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一甲子 庆典激励国人
2009年10月07日 13:38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美国军事学者称阅兵仪式是灾难 何亮亮抨击

何亮亮:所以在国庆过后,或者就在10月1号的当天,虽然我在做节目,但是我也不时的看一看外国的电视台,还有像香港和台湾的电视媒体。香港的电视台对于国庆的活动转播的非常的充分,台湾有三家大的电视台也做了全程的,特别是上午的阅兵,是做了一个全程的报导。国外那些大的卫星电视台,他们也都转播了,但是它不是完整的转播,它们当中插了很多广告,也有些评论。从这些评论当中,其实我们可以看得出来,特别是西方的一些主流的观察员,或者是他们的一些意见,确实跟中国人是不一样的,他们还是不能够理解中国人,或者说他只能从自己的角度来做一些评论。

比方说美国很有名的一个中国通,专门研究中国军事问题的一个学者,叫做David Shambaugh,他的中文名字叫沈大伟,这个沈大伟在10月1号那天,CNN在转播北京阅兵仪式,就在现场华盛顿,他们就请了沈大伟来做一个现场的解说。这个沈大伟就对中国的阅兵仪式非常不以为然,虽然他懂中文,他也经常到中国,他对中国的问题应该说比一般的美国的老百姓要有更多的了解,但是他说这样的一个阅兵仪式,如果就国际公关来说,他觉得这是一个灾难。虽然他没有仔细的说为什么,他觉得这是一个灾难,那么我想这个沈大伟他还是停留在冷战的年代,他还是站在美国人看苏联阅兵的那个角度去看。

但是我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对苏联的阅兵有很深的印象,而且我也知道苏联的那种阅兵,一方面是人民的生活是比较困顿的,就是苏联它是有大炮,但是没有黄油,另外,红场的阅兵它整个就是一个穷兵黩武,是一个扩军备战,是一个总是要想到外国去打仗的一个阅兵仪式。可是中国的阅兵仪式不一样,没错,美国人它是不阅兵的,美国人就是打仗。1945年以后,美国只阅过三次兵,而且那三次阅兵都不是那种非常盛大的阅兵仪式,美国不需要阅兵,美国天天在打仗,就在10月1日那一天,美军还在阿富汗陷入了苦战,这种苦战不是人数众多的苦战,而是在条件很艰难的情况下作战。

当然你说对于军队来说,作战肯定比阅兵更有用,为什么?军队本来就是要作战的。但是中国的军队它现在不能够作战,所以这样的一个阅兵,一方面它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一个提升士气,在国际上,它向国际社会展示了我有强大的军队,不要来碰我,碰我的话,我会把你打得头破血流的。所以沈大伟的这个解读,我觉得显然是不对的。

推心置腹

何亮亮:《时事亮亮点》,今天的“推心置腹”,我们的人物对象是连任德国总理的默克尔夫人。

德国默克尔夫人成功连任总理

解说:安格拉-克尔,1954年生于当时的西德城市汉堡,默克尔是她第一任丈夫的姓氏,离婚后保留下来。父亲是牧师,她出生后不久,全家移居东德,默克尔夫人从小就显露出在科学方面的天赋。1973年,以优异成绩进入莱比锡大学攻读物理学。1986年,取得物理学博士学位。1989年,柏林围墙推倒之后,默克尔加入新党“民主觉醒”,开始投入政治运动,并担任东德新政府的副发言人。1990年8月,加入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同年12月,德国统一后,当选德国联邦议院议员,并获得前联邦总理科尔赏识,出任内阁妇女青年部部长。默克尔夫人1998年至2000年,任基民盟秘书长。2000年,该党陷入政治现金丑闻,默克尔夫人被推选为主席,成为德国战后第一位女性大党领袖。2002年至2005年,兼任基民盟和基社盟组成的联盟党议会党团主席。2005年11月22日,当选为德国总理,成为德国历史上首位女总理,被称为“德国的铁娘子”。

默克尔夫人政治立场偏向保守,出任总理后,为了修复与美国的关系,公开赞成伊拉克战争。她也是务实的外交家,任内与中国的双边关系虽然出现波折,但最终仍可在相当程度上实现修复。经济方面,她积极推行改革,使德国低迷多年的经济开始出现复苏,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联邦政府制定各种救市措施,逐渐扭转德国经济颓势。今年9月27日,默克尔夫人在大选中成功连任,她领导的政党得票三成三,成功保住议会最大党地位。

下一页

东德牧师之女的命运与能力

德国政坛的断层与接续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蒋菡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