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润锋:欢迎回到《时事开讲》,最近我们留意到以许世铨、郭震远为代表的部分大陆的台湾问题专家,就两岸关系发表了一些颇具新意的观点,其中台湾的国际空间这一敏感话题被不断提起。大陆学术界的这一研究动态,也引发了广泛关注,相关话题我们继续请时事评论员邱震海先生为我们做点评分析。
邱先生,您如何评价这些学者的观点?另外对台湾国际空间这个概念的探讨有什么样的意义?
邱震海:马英九520上海之后我们就讲了,大陆跟台湾之间两岸的互动应该有两个阶段,首先是经贸开始,一些非敏感的一些技术性、可操作的议题。但是后面要进入一些比较敏感、难以触碰的一些底线,由于两岸的包括国际空间,包括外交定位,包括政治框架、包括主权等等在内的一系列复杂的问题。
这些问题应该说比较坦率的讲,不是说最近近期能够解决的,两岸首先还是在营造一个比较好的氛围,但是与此同时这些问题也是绕不开的,总有一天要解决的,也许不是在马英九的第一任期。也许如果马英九能够连任的话,也许在他的第二任期要触碰。
在这之前我们一直注意到中国大陆的学者,官方的一些学者没有任何的一些表述,今天是9月4日,在这个月9月1日出版的《中国评论杂志》里面专门刊登了两岸学者针对国际空间的三篇文章。里面有两篇文章是中国大陆学者的,一位是许世铨先生,是中国目前台湾研究会的副会长、研究员;另外一位是郭震远先生,是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的研究员,也是两岸问题专家。
基本上两位学者都是谈如何处理两岸的国际空间问题,其中的风格或者调子稍稍有所细微的不同,郭震远先生的一个观点是认为台湾的国际空间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不是说现在马上需要解决的。大陆方面理解台湾方面的一些诉求,台湾方面也要理解大陆方面的一些想法,双方可能意见不同,但是要进行磨合。
我认为郭教授的这种表述本来就已经是比较开放的,但是与此同时,郭教授他认为,大陆方面认为,或者至少是他个人作为一个官方学者认为,其实马英九现在虽然说国际空间好像似乎很迫切,但是对于马英九目前实实在在要解决的问题,能够维持他政权稳定。
我们知道现在马英九施政百日刚过,我们注意到台湾内部还是外部世界,包括香港、包括一些外部世界,还是台湾内部的绿营或者蓝营,有一些深蓝色的人士都对马英九非常不满。这里面可能是有许许多多的一些背景,一些情结,但是也有一些是非常客观的。
因为确实马英九在过去三个月执政,可以说虽然有些客观原因,但是至少在民生上没有太大的一个起色,当然有一些人士是出于过去跟马英九很多恩仇、情结,或者有一些偏深蓝色的人士确实对马英九许许多多的作为有所不满,我想这都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基本上我认为,郭震远教授也是这么认为,对马英九来说确实他认识到,目前的当务之急,说实在的,不是处理两岸关系当中的国际空间,而是他要解决内部的一个民生问题。所以郭震远教授是认为国际空间问题是早晚需要去触碰、解决的,但是对目前来说似乎还不是那么迫切。
与此同时,许世铨教授这篇文章,他就提出了处理国际空间问题的三大原则,我认为他讲的比较细的,虽然是个人的观点,但我认为可以拿出来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第一个他认为这个原则一定要通过一个中国的原则;第二个是要细致严格的区分台湾空间问题中不同层面,尤其是不同性质的问题;第三个他说在具体处理问题的时候,还要考虑到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到16字方针,要进行平等协商、善意的沟通。
许世铨教授尤其是他的这篇文章里提出了,因为马英九不是说要外交休兵吗?外交休兵到底如何外交休兵?是在目前两岸关系当中是见仁见智的,许教授提出了一个观点,他认为如果说要做到外交休兵,双方应该达成一个共识,至少在游戏规则上要达成一些所谓的君子协定,所以他后面非常详细的提出几条他认为的君子协定。
比如说他第一条叫“被动原则”,就是双方都承诺不主动挖对方的墙角,是否改变邦交关系,应该由第三方提出。第二个是说政经分离原则,就是双方都要承诺不以金钱收买邦交,也不以金援为诱饵来争取邦交。与邦交国的经济定位,经济关系应该在建立关系之后,而不是在建立关系之前进行讨论,与第三方的邦交关系只能是由第三方来作出一个正确决定。
第三个他提出要有一个通气的原则,就是双方两岸关系在如果互相在第三方的邦交有一些变化的时候,我想双方要有一个通气的原则,这由于互信,他说双方的邦交关系发生变动的时候,应事先向对方通气,不搞突然袭击,这有利于双方积累互信。
第四个是说同胞利益之上原则,双手应该承诺在各自邦交国不分彼此的履行维护在当地的两岸同胞利益的责任。换句话说就是台湾比如说现在跟许许多多国家,尤其是大国没有邦交,中国大陆的使馆应该承担起照顾台湾,当地台胞的责任。
相反同样也是如此,在23个目前跟台湾还有邦交的国家,中国大陆没有使领馆,在当地如果有中国大陆的同胞的话,台湾驻当地的使领馆应该承担起照顾中国大陆侨胞的责任,这就是也是一种基本的,既是同胞情谊,也是一种战略和政治上的互信。
我个人认为这个虽然是学者们的一家之言,但是显示出两个信息,第一个中国大陆的学者虽然是以个人的名义,已经开始思考台湾国际空间如何解决了。第二个在有些提出的原则性的方案上虽然可以见仁见智,我想这是未来在学术上是可以讨论的,但至少是开启了一个非常良好的学住讨论的氛围。
何润锋:我想大陆学术界的这种探讨或多或少也反映了政府有关部门这样一种思维的转变.
编辑:
陈雪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