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搜索词:
金庸谈中国文化
2007年01月23日 15:34  【

金庸的散文和随笔,一直以来并不为内地广大读者所见。日前,一本汇集金庸60多年间撰著的散文精华集隆重推出,这是金庸作为武侠大师所出版的首部散文集。金庸此次特找出一些当年在《大公报》上发表过的剧评、影评、乐评,还包括历史随笔、游记、演讲武侠小说的创作心得等,共40多万字,汇集而成此书。本文摘选时有较大删节,题目为编者所加。   

中国舞蹈最显著的特征是构图   

中国舞蹈的表情和节奏当然各有特点,但特征最显著的恐怕是构图。这种构图在舞蹈中叫做“对称的平衡”。其实在我国各种艺术作品中,对称性都很强调,最容易看得出来的是建筑,北京的街道与宫殿,几乎全是对称的。不过假使全部对称,未免死板单调,所以要在舞台中央发生丰富的变化,这叫做“轴心论运动”,一切舞蹈都环绕着这轴心发展。轴心运动是我国一切古典舞蹈与民间舞蹈美学的基础。   

即使是单人的舞蹈,这种对称和轴心的情形仍旧保持着。譬如京戏中《霸王别姬》的剑舞,《天女散花》与《樊梨花》下山时的带舞、《贵妃醉酒》中杨贵妃的舞蹈、昆曲《思凡》中小尼姑的舞蹈,舞蹈者的姿势经常表现着对称,手中拿的不论是剑、是绸带、还是拂尘,在左面画了一个圆圈,回头在右面也得画一个圆圈,在舞蹈者人数是奇数的舞蹈中,例如昆曲《断桥》中的许仙,白娘娘与小青,《跑驴》中的老乡与小夫妻,也有对称的平衡。那个丈夫扭伤了手,后来老乡一定扭伤腿来平衡。  

有人认为这种“对称的平衡”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产物,完全是为封建统治服务的。我不很同意这种说法,我以为更重要的,是中国民族喜爱这种完整稳定的形式。当然,在以后舞蹈的发展中,要注重所谓“自然的平衡”(简单的说,那是新式话剧中舞台面的平衡,而不是京戏中四个龙套、四员大将左右各站两个的那种对称平衡)与“矛盾论运动”,以丰富我们舞蹈的内容,使它更为多彩多姿。   

我曾说“狮舞”中的“举起”动作很富有特色。在芭蕾舞里,男人把女人举起来,是非常重要可是非常难的动作,时间要绝对的准确,必须“举重若轻”。有一次练习,教师叫我一位朋友把一位小姐举起来,叫他的手拿住她的腰。这位小姐很美,但腰不大细,那位朋友偷偷对我说,“举起已经很难了,我还有一件困难,根本不知道她的腰在什么地方。”像“狮舞”那种“举起”,我在外国舞蹈中还没有见过,那显然是不容易的。   

百年传统艺术成就是绘画   

中国艺术数千年来具有独特的风格,虽然中间也曾受到印度和西域的外来影响,但这些外来因素很快就融入了中国的传统之中。中国艺术的基本源泉,一方面来自民间,一方面是士人的创作。通常,读书人“雅的艺术”起初对民间俗的艺术会有所排斥,但后来终于吸收了民间艺术天然稚拙之美而丰富起来,增加了活泼生气。不论诗歌、小说、戏曲、音乐、绘画,都是这样。西方传统艺术中民间的因素远比中国为少,主要是贵族和知识分子的趣味。

<< 前一页1234后一页 >>
   编辑: shibing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标签:

    (*添加多个标签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