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中国作家屡屡与诺贝尔文学奖无缘,导致每每诺贝尔奖揭晓之时,中国媒体乃至中国人和中国社会都异常紧张。原因到底何在?为什么中国没有自己的诺贝尔奖?
马家辉:我觉得任何一个奖啊,它背后的一些考虑,可以不止这一点的。可是不是真的追认一个作家呢?我觉得说,与其说追认一个作家,不如说它能追认一个标准,一种标准,或者一种价值,那个时代的价值,我们看到诺贝尔,比如说文学奖,这么多年来,是不是真的是什么从19世纪到现在都一样呢,很明显不一样。
梁文道:对。
马家辉:大概每十年,十多年,你看到得奖的那些作家们,基本上他们手里的作品的题材,还有里面所呈现的人性的认同的价值,一直在变。50年代,60年代比较是所谓的反共文学,反共价值,怎么对抗一个专制的体制,但是作家是比较容易得奖的,这十年我们都看到嘛,主要处理什么题材的,认同、身份,离开一个地方,你要在不同的身份,不同的语种之中,不同的文化视野之中来穿梭,这种核心价值,所以是不断的在变的。
梁文道:对。
马家辉:那假如你说华文作家,或者是说中国作家是不是刚好配合流行的标准?也不一定,所以说我觉得,要从这个角度来看诺贝尔奖。
梁文道:而且我觉得还要注意另一点,我们把诺贝尔文学奖当成世界文学的贵冠,这个想法到底是怎么来的。其实大家都常说,整个二十世纪,十九世纪末到现在,有非常多了不起的作家,是没有拿到诺贝尔文学奖的,有些已经死了,仍然在世的也有好几个是大热门,年年都讲有机会。但是年年都还轮不到他们。比如说像刚刚被人怀疑揭发间谍的告密者昆德拉,又或者说今年本来很多人怀疑是村上春树,又或者说是巴勒斯坦诗人亨利斯,又或者是美国的菲力沃尔夫,那么这些人都被传得很久了,但是依然没有拿到诺贝尔文学奖。
那么其实我觉得我们会认为,一群瑞典人,虽然像刚才讲规则很严谨,会邀请世界各地的专家来帮他做专门的研究。但是最后下决定的,始终是瑞典皇家学院里面一群的院士跟他的评奖委员,为什么?一群瑞典人的文学口味,就很自然成为全世界最了不起的口味,这是没什么道理的?
马家辉:文道,我觉得你刚才那句话,其实可以分开三段来讨论,第一个是说,是不是只是他们的文学口味呢?因为我们假如同意说,他前面的整个评选的制度过程里面,已经经过这么广泛去研究的话。最后投票的那个动作,因为经过广泛咨询,来到最后放在桌子上的那四个作家,他们投票,投来投去就是那四个。所以这是不是所谓的那一群老人决定,他们决定范围跟权力有多大呢?他不一定好像我们想象所说的,他们要给梁文道,不给马家辉,给马家辉不给梁文道,不会嘛,因为我们名字不会放上去嘛。所以这个到底是不是他们决定的,这是第一个,还是值得讨论的问题。
第二个就是说,你提到说贵冠有影响力,当然你不一定认同这样的说法,可是一直有这种印象,可是正如我们看到的那个叶教授说,那个作家也说,诺贝尔文学奖的影响力越来越低了嘛,为什么?因为坦白讲,大家都知道这个不是世界上唯一的游戏,我们是不断可以有新的文学奖、文学标准。
梁文道:对。
马家辉:所以可以反问过来第三个问题是说,为什么华人没有做出一个,假如你不服气嘛,华人两岸三地也好,弄出一个让自己所有华人,所有中国作家都服气的文章,甚至回去你来肯定人家。
梁文道:就像英国的布克奖,很多人英语世界人,认为这个奖现在的地位甚至比诺贝尔奖还重要。
马家辉:是。
梁文道:那其实中国人也可以弄一个自己的一个奖,是不是?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香港的邵逸夫,不是也弄了一个整个规模奖金,各方面组织都很像诺贝尔邵逸夫奖吗?
马家辉:已经是很像很像了,可能要跟内地的观众来介绍一下,在香港邵逸夫无人不知嘛。
梁文道:对。
马家辉:我们去每个大学都有他的照片,大陆也是。他前几年开始弄一个邵逸夫奖,整个规格,整个文件其实就很像诺贝尔奖,连那个章都像。
梁文道:都像,除了一点,他的颁奖典礼的主持人是他无线电视台的名主持人、明星,诺贝尔奖不会这么颁的。
马家辉:对。
梁文道:你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