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搜索词:
被迫流浪的文人——屈原
2007年05月14日 14:29  【

声明:凤凰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两千多年前诸子百家时代,哪些家应该进入今天普通中国人的文化记忆?对于这个问题,《秋雨时分》在上两个月进行了热闹的讨论,选择的结果是老子、孔子、墨子、庄子。

本期《秋雨时分》要讨论的问题是:在那个时代,也就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前,除了诸子百家之外,还有没有值得进入中华文化记忆的对象?

有!而且非常重要。在诸子百家会聚的稷下学宫中,曾经来过一个风度翩翩的楚国官员,这就是秋雨老师本期要追踪的对象——屈原。

余秋雨老师将屈原的生平分为下面四段:

1.第一阶段——少年得志,深受楚怀王信任;

2.第二阶段——初次被诬,“起草宪令”事件中,上官大夫挑拨,被逐出政治核心,由左徒而转任三闾大夫;

3.第三阶段——楚国遇到了重大外交灾难,屈原在楚、齐、秦的关系上的远见,遭第一次流放,至汉北一带;

4.第四阶段——顷襄王接位后又受到子兰和上官大夫的诬陷而遭第二次流放,至沅、湘、洞庭一带,长达二十余年,直到自沉汩罗江。

这四个阶段,秋雨老师分别将其简称为“少年得志阶段”、“初次被诬阶段”、“外交灾难阶段”、“流放至死阶段”。

与以前讨论的那几个值得记忆的人物不同,屈原的生平是从遭受诬陷开始的。这在诸子百家中,只有韩非子有点类似,但韩非子本身是主张残酷的,较少获得后人同情。而从屈原开始,中国知识分子的生命史就必然地与诬陷史、诽谤史和民众对他们的误解史、同情史紧紧连在一起了。

诸子百家的流浪是一种主动选择,屈原的流浪是一种被迫无奈,这又构成了另一个起点。自屈原以后,中国知识分子中主动流浪的人却越多越少,而被迫流浪的人却越来越多,终于组成了数量庞大的“贬官文化”。

屈原,是贬官文化的起点。

具体内容,欢迎阅读5月5日播出的《秋雨时分》节目文稿。

   编辑: 罗昀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标签:

    (*添加多个标签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