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搜索词:
余秋雨:对中国人过圣诞节的看法
2007年01月31日 14:07  【

对中国人过圣诞节和“孔子PK章子怡”的看法

我们现在进入最后一个阶段,每天都要问一些问题,今天的问题谁先提?

最近北大和清华有很多,大概十多个教育学和哲学的博士,提出了要抵制洋节,特别是这个圣诞节,对于中国人过节日的这样一种影响,你对这个问题是怎么样看待?

像这样的一种抵制或者提倡,觉得有一点点文化人的一厢情愿,以为有人站出来,好,这个就完全淡化掉了。这不可能,而且社会经常会产生逆反心理,反而我们就故意就这么过了,所以对这个问题呢,我相信还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让老百姓自我选择,愿意怎么样的过节方法都可以,在这里边不要做过多的政治的、民族的、文化的解读,游戏就是游戏,快乐就是快乐,生活就是生活,民间就是民间,对这些问题,它的话题都比较多,而不必要用文化的框泛去套它。

刚才说到圣诞节,然后最近有人说在西方应该是圣诞,在中国应该是孔诞,应该把孔子的诞辰作为一个很大的节日,作为中国的教师节,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我想孔子自己听到这些信息他肯定觉得不高兴,他觉得怎么为什么把一个比较愉快的,平常的这么一个事情都搞得那么极端化,我觉得没有这个必要。如果孔子说成是教师节的起点的话,那孔子又可以带出好多节来,因为孔子的思路太完整太丰富了,好多节都可以把孔子的诞辰当做节,人家生日都不能好好地过了,老是要承担这个责任那个责任,这个我觉得不太好。我们总是有一点微言大意,一定要在一件事情上加注太多太多的文化含义,这是我们讨论问题的一个负面的教育。我们在讲,文化是件大事,在关键的时候要留下一些大的文化记忆,而不要在琐琐碎碎的概念上,这敲打几下,那敲打几下,然后大家好像都归位了,归在我们想象当中的中华文化之位,但是没有想到这种归位是你所设想当中的一种虚假的圈套。我很赞成文化无界,文化人有国籍,文化无界,希望我们今后不要在这个问题上,有过多的民族极端主义的信号。

在过去的一年里,北京大学的张颐武先生可以说是很受伤,因为他发表了一个言论,他说在中国文化的对外交往过程中,一千个孔子,一千个论语可能也比不过一个章子怡,这个在媒体上,被热炒成为,叫“孔子PK章子怡” ,在您看来在中国文化这样一种世域下,孔子和章子怡是否可以进行比较?

好几次去看那个中国的在世界博览会里边的中国馆,我经常会感到一种遗憾。因为我们中国馆外国来的客人太少了,那些客人呢本来都很有兴趣,但是进来以后看到那么枯燥、那么刻板、那么重复,里边也有我们的好多圣人的头像或者浮雕、但是,我在看,譬如国外就出现,像韩国馆,韩国馆最后一个国情的照片,居然是张着雪白牙齿的裴勇俊,这个时候我在那就在思考了,为什么他们没有拿出一个圣人来,跟我们PK,他就是一个,他就说我们当代韩国文化的内容,我们就是通俗,我们就是张开白牙齿,向着当代世界的微笑,如果是这样解释的话,我当时也觉得是啊,我们在文化形象的寻找上,好像是不是能够更多元一点,更能够靠近现在的接受程度。我相信张颐武先生讲的是,我们对外的文化符号应该是什么?不是说孔子不可以?孔子如果是可以的话,我们有没有可能让我们伟大的孔子,变得能够更让世界人民接受。

   编辑: shibing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标签:

    (*添加多个标签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