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样的人生:艺术青年 院士 上海市长 院长
2008年09月01日 16:01 】 【打印
相关标签: [吴小莉] [问答神州] [徐匡迪] [院士] [上海]

个人经历(1978年后)

主持人:在文革之后的第一次全国科技大会啊,

徐匡迪:对

主持人:那个时候郭沫若在闭幕式上。

徐匡迪:《科学的春天》讲话,当时我在下面听。

主持人:您在下面听,听说是非常感动。

徐匡迪:极其感动,极其感动,因为那个时候知识分子正好从那个臭老九,从另类的变成邓小平同志说,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所以当时就感觉到,真的是如沐春风啊,非常地高兴,整个应该讲科学大会的闭幕式啊,可以说是现在是很难想象的,当时这个鼓掌啊,那时好像说一两句话就有鼓掌,说一两句话就鼓掌,那个掌声真的是不断,那是一种好像,被压抑了很久而获得解放,被蕴藏在心底的这份热情突然迸发出来的这种感觉,所以我觉得那个是我印象非常非常深刻的,也是我这一生当中不会忘记的。

1978年,中国国门打开后,莘莘学子掀起了一股出国的浪潮。1982年,被称为是中国喷射冶金领域"四大天王"之一的徐匡迪,也应邀来到英国做访问学者。

徐匡迪:我当时到英国以后感到非常震撼,最深刻的一个印象就是,这超市里怎么琳琅满目啊。

主持人:听说您还拍了张照。

徐匡迪:拍了个照呢,寄回来,我不是拍的大笨钟,也不是拍的伦敦桥,我是拍的伦敦的超市,因为我实在是感到震撼,它怎么会有这么多东西,当时我们国内//什么都计划,所以我就不懂了,他怎么会有这么多东西,所以我想学学经济学,经济系和我们这个冶金系是一栋楼,所以我就要去听它的课,那个教授非常客气,说很好,感谢你选我,从哪来啊,从台湾来啊从日本来啊还是从香港来啊,我说我是从中国大陆来的,从上海来,他马上不笑,他说这个你没用的,你们学了没用,你们是短缺经济,什么都不够,所以要计划分配,我们是市场经济,是一种过剩的经济,所以大家都要讲究营销战略,我是讲市场经济对你没用。我当时啊就是有一种说不出的味道,我说那这样吧我就旁听吧,不选你,正式选你的课可以吗?他说你来坐着,我绝对是欢迎你,我只是怕浪费你的时间,我说我不浪费,我学习学习。这个学习对我非常有启发。

1984年,徐匡迪被邀请到世界著名的喷射冶金公司--瑞典兰塞尔公司做副总工程师,他在英国学到的经济理论,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实践。

徐匡迪:到了瑞典以后,就接触到实际了,比如说我们这个是提供冶金的装备和技术的公司,那么比如说西班牙要建新的厂,意大利要建厂,你要去投标,我呢都是投标的负责人,那么这个投标啊除了技术还要概算你有多少钱,然后呢你可以保证给公司多少利润,而且你要能够投标投上,人家的投资多少年可以收回,你要给他说服他,然后我们这个设备制造怎么样为银行贷款,这个有很多的一个可以说从金融到技术,到产业生产一直到应用这么一个链条再回收这个资金,所以要学会做项目,所以这个对我还是有用的。

1985年,徐匡迪回到上海,开始对市场经济的优势及国外如何操作市场经济进行思考总结。

1989年,时任上海市长的朱镕基,召开了各界人士经济形势座谈会,在会上,徐匡迪所作的"计划经济不再适合现今中国发展"的发言,引起了朱镕基的兴趣。同年12月,徐匡迪被任命为上海市科教文卫办公室的副主任,并且兼任高教局局长,从政之路就此打开。

1995年的2月,徐匡迪当选为新一届的上海市市长,一个月后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当时唯一的院士市长。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