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声扬:第十七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其中一个关注的议题就是农村土地改革,就这一方面我们请石齐平先生为我们分析。石先生,我们知道很多传媒都报导说,这次三中全会的一个聚焦议题就是农村的土地改革,就这个话题您怎么看?
石齐平: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我们简单的先把这个议题为什么会出现,以及为什么今天要把它看得那么重要,来做一个很简单的分析跟背景说明。
30年前,当邓小平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决定要进行改革开放的时候,当时他面临到两个产业,一个是农业,一个是工业,究竟要怎么去推动这两个产业的发展。看起来当时他决定的是先把农业作为第一步先搞,理由第一个当然是民以食为天,先要解决老百姓吃饭的问题。
姜声扬:温饱问题。
石齐平:可是更核心的理论上的问题就是工业部门所涉及到的产权是极其复杂,复杂到即便是当时的邓小平恐怕都没有足够的把握去突破它。因为当时所有的工业都是国有企业,现在都知道国有企业都应该必须要市场经济,都必须要逐渐的给它转向私有化了,但是当时私有化谁敢提呢?只能摸索一些什么股份制、租赁制,后来到现在就是改制,然后再逐渐的私有化,对吧?已经走了30年了。
相对于国有企业和工业部门涉及到的产权问题是牢不可破而言,农业问题的土地相对来讲它的产权问题就比较单纯,我只是说相对单纯。什么叫相对单纯呢?就是说你就把土地,把这两个权,一个叫做所有权,一个叫做经营权,把它分开来。这个所有权还是属于国家的,没话说,就是属于集体所有,国家所有;但是你可以拥有经营权,这就是承包制。
给你一段时间承包,在这段时间里面你就好好的去利用土地,这个是就相对有效的暂时回避了所有权产权的问题,这样一个做法做下去以后,果然在80年代初期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农民的积极性立刻就提高了,农业的收入、农业的产出、农民的收入很快就提高了。但是这个时间并不长,到了80年代后期,当工业部门也开始启动改革的时候,农业跟工业相对的,农业是属于弱势产业,这个就明显出来了。
所以后来农业的资源、农业的土地、农业的资本、农业的劳动力就开始往工业、开始往城市转移,问题就开始出现了,所以刚开始出现的好的景象就只有一个阶段,而且还有很多其他的问题也滋生出来了。不但农民所得提高碰到了上限,农业生产力提高碰到了局限,同时还出现了强制征收农民土地,造成了农村的一些矛盾的问题,这些通通出来了。
等到这个世纪,胡锦涛、温家宝开始执政,2003年之后,终于到这个时候问题又必须要好好的去面对了。于是我们注意到在过去6年的时间里面,最近这5年每一年的1号文件通通是针对三农问题的,所谓的“三农”就是农业、农村和农民。连续5年要提高农民的所得,提高农业的生产力,然后加强农村建设,有没有效果?有效果,还是取得相当好的效果。
但是感觉上好像还是不能令人满意,不能令人满意就是说我刚才前面所讲的那些相对于工业、相对于城市来讲,农民的收入还是差距太大了,再加上农业的生产力好像提高也越来越困难了。更重要的是这个农民土地的问题,被强制征收的情况越来越普遍,越来越引起农民的不满,于是在这样一个情况之下我相信执政当局开始认真的去面对这么一个棘手的难题。
三中全会就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开始认真去处理农业、农村土地改革的问题,我觉得这个是大形势,是必须要加以说明的。
姜声扬:那您为什么说农村土地改革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是不是就因为刚刚您上述的这些因素?
石齐平:对,一个就是涉及到观念,意识形态的问题,我们都知道在过去,在7、8年之前,中国大陆基本上它的经济体制是属于计划经济、共有产权制的。所以你要去让它一下子接受说这个土地不是公有,或者用现代话来讲叫做流转,很多人没办法接受,这是一个意识形态。
所以为什么邓小平说要思想解放,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如果你现在照目前三中全会的拟议,现在是把承包,一个有限期的承包,二、三十年的给它延长,延长以后最后变成一个永久承包,永久承包实质上就等于你拥有了,说白了就是私有。
那么流转可以是我让给你,或者我给你租,或者是我卖给你,通通也是讲流转,就是使到市场经济更活络了。如果在这样一个情况之下,再配合城乡一元化,农民的户籍不要再锁定在土地上,那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突破,但是这都涉及到意识形态的问题。
第二个就是确实也有这个顾虑,就是如果真的都这样一条路的话,很多人就提出,既然土地可以自由买卖,好处就是可以扩大农场的经营规模,让农民可以离开土地走到城市里面去。但是会不会有财团进来,会不会有资本家进来垄断土地、炒作土地呢?这个顾虑坦白讲也是存在的,这就是过去我们讲这个棘手的难题。
但是我也讲过了,这个棘手的难题不管怎么棘手,现在已经到了必须要勇敢去面对,同时必须要给它有效的去克服问题,改善这个问题的时候了。
姜声扬:好,那如果这个农村土地改革,还有刚刚提到城乡一体化,两者能够顺利推动的话,那您认为会产生哪一些好处?
石齐平:第一个就是我们可以看到,当这个土地农民觉得是他自己所有的,那他就会更用心的去改善这个土地的地力,增加它的肥沃各方面。第二就是可以扩大农业生产的规模,我可以合起来,这个土地就可以机械化的经营;第三,农业生产力提高了以后农民所得也可以增加了;再一个就是原来正因为这个产权不是你的,所以有些地方政府它就可以用一些农民不能接受的一些方式去强制征收土地,理由就是因为产权是属于政府的。
现在既然产权是属于你的了,那么这种强制征收土地的这些问题,相对之下也可以减少了,然后城乡一体化以后,农民也就变成一个所谓“二等公民”这种不合理的现象也就可以消除了。但是必须要提出一点要提醒,就是刚才我们所讲的那个顾虑还是要注意到的,否则顾虑产生了问题以后,你又面临到很大的阻力去反对了,对不对?
所以在推动这个工作的时候,必须要确保农地要农用,今天中国把农地已经减少了很多,现在底线维持在18亿亩,这条线一定要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好好的把握住。所以将来这个土地不管怎么样流转,不管怎么样被谁所有,农业就是要农用,农地就要农用,这条线不要去轻易跨过,问题就不大。
所以我今天这个题目里面讲三个标准,三个标准就是我们将来这个农业土地改革,农村土地改革,我觉得要符合三个标准,它的成败也就从这三个标准来给它评估。第一个标准,它是不是有利于农业生产力的提高?这是一条,经济效率上的。第二,能不能改善农民所得,促进这个社会里面财富更平均。第三个能不能确保整个国家粮食供应跟生产的安全,这个是从宏观战略角度来讲。
如果能够符合这三个条件的话,那么这个改革就是一个成功的改革,值得以最大的决心加以去推动。
姜声扬:好,看的出来在农村土地改革会是这次三中全会的一个重要的议题之一。
编辑:
韩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