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曙明解读对五四运动认知的缺陷
2009年05月07日 14:09凤凰网专稿 】 【打印已有评论0

【书籍简介】 五四时代是一个永远激动人心的时代。它让人们看到,在中国近代文化史上,曾经有那么一个辉煌的时代。诸子放恣,处士横议,百家之言盈天下。主张文学改良的,主张保护国粹的,主张三纲五常的,主张个性解放的,这边要打孔家店,那边要把孔儒升格为宗教,思想的多元化,创造了众声喧哗、精彩纷呈的剧场效果。有人把它称为文学革命运动,有人把它称为新文化运动,也有人把它称为启蒙运动。这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一个异数,是一股偶尔漫出了河道的激流。五四运动的爆发,学生们高揭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旗帜,走上了街头,宣告回归革命时代。中国的历史,在这里与辛亥革命重新接轨,一度漫出河道的激流,也终于纳入了河道。

凤凰卫视2009年5月4日《时事亮亮点》节目

传播焦点:《重返五四现场——1919,一个国家的青春记忆》

五四时代是一个永远激动人心的时代。思想的多元化,创造了众声喧哗、精彩纷呈的剧场效果。有人把它称为文学革命运动,有人把它称为新文化运动,也有人把它称为启蒙运动。

《重返五四现场——1919,一个国家的青春记忆》由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作者叶曙明为广东作家。1980年起开始写作,并从事图书编辑出版工作。曾出版《军阀》、《草莽中国》、《共和将军》等十几部着作。

叶曙明表示“五四运动是一个说不完的话题。自从发生五四运动以来,它就不断被述说,几乎所有史料,甚至每个细节,都被罗掘俱穷了。当我想把这段历史再梳理一遍时,已没有什么新鲜的故事可以讲述了,只能以我的思想,我的眼光,重新解读那些众所周知的陈年旧事。”

《重返五四现场》包括上下两篇共六个章节,分别是价值崩溃的年代;向北京大学集合;新旧文化的双簧戏;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诸神的分手;尾声与楔子:革命来了。

作者在书中,用新颖的观点为读者解读风云激荡的五四运动往事,重新审视五四运动的意义,解读过去对五四运动认识的缺陷,分析五四运动的成绩和不足,以及留给了后人什么样的启示。

叶曙明说对中国的历史,不太相信有什么偶然事件可以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如果历史确实被某些事件改变,倒宁愿相信那些被改变的东西,才属于偶然的插曲。正是这种宿命感,使得《重返五四现场》与其他历史研究者的视角与着述拉开了距离。在文末,叶曙明写到五四那一代人所遇到的千山万水,走到今天还没有走完,前面依然有万水千山,他提出中国落后的根源在哪里?传统文化要不要打倒?怎么打倒?要不要全盘西化?怎么西化?究竟哪一条道路才是最适合中国的道路等具有深度启示的问题,引发读者深思。

《时事亮亮点》节目在凤凰卫视资讯台播出

首播时间:(周一)19:20--19:55

重播时间:(周二)06:00--06:35

声明:凡注明“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