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梁鸿:中国社会阶层板结化 知识难改变命运


来源:凤凰卫视

人参与 评论

生长在河南农村的梁鸿,一路读书奋斗,闯出了一条同乡们特别羡慕的路,也成为“知识改变命运”的典型,如今她已经是北京一所大学的中文系教授,然而就在前几年,终于挣脱了“农村”束缚的梁鸿,却决定再次回到故乡,她一边问一边听一边看一边想一边写,无数次往返北京和河南老家,足迹遍布同乡外出打工的全国各地,最终浓缩成了我手里的这两本书《中国在梁庄》和《出梁庄记》,借由一次沉淀多年的返乡自省之旅,梁鸿试图并且已经走得更远。

内容提示:生长在河南农村的梁鸿,一路读书奋斗,闯出了一条同乡们特别羡慕的路,也成为“知识改变命运”的典型,如今她已经是北京一所大学的中文系教授,然而就在前几年,终于挣脱了“农村”束缚的梁鸿,却决定再次回到故乡,她一边问一边听一边看一边想一边写,无数次往返北京和河南老家,足迹遍布同乡外出打工的全国各地,最终浓缩成了我手里的这两本书《中国在梁庄》和《出梁庄记》,借由一次沉淀多年的返乡自省之旅,梁鸿试图并且已经走得更远。

凤凰卫视2014年1月26日《名人面对面》,以下为文字实录:

许戈辉:2014年开年特别策划的民间写史《一沙一世界》系列,前面播出的三集,30年代出生,60岁才开始认字的姜淑梅写的是“穷时候,乱时候”,40年代生人的张郎郎,将那个动荡的70年代,书写为《宁静的地平线》,60年代出生的野夫,则是通过《江上的母亲》,更多地去追忆,充满了理想与激情的80年代,那么,今天我要面对面的嘉宾梁鸿,70年代生人,是四位作者中最年轻的,生长在河南农村的梁鸿,一路读书奋斗,闯出了一条同乡们特别羡慕的路,也成为“知识改变命运”的典型,如今她已经是北京一所大学的中文系教授,然而就在前几年,终于挣脱了“农村”束缚的梁鸿,却决定再次回到故乡,她一边问一边听一边看一边想一边写,无数次往返北京和河南老家,足迹遍布同乡外出打工的全国各地,最终浓缩成了我手里的这两本书《中国在梁庄》和《出梁庄记》,借由一次沉淀多年的返乡自省之旅,梁鸿试图并且已经走得更远。

许戈辉:你当初是怎么样有这样的一个想法?是由于想写自己的故乡,然后关注到广大的中国农村?还是反过来?先是想研究这个广大农村的题材,然后从自己的故乡入手?

梁鸿:当然还是先要写自己故乡,因为我还有一种情感的冲动,所以很多人就在说,你为什么要写?我觉得不是一种大的社会责任感在驱使你,我觉得对我来说可能最初是,我觉得我想回家,我心情不好,我的学术做得,因为我自己做学术研究嘛,然后我觉得到了一个瓶颈上,我的精神得不到某种支撑,那当然另外一个层面,肯定也包含着,因为你恰巧有这样一个故乡,因为在中国乡村的话题,是说不完,说不尽的,它总是带有无穷无尽的那样一种,既是比较遥远的那样一种乡土文化的,乡土文明的,但同时也是跟现实某种命运息息相关的。

解说:在2008年和2009年的暑假,梁鸿回到曾经生活了20年的故乡,河南穰县的一个农村,做了类似于社会学和人类学的调查,并将调查成果形成文字,以《中国在梁庄》为名出版,在此书的前言中,梁鸿这样写道,梁庄不为人所知,它只是中国无数个相似的村庄之一,但是从梁庄出发,你却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的形象。

许戈辉:就看这个《中国在梁庄》的时候,我记得看到有一个那个,就是你引用那个这个青年他写的日记,是吧。

梁鸿:对对对。

许戈辉:就是说,没有人关注被任意地践踏蔑视,没有人知道你的存在,没有人知道你还有亲人,还是一个有着爱情思念有着悲欢离合的人,你看这里边和物质其实无关的。

梁鸿:对啊。

许戈辉:当然物质是一个很重要的这个前提,但是其实他觉得的那种孤独和绝望,是来自于精神上的那种。

梁鸿:被封闭的感觉其实,你刚才你提到这个乡村的文学青年,乡村文学青年非常非常多。

许戈辉:是吧。

梁鸿:因为我们家都是文学青年,所以我们身边接触的全是文学青年,就是那种在学校里面的文学青年,都在一块聚集着,你看就是文学青年,他为什么喜欢文学呢,因为他喜欢美好的东西,但是今天,就前几天,我还记得去采访,我哥哥的一个同学,他是在(北京海淀区)温泉村,他在那里已经生活了二十年了,他现在是个厨师,他也得了厨师病,就是胳膊抬不起来嘛,就那种太累,就是长期这样弄,是吧,他胳膊抬不起来,然后他的大女儿就是因为,就是中间不是送回家上学嘛,然后也疏于监管,他的女儿的腿,就中间有一段时间不是摔断,后没有及时治疗,就稍微有点瘸,已经治不好了,一个花季少女非常漂亮,他的儿子现在今年15岁,也已经下学打工了。

那么当年,我为什么对他印象深刻,因为当年他谈了个女朋友,他说他女朋友非常漂亮,吹得就像天仙一样的,结果我们见了,眼睛非常非常小,我们都嘲笑他说你太夸大了,就夸大你的爱情了是吧,然后他也写诗,然后也练毛笔字,就是是一个非常浪漫的,然后非常希望自己有一种特别好的精神生活的这样一个年轻人。

但是他今年已经45岁了,他到现在为止,刚在我们这个老家上的镇上,贷款买了一个十万块钱的房子,贷款,他可能贷有四五万,他自己最多有四万块钱的样子,那么他在(北京海淀区)温泉村,他很拽,我去看他嘛很拽,说我是(北京海淀区)温泉村的老居民,所有人都认识我,所以他很拽,意思说你看所有人都认识我。

我是多好多好是吧,但实际上现在(北京海淀区)温泉村要拆迁了,跟他没有任何关系,跟他有关系吗?哪怕他住了五十年跟他也没有任何关系的,所有的那种发展的这种所谓的这种红利,那么所谓的这种空间都没有他的。

许戈辉:其实没有关系。

梁鸿:他依然在北京漂泊。

解说:在《中国在梁庄》中梁鸿写坚守土地的农民,写留守儿童,写留守老人,写离乡出走的理想青年,但是在她自己看来这只是梁庄人留守在梁庄的故事,并不是完整的梁庄,从2011年7月到2012年5月,梁鸿再次上路,走访了10余个梁庄人外出打工的省市,340余人,以近200万字的图文资料,整理撰写了一本新的非虚构作品《出梁庄记》。

梁鸿:你到每个城市,到西安,到青岛,到各个地方去观察他们,跟他们在一块同吃同住,然后看到他们生活的困顿,也看到那种社会的复杂的纠结,你还要写东西,那么但同时你很快又走了,你依然生活得很好,是吧,就是你没有为他们,真的做出什么东西。

许戈辉:所以我记得你用那么一种表述,你说你是,带着某种卑劣的,如释重负的心情离开是吧。

梁鸿:对对。真的是这样的,我为什么在《出梁庄记》里面仍然没有脱离“我”呢?因为我想通过“我”,因为“我”,这个书里的打引号的这个“我”,它其实是我们,带有普遍的知识分子的一种状态,包括我们城市里面生活的人,所以其实,比如说我到青岛,我一进到我堂叔住的房间里面,巨大的煤的味道,就青岛最老的村庄,他们住在人家已经抛弃的那个房屋里边,就是在那一瞬间你就想走,所以你觉得这住不下去,因为我是一定要住在家里边才可以的,我觉得我不能自己住宾馆,然后白天去,晚上再到宾馆,也不能那样,这样你不能够对他生活的全天候进行一个真正的观察。

那么就是在那一瞬间,为什么呢?因为城市跟农民工住的房子差距太大太大了,就是我为什么把这个写出来,我就想其实这是真的是一种你的心理感受,可能是我们所有的心理感受,而当你走的时候,你也确实有这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回到家里边洗个热水澡,很舒服,然后看看书,这才是你习惯的生活状态,但为什么中国生活差距这么大呢?那一个拼搏那么多年的农民工,他为什么就不可能,就没有钱,或者没有机会住一个稍微好一点的房子,就也才是我们要思考的。

下一页:县城老师责骂农村孩子是“有人生没人养”

《名人面对面》节目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节目专区】

主持人:许戈辉【主持人专区】

首播时间:星期日20:30-21:00

重播时间:星期一04:20-04:50  13:30-14:05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马超]

标签:梁鸿 梁庄 许戈辉

人参与 评论
2014-01-26名人面对面 梁鸿——一个村 一个国 http://d.ifengimg.com/w120_h90/y0.ifengimg.com/pmop/2014/01/26/f73be071-81d2-440c-a59f-1b7df227b2dc.jpg

网罗天下

凤凰新闻官方微信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