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文革乱伦姐弟从母亲遗书得知他们无血缘关系

2012年09月15日 13:29
来源:凤凰卫视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正在加载中...'

核心提示:1979年或许是“伤痕文学”最为热闹的一年,几个短篇文本相继登场,把“伤痕文学”推向最后的高潮,而“反思文学”则顺势接过了文学接力棒。

凤凰卫视9月14日《腾飞中国》,以下为文字实录:

何亮亮:1979年或许是“伤痕文学”最为热闹的一年,几个短篇文本相继登场,把“伤痕文学”推向最后的高潮,而“反思文学”则顺势接过了文学接力棒。这一年的“伤痕文学”,比如孔捷生的《在小河那边》,展现文革“血统论”导致的乱伦悲剧,为了营造一个光明的结尾,故事的最后陷入乱伦悲剧的姐弟,从母亲的遗书中得知他们并无血缘关系。正义的小说《枫》写了一对恋人在“文革”武斗中分属两个阵营,一个坠楼身亡,一个被判死刑,他们内心留下的深重伤痕是无法弥合的。但是读者在沉浸在悲伤余,渐渐发现“伤痕文学”,往往只是停留在悲剧的表面层次上,注重悲惨故事的叙述,却忽视了对人格的刻划。
   
    在这最后的高潮中,“伤痕文学”的《大墙下的红玉兰》,又给文坛增添上一个新的名词“大墙文学”。指的是故事发生在劳改队和监狱的大墙里面。小说体现了作者从维熙的观点,“文革”的曲折和这其间正直者的蒙受冤屈,都是奸佞之徒一时得势的结果,这就形成了正面人物极好,反面人物极坏的简单化。
   
    何亮亮:不过,同样在1979年,随着文学的更为松绑,人们在展示和倾诉伤痕上更深一步,力图揭示出心灵伤痕与社会伤痕的病因,这就是“反思文学”的潮流,“反思文学”的标志性作品是1979年2月《人民文学》上发表的,茹志娟的短篇小说《剪辑错了的故事》。经过十年炼狱,茹志娟的作品风格已经变化,她“从微笑到沉思”,清新优美的笔调中开始出现“忧伤的诙谐和辛辣”。作品以1950年代“大跃进”期间的农村生活为背景,分析出人情变迁的主要原因,对特定历史时期展开了回顾与思考。
   
    小说采用了自由联想,意识流动,时序颠倒等新的手法在思想深刻之外又具备了鲜明的艺术特色,获得人们的广泛注目。“反思文学”中的另一位著名作家高晓声,对错划为右派之后在家乡做了二十多年的农民,这使他对农民的命运有深刻的体验。他的《李顺大造屋》以主人公二十多年“造屋”而一次一次失败的经历,深刻反省和批判了农民在当代社会中“底层”的历史位置,这种历史所达到的深度在当时的评论的赞扬声中高晓声几乎就要被称为“当代鲁迅”了。不过站在今天回望,每一阶段的文学反思也总是与当代的历史阶段相契合。

《腾飞中国》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节目专区】

主持人:何亮亮【主持人专区】

首播时间:星期一至星期五20:30

重播时间:星期二至星期六13:25

声明:凡注明“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曹奎] 标签:血缘关系 伤痕文学 遗书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