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保华:邓小平曾提"江苏应快过平均速度"
2009年04月08日 12:04凤凰网专稿 】 【打印已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面对眼前的逆境,在中国仅次于广东位居第二大外向型经济省份的江苏将会何以应对?在金融危机以及中国生产要素成本不断增加的大背景之下,作为江苏经济发展重要引擎之一的外资经济又是否可能会出现撤离?带着这些疑问,2009年的3月,我在北京约访到了前来出席全国两会的江苏省委书记梁保华。

吴小莉:我们的外资投资其实比重是相当大的,但是外资投资碰到这种全球性的金融风暴它的营销通路反而受到的冲击是比较大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江苏本身又怎么样可以在调整我们这样的一个战略结构当中有一些新的一些作为。

梁保华:因为我们原来的出口加工贸易占的比重比较大,我们提出了要增加一般贸易的出口,特别是民营企业增加一般贸易出口,我们经常在政府也采取措施,支持企业去开拓市场,你比如说现在比较困难,我们鼓励我们的企业,到国外去参加展销,参加营销,因为在这个比较困难的情况下,有些企业就不大愿意出去了,为什么呢?成本高啊,摊位费很贵,那么我们的政府,特别是我们苏南和我们省政府,苏南的各级政府啊,我们都拨出一定资金来资助这种出口型企业到国外去展销,参加交易会,参加各种营销的活动,就是支持大家走出去,开拓市场,这也很重要,现在困难的时候。

2009年2月20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梁保华带领着江苏省主要领导及企业界人士与中国国资委主任李荣融率领的100多家央企负责人进行了会谈。由于参加的央企领导众多,李荣融甚至开玩笑的把这次聚会称作是"中国的央企负责人会议"。

吴小莉:因为其实在两会期间我也知道很多的省份,也到北京来,也会想办法跟一些央企恳谈,对接,当时我们要提出这样的一个恳谈会的时候,是您提出的吗?您当时是怎么想的?然后我们为了这样的恳谈会,做了哪一些的准备?

梁保华:这个提法是我提出来的,不错,我最早想到是因为现在我们要面对金融危机,我们作为外资比较多的一个省份,落实地讲现在引进外资受到一定的这个影响,因为国际金融危机,有些大公司,它现在放慢了这个投资的步伐,另外一方面根据我们江苏的特点,我们江苏中小企业多,我们想通过跟央企的合作,通过一些带动力强的大项目,也能带动我们这个江苏的中小企业的发展。

吴小莉:所以我们提出以后央企的反应是不是很积极,是您直接跟李荣融主任打了招呼吗?他为什么亲自带队。

梁保华:我提出了这个想法以后,我专门请我们的副省长向李荣融主任做了汇报,得到李荣融主任的大力的支持,但是他也提醒我们,在这个合作当中,一定要防止盲目建设,重复建设,这个而且是那些高能耗,高污染的项目,都一律不搞。

在这次的恳谈会上,中国石化、中国化工以及中国电力等35家大型的央企与江苏签署了包括了港口、机场、石化、能源等45个重大专案的合作协定,总投资额达到2220亿元人民币,此外还有一千多亿元的投资达成了商谈意向。

吴小莉:您也提到说江苏一直跟央企其实有很好的合作基础,江苏是什么样的条件能够吸引央企?

梁保华:从我的角度来看,第一个还是江苏的区位优势比较好,临江濒海,运输特别发达,特别是一些大企业它需要这个港口水利条件,大进大出的这些产业。

吴小莉:09年的GDP我们的预估是10%,其实是低于08年的12.5%,也低于我们三十年来的平均12.6%的,这10%我们是怎么估测出来的,我们对于这10%是有信心的吗?

梁保华:过去邓小平先生给我们提出过一个要求,江苏应该比全国平均速度快,我们一直是按照小平同志这么个要求做的,所以去年我们增长12.5%,大概消费贡献是5.5个百分点,投资贡献了5个百分点,进出口贡献了2.5个百分点,那么我们今年分析了什么,出口,今年要想有大的增长,很难,所以我们想这个出口的这2.5我们先不算在里面,就是靠投资跟消费,那个贡献的话,大概10%左右,这样的目标还是比较合理。这全国8%我们10%还高了两个百分点。

吴小莉:符合原来的标准。

梁宝华:我们也不容易。

梁保华说,在2009年的两会期间,江苏省分别与商务部、海关总署以及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定。根据协定,这些部门将在外贸进出口、利用外资以及开发区建设等方面对江苏提供支援,共同抵御经济危机的冲击。

梁保华:我们其实去年在上半年,我们已经感觉到这个经济的这个有些方面的增长的指标出现一些,跟以往不同的情况。

吴小莉:比如说。

梁保华:去年主要首先先感到的是工业的增速在回落,第二个是出口的企业碰到困难,以出口为导向的一些企业,还有(就是)传统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吴小莉:其实在金融风暴发生之后,中国的一些沿海的城市跟省份也出现过一些外资企业或者是台资或者是港资出现了资金链断裂这种情况,那在江苏这种情况多不多。

梁保华:江苏这个倒闭的企业很少,有些小的企业关闭,但是也有一些新注册的企业,那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呢?是中小企业这个融资碰到困难,流动资金,前一段发生的问题主要在什么问题啊,从企业来讲啊,因为它借的这个流动资金,它是有一定期限,是短期贷款,它到期要归还的,归还以后它作为流动资金它也希望再贷出来,再从银行来讲,它担心因为现在整个大的经济环境风险比较大,所以它采取一种比较稳当的措施,它有的贷款,收进来多,再贷出去少,那么企业就发生困难。

根据浙江省工商局的资料,2008年浙江共有2.2万家民营企业注销,死亡数创下了6年的最高。来自广东省经贸委的统计资料则显示,2008年1到9月份,广东全省关闭的企业总数为7148家,最多的东莞市关闭了1464家。然而,在江苏加工贸易密集度最高的昆山,2008年全年倒闭的企业一共只有37家。

吴小莉:其实在江苏,台资企业是很特殊的一个群体,台湾的资金的企业,您也非常熟悉,有人说台资企业因为自有的资金比较多,在这次的金融风暴当中,受到的波及会相对少一点,不知道是不是有这样的一个故事可以跟我们分享。

梁保华:台资企业,据我了解,多数企业在这个资金方面它不存在什么大的困难,但也有一部分台资企业向我们提出来,希望能在我们当地能够融资,因为他们原来的资金来源主要在台湾,或者境外的一些银行贷款,再到这里来投入,那么现在整个国际金融危机,可能原来他的这个贷款的银行,贷款的金融机构资金流动发生问题,贷不到款,我们的银行积极给予支持。

梁保华说,由于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负债较多,能被银行认可的抵押财产太少成为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个主要原因。2008年,江苏曾经拨出专项资金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担保。2008年11月21日,江苏省政府也专门举办了名为"百企千亿"的银行与企业对接活动,在这次的活动中,有一百多家的重点企业与金融机构签订了总额达到1045亿元人民币的贷款。

吴小莉:您刚刚提到我们对企业有40亿资金的支持,这个40亿的资金我们是怎么使用的,现在使用的情况怎么样。

梁保华:我们这个资金主要是,其中20个亿是用于这个中小企业,就是他们调整,技术改造,再有20个亿啊,用于给中小企业,进行贷款担保,再担保,各级政府都拿出一些钱来,因为这些中小企业基本上都是在市里在县里,省里直接去运作它会有一些困难,可能节奏太慢。

吴小莉:但是政府为了要帮助中小企业,不论是你们来再担保,或者是帮忙做银企对接,这样的风险是不是会变成是政府必须承担部分的风险。

梁保华:政府拿出的风险抵押的这个资金,在这个范畴里面,在这个范围里面呢来承担一些风险,主要是我们有些企业,现在我告诉你讲,有市场,有销路,它也有效益,一下子它就是融不到资,政府在这个当中当一个桥梁,沟通的作用,来推进银企的对接。

2004年10月,曾在苏州先后担任过市委书记的陈德铭与王珉上任陕西和吉林两省的省长,再加上时任江苏省省长的梁保华,在当时中国内地政坛31个省市区的行政一把手中,有3个人曾经在过去的5年中先后担任过苏州的市委书记。有评论就认为:他们的任职足迹,足以说明'苏州经验'开始走向全中国。

吴小莉:其实92年邓小平南巡以后,其实苏州就在城的西边,开了一个苏州新区,当时在什么样的背景下,苏州会开这样的一个新区。

梁保华:苏州新区当时在小平同志南巡以后,这个上海浦东开发开放带动长江沿岸的开发开放,当时搞开发区,那么苏州首先在西部搞了一个高新技术开发区,当时我同时在我们江苏,有无锡,有常州,还有南京,四个高新区同时开始建设的。

吴小莉:但是在两年之后,94年的时候,在中新之间又有一个国家级的一个工业园区落户在苏州了,苏州工业园区,当初为什么会选择在苏州。

梁保华:当时新加坡方面也做了很多比选,我今天也可以无保留地告诉你,他们在我们别的省,别的地方都看过很多地方,做过一些比选,最后还是决定在苏州,这个李光耀先生曾经跟我讲过为什么他们愿意在苏州,他跟我半开玩笑讲,苏州出的状元多,苏州人才多。他们主要还是看重苏州的教育,劳动力素质。

然而在当时,两个开发区的并肩发展并没有给苏州带来"1+1=2"的结果。1997年8月,时任新加坡总理的吴作栋曾经首次含蓄地指出苏州工业园区面临着来自苏州新区的激烈竞争。而时隔四个月之后,李光耀也在苏州公开批评苏州新区与工业园区的竞争,言语当中难掩失望和不满。据说在此期间,新加坡方面还曾经建议苏州暂停在新区引进外资5年,但是遭到了苏州方面的反对。

吴小莉:苏州工业园区成立之后跟苏州新区之间其实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和摩擦,那段时间您也是身在其中的,可以告诉个中的一个互相斡旋的一个过程吗?

梁保华:当时啊这个苏州工业园区起步晚一点,它是94年才开始建设的,起步晚,刚刚基础期做下来碰到亚洲金融危机,碰到的困难更大一些,那么那些股东呢他当时有个意见是什么呢?说我们投资了好几年不赚钱,你们两个开发区一东一西,是不是你们的政府对西面是你们政府自己搞的更加重视,项目都到了新区去了,那么我们讲我们不是,由于开发区的建设,开头都是投入比较大,做设施建设,各种投入啊比较大,回报相对来讲比较慢一点,那么我们做了很多解释工作,包括我本人到新加坡去做解释工作,我说我们派干部来负责管理这个事,而且我们承诺,我们尽量地使这个公司能够盈利,就增加他们的信心,这个很重要的一条。

1999年6月28日,在经过了一年多的谈判和协商之下,中新双方签订了《关于苏州工业园区发展有关事宜的谅解备忘录》,确定从2001年的1月1号开始,由中方承担园区开发公司的大股东责任和园区管理的主要工作,并将中新合作的苏州工业园区作为招商重点向外界推荐。结果2001年当年,中新苏州工业园区便实现盈利。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中新合作区规划面积扩大到80平方公里。

吴小莉:苏州工业园区的故事其实广为流传, 99年的时候,李光耀还特别写了封信给当时的总书记,江泽民总书记说,一定要把你跟陈德铭都留下,因为熟悉你们两位。您听过这个故事吧。

梁保华:是讲过这个话,我知道,后来他们,我在场的时候,他见我们当时的省委书记陈焕友先生,也讲过这样的话,说你们把梁宝华,陈德铭留下来,是说过这样的话我刚才前面讲,就是讲的什么道理,中央当时批准我们搞苏州工业园区,有一个要求,就是把新加坡的一些先进的管理经验,能够结合中国国情引进到这个开发区来,它有了这套制度,规范的管理做保证,应该讲这个不会发生什么问题的,这个绝不是因为某某人在这里,它就能够搞得好,这个所以后来我们,我和陈德铭都先后离开了,但是园区比我们在的时候还搞得更好。

吴小莉:01年您离开回到省里的时候有没有特别也跟您的老朋友,比如说李光耀或者是新加坡的一些朋友们也打打招呼。

梁保华:我都是,跟他们,应该讲跟他们通气过,因为他们说过这个话,希望我们继续留在苏州,这个后来我回到省里以后,我跟他们讲,我调到省里工作,但是我也表示了态度,我讲到了省里以后,我还支持苏州工业园区的建设,这个园区的重中之重的这个地位不会变,园区的发展目标和方向还始终贯彻如一。

2009年是中新两国共同建设的苏州工业园成立15周年。记得上个世纪90年代,在苏州大量引进外资的时期,曾有人用"不求所有,但求所在"来形容苏州的发展模式。然而在2008年,梁保华却对江苏提出了"不求所在,但求所得"的要求。究竟在这所有、所在和所得之间,江苏将面临着怎么样的抉择和挑战?而对于江苏外资企业可能由长三角迁往成本更低廉的比如说越南等地的说法,梁保华又有着怎么样的解读和思考?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编辑: 赵佶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