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晖:全球经济危机萧条真的来了?
2009年01月02日 13:08凤凰网专稿 】 【打印

2008年全球爆发诸多大事,当中有好,北京奥运;也有坏,大雪、地震。那其中,全球金融海啸的影响力是最为全球化,有数据显示,全球股市市值因为金融海啸而蒸发将近30万亿美金,其影响力至今仍然强烈;海啸究竟何时结束,更是没有人能够肯定。迈入2009年,能否看到海啸的尽头?我们继续请时事评论员朱文晖先生为我们做分析,更期望他能够为我们带来一线曙光。

朱先生,总结2008年,这么多的事件还是以金融海啸让大家最为印象深刻。那可不可以告诉我们,2009年我们能不能看到这个海啸退去?另外,2008年还有哪一些您关注的焦点?2009年又有哪些让大家期待的事件?

朱文晖:首先我自己是很难带来曙光,但是我是希望有曙光,而且其实我总的感觉,如果大家有信心,曙光就来了;如果说都说最困难的时候没有来,那它永远不回来,因为你每个人都是现金为王。

姜声扬:乐观主义者。

朱文晖:对,所以一定要乐观,要有信心,对吧?那么你说别人的时候,希望别人有信心,但是看到自己的时候也要有信心。比如对自己可能要比对别人更有信心,特别就中国而言,我想这样大家才会能够早日见到曙光。

姜声扬:好。

朱文晖:其实我们回顾这个2008年的整个全球经济的发展,应该说这个最重要的新闻就是全球金融海啸,但是全球金融海啸它又是和前面一个戏剧性的跌宕起伏有直接的关系。就是在今年上半年以前,其实我们更担心的不是经济衰退,而是经济过热,全球性的通货膨胀重临,所以在7月14号的时候,是油价涨到天价的147美元一桶。

而且当时大家的预计说是可能会更高,会到200美元一桶,全球的油马上就不够了,对吧?就跟去年年底的时候都说各大城市的房子不够卖了,这个情况是一样的。但是没想到,这个一夜之间它该基本上就改变了,所以到了年底的时候,全世界经济是冷的不得了,所以大家又开始去想了,是不是1933年以来最为严重的危机?

所以就是说就这个1933年以来最为严重的危机,甚至有人说是比1933年还要严重。但是我对这个判断是不同意的,因为1933年就是说从它的实际效果来看,我们现在还远远没有达到1933年那么糟糕。1933年是个什么状况?就是说一个数字,美国的失业率是25%,德国的失业率是40%,一夜之间很多人就马上没有工作了,而且是因为没有社会保障的系统,马上就没有饭吃,对吧?这个是在资本主义世界非常普遍的现象。

我们现在看到现在的情况并没有出现,就是说到目前为止,我想甚至再坏一点,现在全球经济的恶劣表现和人们对信心的丧失,也应该没有到1973年石油危机时候的水平,也没有到1980年到1982年美国那个时候里根上台,大幅度提高利率,那个时候造成的影响,我想也没有到那个程度。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面,我觉得就是全球的宏观的决策部门,各国的这个财经当局,它应该要全力以赴,去避免全球经济跌过现在这个水平,甚至比它更坏一点。我想这个是第一点,就是大家要指望各国的政府,去进一步努力的救市,但是谈到这个政府的同时,我们反过来就要看市场。

其实市场它是有一种自我平衡的机制,所以我们现在就考虑现在的市场有没有一个自我平衡的机制?但是从金融市场的情况来看,原来是可能有一点矫枉过正。特别在10月底、11月初的时候,全球的股市也好、全球的银行体系也好,资金是基本上全面的冻结,但现在开始看到它已经是解冻了,而且是资金开始在流转。

现在大家比较担心的就是全球的实体经济,它也会不会矫枉过正,会摆到另一个极端去,所以现在大家都说,这个所谓的去杠杆化,因为以前是杠杆化,就是财务的杠杆化的状况非常的明显。大家分析它的反向的时候,就是可能原来是30倍的杠杆,给它设定一个反向,就可能是一个零杠杆,或者是一杠杆。

但是其实正常的这个经济运作,它一定是要有杠杆的,否则银行就没有办法生存,否则信用就没办法去带动经济的增长。所以就是说大家会把这个30到零之间做一个对比,其实它正常的可能在15,或者是更好,而且或者是在10左右,所以我们如果从这个角度考虑问题的话,就不应该对全球经济有那么大的这种悲观的情绪。

因为就是说经济学里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叫做预期,这个预期它不是简单人的心理,因为人的预期它会改变人的投资行为,投资行为一变,就会对生产、就业、收入造成直接的影响,对吧?我想这次中国就已经非常清楚到10月份以来,中国的投资者和消费者对于预期的变化,造成整个工业生产,包括用电量快速的下降,由此对库存造成一个重大调整,造成这个周期加速的来临。

所以如果说我们能够对这个长远的经济发展趋势,有一个更乐观的判断,对吧?对这个政府的救市行为,特别是就中国而言,有一个更好的信心的话,是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扭转我们,我认为的过度悲观的预期的,这样这个经济可能就会早一点见到底,见到底之后,这个市场可能就开始发挥它新的这种作用。

所以回到最后,我们还是要谈一个就是市场和政府到底在进行一个有效的,这么一种磨合,可能以前的时候,前30年全球化,可能从美国、英国那边开始,过度强调市场化;现在大家都寄希望于政府,可能忘记了市场它应有的功能。所以这个角度来看,如果说要让市场发挥更好的功能的话,政府确实是要做非常多的工作,但最终还是要市场来发挥这种平衡的这个功能,我是最不希望矫枉过正的情况,矫的太枉,可能正过来的时候比较难了。

姜声扬:好,所以说除了这个政府要大力干预市场,要恢复平衡之外,我们作为消费者,我们自己要对自己更有信心。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张梅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