷赐虚云为“佛慈洪法大师”,又御“玉印”“锡杖如意”等圣物,这让虚云老和尚名声大振。紧接着,中国社会天翻地覆,清帝逊位,王朝覆灭,列强窥伺,军阀混战,民众生活艰难,开悟得道的虚云和尚,开始了在各地弘法利生的志业。

1918年,虚云老和尚79岁,云南省督军唐继尧再三派人送来书信,迎请虚云老和尚赴昆明做法事超度亡灵,建丛林振兴名刹,老和尚随往。1921年秋,滇军将领顾品珍将自己的部队,从四川开往云南,以谋推倒唐继尧,夺取云南军政大权,唐得知情报后,决心以心腹劲旅二十余团与顾品珍决一死战,但能否获胜,心中没有把握。他连夜带卫兵赶到寺里,摒退左右侍从,把云南形势告诉师父,请老和尚决策大计。

“公得滇民心,未尽得将士心,倘事兵戈,恐成两败,而他种势力将至滇矣,不如因势利导,去虚名而存实力,以俟异日之缘”。虚云劝说唐继尧以退为进,让位顾品珍,即使云南黎民百姓免于战争之苦,也打消了正对云南虎视眈眈的外国列强的野心。“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听罢虚云老和尚规劝,唐继尧假装请假,让位于顾品珍,于大年三十晚上带着家人亲信,秘密从越南转往香港暂住。不出老和尚所料,1921年,顾品珍上任,2月间,昆明大雨滂沱,7月干旱数月,12月喉疫爆发,近万人病死,顾品珍自顾不暇,自将领至士民,无不思念唐继尧恩德,最后议定,迎唐回任,顾品珍饮弹自尽。

<< 上一页1234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李倩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