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抗战 留学生冒着战火硝烟回国抵御外侮
2010年04月21日 09:45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相关标签: [腾飞中国] [何亮亮]

正在加载中...

内容提示:八年抗战艰苦卓绝,当时有一批批的留学海外的人员,冒着战火硝烟回国抵御外侮,成就了中国科技、文化、教育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

凤凰卫视4月20日《腾飞中国》节目播出“百年留学 战火中归国”,以下为文字实录:

何亮亮: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2000多名学子从日本陆续回国,开展大规模抗日救亡工作。《大众哲学》作者艾思奇,著名学者胡秋原都是这一时期从日本归国的。“七七事变”爆发后,留日学生响应政府“撤离敌国回国参战”的号召,纷纷回国,从卢沟桥事变到1937年9月,短短两个多月时间,归国留日的学生多达4000多名。与此同时留学欧美的中国同学在抗战全面爆发后,也纷纷回国,共赴国难,形成了近代留学史上继辛亥革命之后,第二次大规模的归国高潮。有许多归国学生当初是为了抵御外侮而出国留学的,比如龚祖同。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加紧侵略中国,战争的乌云笼罩华北,对军事极为重视的应用光学,国内尚属一片空白。1934年留美公费考试,恰好有一名应用光学的名额,龚祖同报考了这个名额,于1934年夏经西伯利亚去德国柏林科技大学,现称柏林工业大学研究应用光学。1938年初龚祖同回国,立即投入了昆明光学仪器场的筹建工作,决心尽快制造出双目军用望远镜。

期间他被日伪逮捕,日方想把这位“年轻的光学专家”,送到日本为他们效力。所幸得到重庆国民政府的大力营救,龚祖同最终乔装逃出了上海,克服了种种困难,用了半年时间最终制造出了,中国第一批军用的双目望远镜,后来又研究出了机枪瞄准镜,有力地支援了抗日战争。

归国留学生也是抗日舆论宣传的生力军,1937年8月初,最初回到上海的数百名留日学生,成立了“上海留日同学抗敌救亡会”,根据自己在国外的经历,通过宣传队、演剧队、办报、撰写专著等方式,揭露日军的野心,唤起国民抗战的热情。1941年西南联大179名正副教授中,87%是归国留学生。26个系主任除了中国文学系以外,都是归国留学人员。

比如1938年归国的剑桥大学物理学博士张文裕;1940年归国的哈佛大学物理学博士马大猷;1937年回国的汉堡大学博士陈省身;1938年回国的华罗庚等等。正是这些留学生使抗战时期,几乎和世界隔绝的中国学术,仍然能够跟得上国际的潮流。

《腾飞中国》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

主持人:何亮亮

首播时间:星期一至星期五    20:30

重播时间:星期二至星期六    13:25

声明:凡注明“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