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开讲》节目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
首播:周一至周五23:05-23:30
重播:周二至周六05:20-05:50 周二至周六11:02-11:25
郑 浩:我们首先来看灾情方面,到目前为止在14个受灾的地区,一线的领导都已经投入到了抗灾的行动当中,那么相关的话题,我们来听听石齐平先生是如何来看的。
对于这场灾难,应该说是灾情发生之前,发生当中以及发生之后,我们应该做哪些思考,那么首先在应急应变这个问题上您的看法和建议是什么样的?
石齐平:你刚才讲的没错,这次灾情显然是很严重了。温家宝跟各省的领导也都到第一线去了。同时我们也知道军方也已经出动了。我觉得现在的这个应急应变,可以从两方面再来谈一谈。这个军方能够做的事情主要是在打通公路铁路跟这个输配电的系统。
郑 浩:嗯。
石齐平:那么高层的领导能够做到的最重要的就是让大家心里面觉得高层在关注大家,安抚大家的情绪。
郑 浩:对。
石齐平:真正第一线,比方像车站,公路、铁路车站、机场这些,这么多人几十万人,这还得靠地方政府。所以我觉得地方正确在这方面还得加把劲儿,这个其实有一些都能够想到的事情,我们在这边再做一些呼吁,就是这么多的人,这些问题你都必须要好好的帮他们去了解跟解决。
第一,尽量提供越快越准确越多的信息,千万不要让这个已经困在那边几天几夜的人还搞不清楚什么状况。
第二,就是民生的最基本问题,热水要尽量提供。简单的食物要提供。
第三个就是厕所,我们看到有关媒体的报道,这方面要赶快去解决。
第四个还有很多母亲是带着孩子的。
郑 浩:是。
石齐平:那么这个孩子有的时候,很小的孩子需要喂奶的。那你到哪里去喂奶呢?你要弄一些流动的巴士,然后或者提供一些户外的帐篷,让大家躲躲雨,躲躲风。
郑 浩:嗯。
石齐平:那么还有同样的,卫生或者是医疗也要提供一些必要的帮助。
郑 浩:是。
石齐平:因为可能会有人生病。生病的时候,感冒风寒你这个变成大病也不好。
郑 浩:还有冻伤。
石齐平:对,冻伤,这些东西都应该想到了。
郑 浩:对。
石齐平:这都是地方政府了,这个温家宝自己没办法去做的,需要靠地方政府的领导跟相关的这个官员大家一起去努力的。
郑 浩:嗯。
石齐平:灾后,我们估计这个,不管再怎么样过年前后大概这个情况应该会缓和了。
那么灾后比较令人担心的是生产,经济生产投资会不会受到影响。那么肯定在一定程度上,因为这个交通运输会中断很多的原材料没有办法到位,很多的产品不输送出去,肯定对生产会造成一定影响,还有断电。很多生产就停顿了,但是我认为这是一个暂时的短暂的。
郑 浩:嗯。
石齐平:那么等到这个灾情基本上缓和了以后,这些东西都恢复过来,因为基本的建设都在那边,元气没有伤。那么比较值得关注的还是那个物价的问题。因为我们知道这次在这个灾前,物价就已经变成一个大问题了,现在可以说是火上加油。所以,我希望这个考虑到这个管制物价,我觉得也可以理解的,怎么样这个稳定社会吗,对不对?
郑 浩:对。
石齐平:但是,进一步强调,这个管制价格范围要尽可能的缩小。
郑 浩:对。
石齐平:主要集中在公共事业,主要集中在垄断性的行业,千万不要给它无限的扩大,不要再走回计划经济老路。第二就是即便是目前一个短暂的时刻把他这个物价稍微冻结,也必需要尽快的在适当的时候统统把它放开。
郑 浩:对。
石齐平:还得要尊重市场机制,那么物价,计划经济下过去因为管制物价所造成的这个伤害或者苦头,我想我们现在不能够忘掉,我们还得走回市场经济的老路,这就是我们目前对于这个所做的一种观察的建议。
郑 浩:对,那么这次冰灾雪灾应该说是这个影响面很大,而且受灾的人口也很多,特别是在时间上正好是春节,经历了这次受灾之后,我们也应该有哪些反思,应该有哪些改进的地方?
石齐平:是,我觉得这是一次蛮好的教训,无论对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对社会各界都是,所以我觉得有下面几点也许可以值得我们来做一个审思吧。
第一个我们必须来承认,那么这一次救灾,整个来讲中央跟地方,应变能力还是不太够的。那么几年前有个SARS,大家注意到,这种危机处理的重要性。
郑 浩:嗯。
石齐平:那么也成立了一些相关的组织,但是从这一次可以看起来,那么还是能够发挥得很,所以在这方面如何能够在机制上从观念上,那么甚至于从一些相关配套的体制上,能够强化这个应变的机制,或者是应变的心态,我觉得这是头一件最重要的事情。
郑 浩:嗯。
石齐平:第二件事情,我们注意到这逐个中国大陆,社会组织的动员,显然不够力量。严格的说社会组织,都没有能够好好的存在跟发挥。你比方说,我们可以看到西方的国家,比方像美国,如果碰到一个非常大的灾情的话,除了政府跟军方投入以外,还有很多的是来自于民间自发性的。
直接就投入了,做这个,做那个的,那这个就是政府不足的地方,民间马上就补上去了,非常的有效率。我再举一个例子,就是几年前,就是1999年的时候台湾不是有一个很大的地震,就是9.21大地震,对不对?
郑 浩:对。
石齐平:9.21大地震的时候,发生的时间是午夜1点多钟,当时政府根本就没有办法来得及作出非常积极的反映的时候,你就可以看到在任何的哪怕是山区里面,受灾情第一线的地方,第一个到的是谁你知道吗?就是台湾的慈济功德会。
郑 浩:嗯。
石齐平:慈济功德会,它的这个号召人就是证言法师,他在台湾几乎有几百万的群众是他的信徒。他就变成一个非常正面、健康的一个社会的一个组织。平常就是做一些社会服务的工作,一到这个紧急状态的时候,他就站在第一线索。前几年南洋大海啸。
哪怕就是在印尼那种地方,都有慈济功德会的人,马上就跑到第一线去,那么今天的中国大陆这个我觉得应该比如说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到了今天这样一个地步了,所得也增加了,中产阶级也形成了,大气也出来了,实际上可以鼓励、允许、辅导,发展成各式各样的非政府的那种社会组织。
郑 浩:自愿组织。
石齐平:这个自助的社会公益组织。
郑 浩:嗯。
石齐平:在这方面将来一定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跟功效的。第三个我们反省的是这个关于气象的预报,很明显这次气象预报,没有提早一作出足够的预警。
郑 浩:是。
石齐平:那么当然我也都知道天有不测风云,再好的科学也不一定预测的很准,对不对?但是我们要提到一个新的观念,那就是在西方国家,一些发达国家,现在的气象预报是相当多元化的了,做气象预报就像股市一样,它可以赚钱的。为什么?因为有需求嘛,因为政府所提供的气象预报是比较单元性的,就是专门一般性的气象预报。但是社会里面的需求,比方说有户外活动的。
郑 浩:对。
石齐平:有爬山组织的,一有做这个农业的,他需要的不同的气象,那不同的气象怎么样办呢,他就自然产生一种气象产业对吧?
气象产业就是民间经营的,它的原始资料可能是来自于,一部分来自于中央这个政府当局,一部分他自己去收集的,然后再重新整理科学化的分析,往往这个效率要胜过这个中央,这个政府部门的。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考虑,也变成一个市场化的一个发展。
郑 浩:嗯。
石齐平:当然这个对政府的气象的单位会构成一定程度的挑战,但是市场经济不要怕挑战嘛,有竞争才有进步嘛。
郑 浩:对。
石齐平:最后一条我们要谈谈,就是我们过去触及过,但是今天我要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谈,我们注意到在这一次,整个大灾难过程当中,中国的空间布局是在国际间非常少见的。所谓空间布局很好见,我们举个例子,就是大多数的企业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这些地区。
郑 浩:嗯。
石齐平:那么这个平常享受到好处了,为什么呢?因为所有的企业都集中这个产业,产生这个群聚效应,就是所有产品的成本,从研发成本、资讯成本、谈判成本、运输成本、协商成本、采购成本,统统降低了,但是这一次我们可以看到问题来了。
郑 浩:对。
石齐平:因为生产区,跟生产要素区拉的太远了,所有你所有的生产要素都聚集在生产区,于是我们可以看到油要拉过来,气要拉过来,电要拉过来。所有的这个能源统统要拉过来,那么人怎么办呢,人要靠运输,要靠公路跟铁路。
郑 浩:嗯。
石齐平:所以我们有油管,有气管,有电力什么的统统都得拉过来,但是人我们好像相对忽略掉了。尤其在这个春运的时候,所以我还是要再一次强调这个中国的轨道系统。
郑 浩:对。
石齐平:要针对中国特殊的空间布局,要好好的规划设计。现在的这个系统是远远不够中国在生活、社会发展、经济发展上所需要的,这就是以上所提到的几点反思。
郑 浩:就是从硬件、软件上都要改善。
石齐平:对。
郑 浩:特别是您提到的那个就是,有时候我想到,就是08年,我们组织了上万名的支援者,服务社会。
石齐平:对。
郑 浩:那这个组织在奥运会国会,是不是能保留下来,一旦有什么灾难或者是突发事件发生,立即投入社会的抢灾工作,这个是值得认真的考虑。
版权声明:凡注明“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编辑:
李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