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晖:将震后捐资捐物互助状态形成长效机制
朱文晖:然后整个信息的公开透明,然后各界都一起来关心、来支持这个体系,我想我们是非常经典的一个案例,当然这个案例其实和我们此前做的一系列相关的准备也有关系,比如说我们其实因为马上就是要奥运会了,其实整个应对奥运的危机处理机制已经建构起来了,所以正好是这个地震一发生,就把这套机制全部用过来。所以我想有了这个体系之后,我们未来还是需要进一步去完善它。所以到了今天我想各级的部门,也不可松懈。
但是我们现在到了今天,我们也更关心下面一个问题,就是出了这个地震,那么大的一个自然灾害之后,我们要考虑自然灾害很多人受到损失,有失去亲人的,有这个致伤致残的,还有这个神经承受不了。以前比如说唐山地震,我们可能因为那个时候的经济发展水平,那时候的发展水平和今天不可同日而语。
我们对国外的一些东西,其实我们看很多电影,比如说它很多,出现很多这个精神失常的人,很多残疾人,怎么去照顾这些因为地震而受到损害的,这个社会上的,我们说的新的弱势群体,我想就是过去在一年当中,我们到了今天应该要系统的来总结这些事情,这是我们完全可以做的很好的一件事情,或者是不是我们考虑,能不能做的更好。
比如说我们可以列举地震灾区的重建工作,像今天是北川的县城,老县城也有开放了,大家又重新去奠基它。好了,被损毁的一些地方,一些城镇,搬到什么地方去。这些地方的建筑,它的是不是适合人的长期居住。因为汶川这个地方它是一个地震多发带,整个建筑方面的城市规划的重新布局,包括它这个建筑标准,我们是不是要设定的更加好一些?这个校舍什么样一种标准?我想这个方面我们必须要做出一个非常清醒,而且是非常强有力的回答。
其实我们看到在前一段时间,有的说,这些安置用的住房,它是不是出现偷工减料的问题,各级政府必须要采取一个高度重视的态度,来应对这些问题。不应该由自然灾害演变成为人祸,这是完全我们自己可控的。然后第二个问题,就是社会关心的弱势群体,比如说刚才提到的残疾人,还有失去亲人,失去亲友的这个支离破碎的家庭。
甚至还有孤儿,到底这个社会怎么来关注这些人?我想在过去的一年当中,特别是在地震发生之后的前几个月,整个全国捐资捐物是一股非常好的这么一种互助的状态,但是这个状态怎么形成一种长效的机制,整个社会来关心它。既有政府部门的作为,也有这个职工,以前职工可能是零散的,职工团体它怎么持续的来关注这些问题。
还有邻里之间,因为你毕竟靠的是外头的力量,远远不如邻里之间,邻里之间怎么进行互助来提供更多的社会关怀,我想这也是我们在善后工作当中,要具体去考虑的。但这里面还可能包括一些长效的机制,就是把上述这些问题,不单是适用于灾区,还适用于其他的地区。包括其他的地震多发带,其他的这个自然灾害的多发带,我想这些建立起来之后,我们就会从“5·12”的周年当中吸取到足够的这种教训。
那么也总结我们应对的经验,去应对未来的这种发生的频繁的自然灾害,所以这就是我们要把它设为全国减灾防灾日的重要目的。
姜声扬:所以“5·12”虽然明天是一周年,但是这个重建之路还相当的遥远,还持续需要我们的关注。
《时事开讲》节目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
首播时间:周一至周五 23:00-23:25
重播时间:周二至周六 05:05-05:30 周二至周六 10:55-11:20
声明:凡注明 “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
编辑:
马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