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文革期间 把有影响的书名露外就紧跟形势

2012年08月17日 09:58
来源:凤凰卫视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正在加载中...'

核心内容:一位部队的读者回忆说,在开全连大会的时候,他故意把杂志卷起来拿在手中,把《学习与批判》几个字露在外面表示他紧跟形势,用现在的话来说是件很时尚的事。除此之外,《学习与批判》也是普通人相对比较容易买到的刊物,以当时的江西赣州为例,当年的中心城区在杨明路一带有一家邮电局,每一次到了《学习与批判》刚刚挂出“新到杂志《学习与批判》”,都是人头攒动一抢而空。

凤凰卫视8月16日《腾飞中国》,以下为文字实录:

何亮亮:创办于1973年9月的《学习与批判》杂志是“文革”后期影响最大的社科综合类刊物之一。这份刊物的自我定位是“一份哲学社会科学的综合性杂志”。不过,当时的西方记者把它称为“中国激进派的刊物”,随着政治风云的变换,这本刊物正如它的刊名《学习与批判》一样,本身也经历了一个从“全民学习”到“全民批判”的过程。

当时,中共中央的两报一刊,也就是《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和《红旗》杂志,刊登都是很严肃的大块头的文章,说教性很强,而作为当时“四人帮”的滩头阵地的上海《学习与批判》的出版确实让人耳目一新,它的文章引经据典、高屋建瓴、文笔犀利、指点江山,而当时不少人写大批判的文章,都喜欢仿效《学习与批判》的文风,许多单位、机关领导大会、小会都组织学习《学习与批判》里面的文章,试图通过这份貌不惊人的杂志揣摩中央的政治气候,甚至有人认为《学习与批判》传达的精神与信息有时比《红旗》还要快而多,是“第二《红旗》杂志”。“从非正规渠道传递了中央的动态”,因为当时人们都有习惯“要紧跟中央精神”,因此这本杂志的领袖地位不言而喻。

一位部队的读者回忆说,在开全连大会的时候,他故意把杂志卷起来拿在手中,把《学习与批判》几个字露在外面表示他紧跟形势,用现在的话来说是件很时尚的事。除此之外,《学习与批判》也是普通人相对比较容易买到的刊物,以当时的江西赣州为例,当年的中心城区在杨明路一带有一家邮电局,每一次到了《学习与批判》刚刚挂出“新到杂志《学习与批判》”,都是人头攒动一抢而空。

《学习与批判》除了设置关于哲学问题的栏目,还有“文艺评论”“人物传记”“杂文”等主题的栏目,其中作者的署名尤其让人眼花撩乱,其实他们是一个写作班子,就是中共上海市委写作组成员,不同的笔名而已,据说多达八十多个,其中最出名的包括罗思鼎、丁学雷等等。

上海市委写作组的负责人为当时上海市委列席常委朱永嘉,这个写作组下设经济组、哲学组、历史组、文艺组等若干小组。这些组又分别领导着其他一些组,成员都是上海知识界,没有在文革中灭顶的精英,鼎盛之时达到了一百多人。

《腾飞中国》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节目专区]

主持人:何亮亮[主持人专区]

首播时间:星期一至星期五 20:30

重播时间:星期二至星期六 13:25

声明:凡注明“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张梅] 标签:紧跟形势 杂志 影响的书名露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