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医疗因何仅占长寿因素8%
2010年02月20日 14:06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如何面对中医文化的消逝?现代生活中人们该如何养生?养神与养生间有着怎样的关系?中西医结合对中医药发展有何要求

主持人:这里有个网友叫做国粹,他说作为国粹,中医医生,医术高明的已经越来越少了,作为文化,另一个国粹京剧开始已经走入到了大学的教堂里头了,课堂里头了,开始说要学习,要保留,但是呢中医的普及现在根本无从谈起,谈到养生的时候,我们才想起了中医,那么陆老先生您对这样一种现状有何感想?

陆广莘:我觉得养生这门学问有三个,一是境界,有高的境界,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包括我从人出发,以为人服务为目标,就以人为生命的最高的形式,第二是要什么,要胸怀,要有胸怀,就是讲"天生万物无一而非药石",是吧,我可以超越包容,厚德载物,和而不同,我们要超越包容,医学要超越包容科学,健康要超越包容疾病的医学,这样的一个气度,这个胸怀。金刚怒目不如菩萨低眉。

主持人:好了,下面同学们有什么养生方面的问题,包括中医方面的问题,要向陆老先生请教的,赶紧抓住机会。

同学:陆老,我的问题就是我们现在这个社会,现在进入一个现代化的社会,就是跟古代的那种社会,社会环境,包括空气,包括生活习惯都已经很大不一样了,我就是说那个,因为古书上写的那些就是我们现在,可能就是按照,完全按它去做可能做不到,我就是想问您一下,就是我们现代人,就是我们现在这种现代化的生活,我们要去养生,就是我们是,就说具体去做的时候,要怎么去做,谢谢。

陆广莘:我觉得这里边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现在所讨论的养生,基本上都环境,从环境去考虑问题。那么我刚才说的,中医这个最重要的观念,就是"成败倚伏游乎中",是形而内的东西,是形而上的东西,不是形而下的东西,不是形而外的东西,这是一个,就是从形而内要包容形而外,形而上包容形而下,这么一个命题。那么这个包容,这个包容啊,实际上也是我们古老的命题。这是张仲景说出来的,就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他是在勤求古训的基础上才能博采众方,就是如果你勤求古训的功底不厚,你也博采不了众方。然后我的老师,他们是1929年、1930年办了一个上海国医学院,这个学校就叫"博方古艺,融汇新知",那么你就在博方古艺的基础上,去融汇新知,你没有古艺你就没有方法,你根本也无法融汇新知。

中医研究和研究中医,我是1983年调到中医研究院,我就第一个写了篇文章,叫中医研究和中医西医结合,我说只有中医研究搞好了,才能中西医结合提高。我们的卫生部副部长就找我了,他说老陆,你是少数派,因为很多人认为,只有中西医结合才能够挽救你的中医。我看你这样,所以刚才我们说的,就是中医的养生之道,它是应该在社会发展中,不断地去解决新出现的问题。那么我们如果说强调每一个人都是他自己的健康,或者疾病的制造者,那么咱们做的文章,是从内部来做,内部来做。内部怎么做呢?就是它整体的屏障功能,它的这个气血津液的物能性流的流通、畅通,它的营和卫功能的目标之下,是吧,它的五脏阴阳的网络的调节,能不能在这样一个调节下得到一定的锻炼。就是说过去的健康是在疾病的斗争中锻炼的,或者说人类的成长是跟细菌和病毒的不断碰撞中成长的,它是做了贡献的。今天我们是还在恢复我们中华民族的这个传统的过程,传承的过程,我们的古文不如前人的,对不对?

主持人:对。

陆广莘:但是呢,我们起码,我们说我们学完以后,两千多年以前的古文我们能看得懂,我们把我们这个几千年的留下来的东西,真正像当时的那样的人的思维方式去考虑问题,比如中医许多词汇,中药的四性五味,这五味,五味是人尝的味道,是俗人性质,这个概念的俗人性质,不是物质性质,是俗人性质,是人的主体感受的性质,是吧。这样相互作用中人的主体性的形成的概念就,所以这里的东西有,因此我觉得我们当前的任务,不是要让你马上就回答这个,因为我中国的工业化也是晚生的嘛,晚生的,那么我们现在要解决问题,你必须卓然自立,必须把中医的原貌,回到它原点来,就我们今天所讨论的问题,我提出来,养生作为中医学的指导思想,它的保健治病都是这个指导思想下来的,也是最高的价值观念。

主持人:下一位同学。

学生:尊敬的陆老您好,我是想问您一个问题,就是说我看您那个就是年岁这么大,然后又是身体又特别健康,我就想问您一下,就是从那个中医的这个,生命是在于这个形神共俱,您关于保形或者养神这方面有没有什么心得体会,可以给我们大家以供参考,谢谢您。

陆广莘:中医有一句话,叫"生病起于过用",就用进废退嘛,你不用就退步了,但是过用了也不行了。

主持人:就废掉了。

陆广莘:运动员的骨关节的问题什么,都是过用的结果。

主持人:过用。

陆广莘:养生,生命的生,变成养身了,身体的身了,那第一,首先是养神,然后是养生,甚至于你身体有的残废,你大脑照样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不要气馁,就是我们有很多榜样的力量,所以我说中医看病,叫三分治七分养,意思就是说在形体上大概是三分,物质层次上可能三分,七分,70%是你的精神状态,所以我们的教育,我们的教育实际上这个道德境界,觉悟,都是受精神性,精神成果,就是我们的人类到了这个21世纪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的境界怎么样,这是比物质的知识要重要得多,这个物质是永远没完,但是我们个人的修养,这个境界我们还需要,这样的话你在家庭里,你会孝顺父母,你当老师,你会爱护学生,你当医生,你会尊重病人,这样的。

我说现在医患关系很紧张啊,现在有些医生还牛气得很,我给你治好的,你别牛气啊,你不是8%嘛。结果你期望很高,结果你许的愿很大,结果一来,好了,干上。所以十年来医生被打的,告状的,赔款的,多了去了,所以作为医生也是个风险职业。

那么这个医生,医来仁术,仁者爱人,最最起码的这个觉悟,医德医风,同时呢知道我们医生这个学问是很不够的,那么多复杂的问题很不够的,所以这样的话就保持一个谦虚的心理,保持谦虚心理。这样的话我想就形与神俱,这个神是主宰的,神,我们现在中医把它看成五脏阴阳的网络,它整合的一种调节机制,调节机制,像我们是可以通过,因此医学院校不能光物质论,现在北京医科大学成立了,成了人文医学研究院,这说明他们的对这个问题的重视。

主持人:有进步了,有进步。

今天这个结语,我会做得跟往常的节目不一样,因为我看到了陆老啊,给我们《世纪大讲堂》留的一段话,我想把陆老留的这一段话,作为我们这个结语。

究天人之际,通健病之教。

陆广莘:通健病之变。

主持人:通健病之变,这是用了司马迁原来的话,它不过就是通古今之变。

成医家言,不是一家之言,是医生,医家之言,养生保健治病,必求于本,什么是本呢?下面四句话,循生生之道,助生生之气,用生生之具,谋生生之效。

好,让我们再一次以热烈的掌声,对陆老先生精彩的演讲表示感谢。

同时也感谢今天在座的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同学们,我们下周同一时间《世纪大讲堂》再见。

<< 上一页1234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张梅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