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承志:知青一代见证了游牧生活消亡
2008年12月27日 11:00凤凰网专稿 】 【打印

窦文涛:可是我老有一种悲观的一种感觉,就是有人说这个叱咤风云的这个蒙古民族,现在都成了什么,就是好像而且他们变得越来越这个汉化了。而且呢,到草原上去看,那个风光如画的草原一个一个黑窟窿。

我在你的书里还看到,就是挖那个矿砂啊,还是挖矿的人,就是草也破坏了,而且人也定居了。就是本来但是他们这个游牧,逐草而居的时候,其实从某种角度上讲呢,活的也很难受,从我们的眼光看来,太严酷了。那么定居呢,似乎是活的舒服了呀,但是为什么我们又觉得这里边失去了一种什么东西呢?

张承志:是啊,这个现在看来这个问题越来越大和越来越严峻了,在这个80年代中期的时候,那时候我在日本搞研究,曾经写过一本《蒙古大草原游牧志》这么一个半学问的这么一个书,这个书中我写了一个,我说我们插队的时候是得天独厚的。可能从13世纪成吉思汗那个时代,一直到延续了这么漫长的一个,怎么说呢,亘古不变的这么一种游牧生活的历史,到了我们的这个时候已经是最后一页。

当时就是完全凭一个感觉那么写的,现在觉得真是不幸而言中,这个事情真是这样的,我们插队的时候赶上了它那个过去的古典式的游牧生活方式和游牧生产方式最后一段,要不然还真看不见了。因为从80年代开始你去内蒙古是半定居,甚至是定居生活,现在已经是彻底定居,只是夏天稍微出来小游击一下,把蒙古包拿出来晾晾,同时到比较通风的地方,山头上转转,他已经离不开他自己划分的这块承包牧场。

任世民:对。

张承志:过去呢,这个财产的概念主要牲畜,现在土地的概念分量越来越重,由于他这个游牧的这种方式放弃,从吃自己房子周围,就是所谓的“格林嘎达”,蒙古话有个这个地理概念,就在这个包周围的这块地方,从吃这个地方的草,越来越过度的吃,被羊群,从这种开始,包括人的这个常年的一年接一年的住,沙化开始,再加上更大的气候。

窦文涛:全球变暖。

张承志:气候变暖这个原因。

任世民:对。

张承志:草原的沙化问题,包括草原的纵深,像我们这个东乌珠穆沁的边界这一带的话,现在问题越来越严重,完全没有想到。

《锵锵三人行》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

首播:周一至周五 23:35-00:00

重播:周一至周五12:00-12:25  周二至周六 06:00-06:25

声明:凡注明“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赵佶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