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震云笑谈“河南式”黑色幽默
2008年01月08日 11:29凤凰网专稿 】 【打印

  声明:独家稿件转载需经凤凰网授权

《锵锵三人行》节目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

首播:(周一至周五)23:35-00:00

重播:(周一至周五)12:30-12:55 (周二至周六)06:35-07:00

刘震云:我曾经写这个《1942》的时候,我有一个深刻的体会,最后我突然理解了河南人,1942年的话呢,就是河南因为旱灾的话呢,饿死过三百万人。

窦文涛:嗯。

梁文道:这个奥斯维辛集中营在二战的时候呢,是死了一百一十万人。

窦文涛:嗯。

刘震云:但他是因为民族偏见和战争,而这是因为旱灾,跟着你再看的话呢,一个旱灾是饿死不了那么多人,他饿死那么多人,不饿死那么多人它不重要,重要的呢,你会发现的话呢,你会遗忘了。所有人的话对死过三百万人,全不知道。就是我外祖母也是经历过那场灾难的,我就问她,我说“咱说说1942年”,“1942年是哪一年”,我说“饿死人的那一年”,她说“饿死人的年头太多了,你到底说的是哪一年”,这就是那个问道说的,但是呢,我觉得这个也不重要,最重要的呢,是饿死的三百万人,就是对于自己被饿死的态度。

梁文道:啊?

刘震云:对于自己被饿死的态度。

窦文涛:啥态度?

刘震云:我们以为呢,就是比如讲饿死三百万人,在逃荒的路上,他会非常地悲愤,或者非常地,就是生死离别的时候,会非常的愤怒,河南人不是的。

梁文道:怎么?

刘震云:临死的时候,一定给世界留下最后一次幽默,说老刘饿死了,我临饿死的时候,我想起的不是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我想起了老窦,因为老窦是我的好朋友,他两天前饿死了。我会说“老窦两天前就死了,我比他多活两天,我值了”。

窦文涛:我就发现这在他的小说里,都有这种,所以他就说,你所有的这个悲剧,其实打碎一地看,也是喜剧。你比如说他这里面讲这刘跃进,我觉得这么一倒霉蛋,刘跃进小时候有一个同学叫“李更生”。

刘震云:对、对、对。

窦文涛:身材高大,但是李更生呢,这个小时候是个,是学校里那种傻不愣噔的,同学打架打输了,都踹他一脚出出气,刘跃进也踹过他一脚,但后来李更生当老板了,刘跃进呢,得求着他,给他打工。

梁文道:是。

窦文涛:然后李更生呢,把刘跃进的老婆给睡了。

梁文道:对。

窦文涛:然后这刘跃进呢,去抓奸嘛,抓奸在床,当时就打,结果呢,穿着衣服的刘跃进没打过没穿衣服的李更生,给人打了一顿,然后那李更生光着身子坐凳子上抽烟,说“事儿就是这么个事儿,你看着办吧”,这老婆被人搞了,抓奸还给人打了,你看他就让我想起这种苦涩的里边的笑。

刘震云:他这里面呢。

梁文道:太悲惨了。

窦文涛:见过倒霉的,没见过这么倒霉的。

刘震云:他这里边就牵扯的就是这个幽默,就是刚才我觉得就是那个梁老师和窦老师说的是对的,幽默的话呢,就是从哪里来,你像河南人可能是饱经这种忧患,忧患可以化成愤怒,但是忧患的话呢,也可以化成幽默。我觉得后一种的话呢,可能会是这种多灾多难的民族,所采取的一个更智慧的方式。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赵佶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