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熊猫》“灾后重建最好的娱乐产品”
2008年06月27日 10:27 】 【打印

梁文道:身为香港人啊,我常常被批评到不懂国情,我也必须承认,为什么呢?因为很多时候我不明白有些事,本来只是微不足道的一个小事,很平常一件事,怎么会给炒得热炒成一个很巨大的一个社会议题呢,比如说以下这一条。

解说:最近韩寒和陈丹青在一档电视节目中语出惊人,炮轰众多的文学大师,韩寒说老舍、矛盾等人的文笔很差,自己一点都不能读下去。陈丹青说巴金写的很差,冰心的完全没法看,而于华、苏童的自己看一页就放下了,言论一出引起了一片哗然。

韩寒、陈丹青炮轰文坛名家

解说:遭到网民的痛骂,网友说两个大嘴巴炮轰文学大家翻遭炮轰,颠覆大师贬低大家可笑而且徒劳,伤害了一个民族的文学尊严,还有人说韩寒、陈丹青滞留已经把批名人招骂,当成保持大红大紫光环的灵丹妙药,是把肤浅当做招惹眼球的卖点。

不过支援韩寒的声音却说,1000个人心中有1000个哈姆雷特。对于文学作品的阅读,每个读者都有不同的口味,应该包容不同的声音。

有网民提到王朔,想当初文坛想把王朔比韩寒炮轰的更加厉害,古今中外名人,无所不骂,一个挨着一个点名批评,而韩寒在文坛中的地位较之王朔来说就好比侏儒同巨人的关系,事件的背后或许有文学代沟的现象,或许有韩寒自身个性的张狂,可一旦像韩寒这样直接情绪化的评价文学史上已经有定论的文学大师,显然超越了人们的容忍限度,我们应该怎么批评文学大师,首先还是要有足够的尊重。

梁文道:但是无论再怎么样尊重,我觉得批评一下,骂一下,再怎么骂,也都是可以容忍的对不对?比如说我在西班牙看到很多西班牙作家批评他们的国宝塞万提斯,德国作家批评这个歌德,英国作家痛骂这个莎士比亚,这种事常有,为什么人家就闹不起来我们这的事呢?哎,拜托这只是一个文学批评好不好,没有什么大不了。另外还有一些事呢,很奇妙的变成了大事。

解说:《功夫熊猫》欲皇宫拜师学艺。

又爱又恨的《功夫熊猫》

解说:武林大会,这部有着太多中国元素的好莱坞动画大片在内地上映。不料却遭遇到内地艺术家赵半狄的抵制,他经常以大熊猫造型出场,被称为熊猫艺术家,他带着不允许好莱坞在劫后余生的中国淘金的抗议标语到国家广电总局呼吁抵制《功夫熊猫》。

抵制原因有二,其一是好莱坞的气质和价值观会产生大量像莎朗斯通这样的人物,《功夫熊猫》的出品人是抵制北京奥运会的斯皮尔伯格,好莱坞在劫后余生的中国捞金,在四川大地震的伤口上捞钱,如果如愿在中国院线上映就是从死难同胞身上偷项链和手表等。

其二《功夫熊猫》盗窃中国的国宝和工夫编制着美式得立志故事。不过这一次内地网民却展现理智和冷静的态度,对于赵半狄的抵制,大部分人当成玩笑或者炒作事件,他们说这样一部欢快轻松的影片应该是灾后重建最好的娱乐产品。

看到《功夫熊猫》让人不仅想起1998年曾经在内地赢得3亿元人民币票房的迪士尼影片《花木兰》,作为第一部与中国文化为背景的动画影片,十年前好莱坞就启发我们怎么讲故事,十年后《功夫熊猫》又把许多中国观众拉进了电影院。

尽管四川比其他地方晚上映,但是成都首日的票房达到大约100万元人民币,创造成都动画类影片的新高,内地的总票房也有望突破千万元大关,看来美国人用《功夫熊猫》这只镶嵌了中国元素的西式汉堡不但吸引了美国观众,也让许多中国人无法拒绝。

在电脑指挥下跳芭蕾舞的铁床,陪你散布的花盆,新鲜出炉的咨询,立刻被扔进了垃圾箱,拥有生命的厨房演奏着生活交响乐,这些时尚前卫充满了高科技装置的作品目前正在北京的一个展览上展出,这是十年来在中国展出的规模最大的新媒体艺术展,号称百名世界顶尖新媒体艺术家为中国观众量身定做的艺术景观。

观众是给足了面子。艺术展刚刚开幕几天就吸引了两万多观众观看,虽然有观众说看得是一头雾水,不过还是要来凑凑热闹,从感应机器到衍生系统,从机器人的介入到影音的壮观景象,观众好像走进了科幻片的世界,又好像置身在哈利波特的魔法天地里,一直以来飞船同艺术不是传统东方社会的宠儿,新媒体艺术展出乎意料的火了起来,新媒体的互动变化是一个原因,也印证了中国人对新媒体艺术的新奇和包容。

梁文道:其实在全世界各地啊,我们都能发现新媒体艺术吸引的这个观众,有时候比很多传统艺术还要多,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大家觉得可以跟它互动,很新鲜,很好玩,好像不需要有一个太深厚的审美的讯念就能够欣赏他。

其实新媒体艺术由于是太新了,才姑且叫新媒体艺术,这个名字底下所包括的其实是包罗万象什么都有,真的要找共同点的话,那共同点可能就是大家都在反省什么叫做艺术的媒体吧。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孙艳娜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