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奶粉事件升级 是个别行为还是行业黑幕
2008年09月18日 10:18凤凰网专稿 】 【打印

毒奶粉不“独” 多个名牌上黑名单

何润锋:紧贴时事,现在开讲,这里是《时事开讲》。

三鹿奶粉致病事件在昨天出现了惊人的后续发展,根据国家经济发展总局的检测报告,全国109家接受检测的奶粉制造商当中,竟然有多达22家企业产品不同程度的含有三聚氰氨这种有毒物质。这一检测结果无疑于一颗重磅炸弹,在消费者当中造成了巨大的震惊、不安和恐慌。相关话题我们今天要请时事评论员邱震海先生进行点评分析。

邱先生,这是我们连续第三次讨论这一话题了,对于三鹿事件从一个单一的个案,迅速演变为一种惊人的行业现象,您有怎样的观察?

邱震海:我觉得这是一个惊天的内幕,而且如果用内幕还太客气的话,我认为可能后来还会有一个巨大的黑幕。这个黑幕到底是什么,我们现在不得而知,因为过去一段时间,过去几天我们知道在三鹿企业当中,三鹿公司一直说我们公司没有责任,是某些奶农,甚至说是个别的奶农,我们现在看到石家庄当地逮捕了几个人。

如果说目前22个奶制品企业是一种行业现象,那显然不是个别的奶农所为,我相信也不是奶农在供应整个的产业链,这个供应链当中奶农这个地方出了问题,一定是行业本身有问题。我也注意到今天中国大陆,我们强调中国大陆的相当一部分媒体已经在说,说是不是奶制品行业当中有一个潜规则。

因为我们知道所谓的三聚氰氨这么一种化学物质,它其实如果说添加到食品当中去是能够极大的增加里面的蛋白质的含量,所以检测当中如果说一般的手段是检测不出来的。所以现在我们当然没有这个证据,只是推测,是不是这个行业当中存在的一种潜规则,大家添加这种虽然是有毒,但是吃了不至于马上死人的这么一种化学物质。

因为我们知道中国前几年,好像是去年也有某种啤酒,据说后来被查出来,里面含有甲醛,所以这个个案已经不是第一次了。现在从三鹿奶粉本身上升到一种整个一个奶制品行业的现象,我觉得这是一个惊人的黑幕,所以我也注意到今天有一些中国大陆的媒体已经用中国食品安全当中的"9·11"来形容。

当然我们不一定完全认同,我们认为这些说的太过分了,但不管怎么样,民以食为天,人命关天,这我们已经讲过无数次了,这里面确实涉及到人民群众的一个生命安慰的问题。所以我认为从昨天开始,这件事情的性质已经变化了,它已经从一个个案上升到一个现象,已经从一个量变到一种质变。

这种量变到质变其实我认为这里面存在两个问题,第一,后面的内幕也好,黑幕也好,未来的几天一定要迅速的查清,而且一定要追究有关当事人的责任。现在已经在石家庄昨天已经撤了一个副市长的职务,然后下面质监局,当地质监局两个副局长被撤职。

今天下午我们收到一个最新消息,是石家庄市的市委副书记兼市长,他的党内这个市委副书记的职务已经被撤了,然后下一步就要提交当地的市人大撤销他的市长职务。如果说三鹿牌奶粉它在石家庄当地,现在跳出三鹿牌奶粉已经到了一个整个行业,应该有谁对此负责呢?

这么一个跨行业的,既涉及到卫生部门,又涉及到质检总局,既涉及到当地警方,又涉及到其他种种,应该有谁来负责?所以我认为这里面是大家大可思索的。当然在追究责任的同时,我们还是要继续注意人民群众的情绪,应该说从昨天开始,中国大陆相当一部分人民群众的情绪已经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极大的恐慌。

许多有宝宝的妈妈们都已经发出非常惊恐的一种疑问,到底给我的宝宝吃什么?包括成年人,因为这里面蒙牛、伊利这些都是许许多多的奶制品行业当中非常著名的品牌。蒙牛牛奶、伊利牛奶,现在如果说是奶粉有问题,下一步会不会产生一个多米诺骨牌效应?就是从原来的三鹿到现在许许多多的奶制品,从奶粉会不会扩展到牛奶?从牛奶不会扩展到其他的食品?

所以也有一些舆论,中国大陆今天有相当一部分的舆论在发出疑问说,在这个地方我们还能吃什么?我们连吃的东西都不能放心,那我们怎么相信所有的这一切?所以我认为在过去24小时当中,应该说民众的情绪发生了变化,我如果坦率的讲,发生了巨大的逆转,我认为这是一场巨大的危机。

危机当然是需要处理,但是危机如何处理我想非常考验上上下下各方面的一个技巧和智慧。第二个是今天上午卫生部和质检总局在今天上午10点和11点的时候举行一个联合记者会,卫生部长陈竺和质检总局的局长李长江都出来了,主要是李长江来介绍整个的情况。

我注意到其实所有的一些进展我们大家通过其他的渠道都可以知道的,李长江透露了一个最核心的信息,有一个记者问他为什么过去三聚氰氨这个物质没有被查出来?然后他说三聚氰氨按理说是不应该被添加到食品当中去,所以在我们质检总局原来的检测手段当中,是没有测试三聚氰氨的。

这个道理上当然也说得通,当然你不可能把一种剧毒的物质添加到食品当中,所以在质检总局的检测手段当中,当然没有针对食品剧毒的东西进行检测,我们姑且相信这位质检总局局长的话。但是与此同时我们要从另外一个更深的层面,既然是毒品,像这样的化学物品不应该被添加到食品当中去,既然连质检总局的检测手段当中都没有这一项,那么为什么有人会添加进去?

<< 前一页12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冷足备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