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顿“一平二调” 不能每天都高潮
2009年06月08日 10:47凤凰卫视 】 【打印已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凤凰卫视2009年6月5日《腾飞中国》节目

1959年中国大陆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下,潜伏着重大的危机,“大跃进”运动,在生产发展上是追求高速度,以实现工农业生产高指标为目标,“大跃进”运动在建设上追求大规模,提出了名目繁多的全党全民“大办”、“特办”的口号,例如全党全民大炼钢、大办铁路,大办万头猪场,大半万鸡山等等,由于硬要求完成那些不切实际的高指标,必然导致有限的资源被胡乱使用,国民经济发展是无法持续的,人祸导致了国民经济危机,工业生产大幅度地下降,粮食产量是急跌。从1958年11月到1959年的7月间,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曾经努力地纠正已经察觉到的错误,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压低1959年的工农业生产指标。

1959年2月27日到3月5日召开的第二次郑州会议,以及1959年4月2日到5日,召开的中共八届七中全会是最为引人注目的,在这两次会议上,毛泽东等人都提出了要对人民公社,以及当时在人民公社中盛行的“一平二调”实行整顿。所谓“一平二调”就是“平均主义和无偿调拨物资劳力”的简称,当时是各地普遍采用的一种被认为是共产主义的做法,不仅把合作社,集体所有的土地、农具等生产资料随意无偿地调拨和分配,同时把农民的房屋、家具、家禽、牲畜等等全部都收归集体所有,否认了农民的私有财产权,公共食堂和大锅饭就是“一平二调”的具体落实。收缴农民的私有财产就引起了各地农民的愤怒。山西省委第一书记陶鲁笳在给毛泽东的信中说到,当时农民流传的顺口溜是日本人是“三光”政策,公社化是“无光”政策,当时各地都曾流传过“三光”、“五光”的说法。云南昆明的“三光”是说“楼上楼下粮食光、家具光、鸡蛋光”。广西柳州的“五光”是“猪光、鸡光、梨光、秤锤光、树木光”。

对于“一平二调”当数当时的农村基层干部的牢骚最有代表性,他们说上面是一平二调三收款,我们是一愁二怕三紧张,针对人民公社化运动出现的诸如一平二调的问题,第二次郑州会议和八届七中全会努力予以纠正,毛泽东在八届七中全会的讲话当中也说,要说服坚持高指标的人,不能每天高潮,要波浪式地前进。但是这两个会议呢,并没有从整体形势解决“大跃进”的方向问题,大饥荒的苗头已经在一些地方出现了。

《腾飞中国》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

首播时间:星期一至星期五 20:30

重播时间:星期二至星期六 13:25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编辑: 张梅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