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时期的国民经济
2009年12月01日 14:22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凤凰卫视11月30日《腾飞中国》以下为文字实录:

何亮亮:1969年7月20日,美国阿波罗号飞船成功登月,月球上迈出的一小步,成为人类历史上的一大步,但是普通的中国人不知道这件事情。1968年在东京举办了奥运会,这一年日本的GDP达到了世界第二。那么在中国呢,当时全国陷于文革的混乱,经济建设虽然受到了干扰,但是也并没有停止。1968年2月16日至3月24日,全国计划座谈会在北京举行,经过努力,1969年基本刹住了前两年生产下降的趋势,经济开始回升。

1969年中国GDP的增长是16.9%,1970年增长是19.4%,是多年来的最高值。1969年9月23日,第一次地下核试验成功,第一台12.5万千瓦的发电机组问世,历时10年建设的“战天斗地”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建成。在这一年开始建设的第二汽车制造厂,后来成为中国第一个现代化的汽车制造厂,成为华中地区一个新的机械工业中心。在工业交通方面,三线建设从1965年开始,持续到70年代的末期,历时三个“五年”计划,使国家的基础工业和国防工业得到了长足的进展。建立起了攀枝花钢铁公司、六盘水工业基地、酒泉和西昌航天中心等一大批,钢铁、机器制造、能源、飞机、汽车、航天、电子工业基地和成昆、湘黔、川黔等重要铁路干线。

1972年以后,以毛泽东、周恩来批准的“四三方案”为中心,投资几十亿美元和200亿元人民币,从国外引进了26个大型成套设备和技术,为以后的经济发展打下了基础,文革时期石油工业得到了飞跃发展。从1966年到1978年,中国原油产量以每年递增18.6%的速度增长。1978年突破了1亿吨,使中国从“贫油国”跃居为世界第八大的产油大国。在1975年,中国已经成为工业综合指数世界排名第六的工业国。在农业方面,除了粮食产量持续增长以外,农业生产条件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建国以来成就最大的时期,农业机械化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

60年代前期,中国的周边形势十分严峻,因此展开了三线建设,加强国防建设,提供战略性的外援。例如抗美援越战争,中国付出了2000多亿美元,这些大多数是在文革时期提供的,但是这十年人民的生活水平并没有提高。到1978年全国农村还有两亿五千万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全国职工人均工资还在下降,住宅、教育、文化、卫生保障都供不应求,许多商品又重新开始凭票供应。 

《腾飞中国》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

首播时间:星期一至星期五 20:30

重播时间:星期二至星期六 13:25

声明:凡注明“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张梅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