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民百岁老师顾毓琇与周恩来长谈蒋介石
2009年08月10日 10:05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顾宜凡:我听我祖父后来说,他说一见面是这样的,他没有打招呼,一见面就是,你不老嘛。就好像,好像是很熟的那种老朋友,确实也是老朋友。因为他在抗战的时候,他是教育部的政务次长,那么周恩来以共产党员的身份参加联合政府,他是军事委员会的政治部副主任(副部长),也是副部长的这么一个地位。那么郭沫若当时是周恩来下面一个厅的厅长,那他们在抗战的时候呢,就经常探讨教育的问题,在接见的时候,周恩来说,顾先生,你是“客卿”啊,就是客卿,古代的客卿,你不是依附于任何党的社会贤达加入政府,为政府做事的客卿,说你是客卿啊。那么我奶奶看到周恩来说,你的身体很好啊,周恩来其实那时候已经得癌症了,他说虚有此表,虚有此表。

解说:会见时气氛很随意,有人专职摄影、有茶,午夜十分还有点心招待。我们像老朋友那样倾谈,漫谈着双方都关心的种种话题。他们谈到蒋介石,谈到陈立夫,还谈到王昆仑。此时,文革中受到冲击的王昆仑,依旧被关在监狱。周恩来感到愧疚,说自己太忙没有来得及处理此事。不久王昆仑得以恢复自由,并当选为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主席和全国政协副主席,成为了中共政体下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之一。

第二天,《新华社》发表消息这样形容两人的见面,周总理接见顾毓琇教授和夫人王婉靖,一行人进行了坦率的无拘束的谈话。

顾慰庆:这个“无拘束”三个字,这个是周总理自己加上去的,他怎么形容这个叫做“无拘束”?所以我父亲后来看那个报道,他说这个“无拘束”,他说这个字用得真不错,真好。因为到底是这个,等于还是又是私人的见面,不是说是官方的谈判,不是什么东西,像老朋友一样地交谈。

解说:24年过去了,原来留在大陆,日夜让顾毓琇牵挂、怀念的三个孩子,如今已步入中年,长女顾慰文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长子顾慰连任沈阳农业学院院长,次子顾慰庆任西北电力建设局副局长,他们由于周恩来的重新引见,而在顾毓琇心里有了异样的形象。

顾慰庆:总理很风趣,就跟我母亲讲,他说顾太太,感谢你给我们生了三个共产党员,就指了我们三个共产党员。这样子我父母,哎,他才知道我们是共产党员。而且周总理加了一句,而且是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考验和锻炼的共产党员。总理一讲,经过考验和锻炼这个表现不错,后来他们这样子才知道我们是共产党,才加深了理解。

解说:北京之行结束之后,顾毓琇回了趟西安。那里是次子顾慰庆工作生活的地方,他参观了儿子建造的纺织厂、电厂,工人们自发将厂区打扫干净,排着长队欢迎这位华侨的来访。

顾慰庆:来以前就把,借点椅子搬进去,走了以后,把椅子再搬回去。吃饭就是,没办法做饭,他总吃顿家里媳妇做的饭,结果我们家里,我的爱人,女儿,就给他包饺子。

顾宜凡:吃着吃着饺子,我祖母,我记得,流眼泪了。后来才知道,她觉得我们的这个家庭状况,跟他们想像的可不一样。说我的儿子住在这样的环境里,她比较伤心,那时候我父亲都40岁了嘛。

解说:家人团聚的喜乐,很快代替了对现实生活的悲伤,71岁的顾毓琇彻底享受到儿孙满堂的天伦之乐。他们被已进不惑之年的儿子和天真烂漫的孙子包围着,享受到充分的精神愉悦。随后,顾毓琇访问北大,重回清华,见到了冯友兰、陈岱孙、吴文藻、梁思成等一大批好友,并为学生们做关于非线性系统分析的专业报告。尽管顾毓琇一再强调,这只是一次普通的寻亲之旅,但敏感的人们还是察觉到了其中不同的政治意味。

顾宜凡:台湾的非议当然很大,因为他当时那个据说他们认为,顾毓琇是中央研究院院士,之前中央研究院院士也有到大陆来的,比如说杨振宁还有其他人,但是他们认为,他说顾毓琇你不是一般的中央研究院院士,你是原来中央政治大学的校长,你是中央大学的校长,你是教育部政务次长,你是国大代表,你回来的政治象征意义,虽然你自己不觉得,但是肯定是有的。

钱正英:那他第一次那真是破冰之旅啊,回去以后就给国民党开除了。这个那个中央研究院院士、国大代表两职了。但是就讲,两岸的关系,应当讲他是最早开创的。

解说:在结束了这次意想不到却令人愉快的大陆之旅,结束了与亲友的团聚时,顾毓琇返回美国。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5月,顾毓琇第二次访问大陆,此次回归大陆的主要目的是讲学。在启程回国之前,顾毓琇特意让曾在顾维钧手下工作多年的弟弟,带了一封密信给台北“国民大会”相关权威人士,婉辞“国大”代表一职。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王震,以及教育部部长蒋南翔接见了顾毓琇一行,

顾慰庆:他就提出要搞股份制,就写了个东西,请王震转交给邓小平,要搞股份制建议,叫藏富于民,藏富于民。王震看了以后就说我们现在是初级阶段,我看可以,他就转给邓小平。后来他一次一次就加深对国内情况了解,他一次一次就敢提建议了。

解说:1983年,顾毓琇第三次访问大陆,当时,在刚刚闭幕的科技大会上,邓小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口号。这与顾毓琇毕生追求的“科教救国”理念不谋而合,两人开怀畅谈。1989年9月,顾毓琇第五次访问大陆。

顾慰庆:快到国庆节了,突然我接到父亲电话,他跟我母亲要回国,要回国参加国庆。叫我在上海上飞机,同一架飞机,陪他们到北京,结果就这样子赶到了北京,参加了咱们40年的国庆节。当时江泽民同志已经当总书记了,哎呀,来的时候一片戒严,还是戒严嘛。那个气氛当时也还是很紧张,还解放军站岗,戒严。后来我父亲看了以后,外界对中国的传说也很多,他亲眼看了以后,他倒认为,风风雨雨要变成和风细雨,他就建议这个事。另外他就题了几个字倒很?他宣传,要去掉自卑感,增强自尊心,要增强自信心。他就是要鼓励吧,希望这个风风雨雨变成和风细雨,看了江泽民的。后来他就建议把这个戒严取消。

钱正英:他那个政治眼光还是很敏锐的,非常关心世界的形势,关心中美的关系。但是我认为他的立场是中华民族的立场。

陈难先:1989年这个事件之后,有一阵子中美关系碰到了一些障碍,应该说他在这些事情上都看得很清楚,他就是很坚定,一定要继续发展,要看得远。

顾毓琇建言一个中国 陈水扁“感佩不已”

解说:中美关系之外,顾毓琇一生的希望就是有朝一日能看到两岸统一。张俊彦,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在美国曾受顾毓琇先生推荐,师从朱兰成完成博士论文。此后,张俊彦一直视顾毓琇为老师,顾毓琇也从不忘向这位台湾民进党人士,宣传他的和平统一主张。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李倩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