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告】徐冰的文字游戏
2009年07月17日 11:46凤凰网专稿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相关标签: [许戈辉] [名人面对面] [徐冰]

                           

                    徐冰 现任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

本期节目播出时间:2009年07月19日 20:30

人物介绍徐冰,被《美国艺术》杂志评为15名国际艺术节年度最受瞩目人物之一。作品《天书》曾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交界之际引发国内、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响。1990年接受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的邀请,做为荣誉艺术家移居美国。1999年获得美国文化界最高奖:麦克·阿瑟天才奖(MAC ARTHUR AWARD)。2007年回国就任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

《天书》创作源自“不舒服的感觉”

徐冰:在1985,1984年那个阶段,其实我开始对自己的过去的这种创作的方式,其实有一种认识和有一种反省这样的。这其实是从有一次去看了那个北朝鲜的,看了北朝鲜的一次画展开始的,这北朝鲜的画展里头差不多的画面都是朝鲜的工农兵围着金日成笑啊什么的这样的一些画面。

许戈辉:就挺像我们文革时期。

徐冰:很像咱们的,总得来说这种创作的方法和这种艺术的这种方式其实有共同之处了,所以这个展览。

许戈辉:(我们已经到韶山了)就那种。

徐冰:但是问题是什么呢,问题是他们的东西比咱们的东西更有问题,就这个展览等于给了我一个机会让我们自己眼睛变得好了一点。因为过去你从来没有看到过比咱们的艺术更有问题的艺术,你这有个机会比咱们东西更有问题的东西,它就像镜子一样的。

许戈辉:看到这个之前你意识到咱们的是有问题的,是吗?

徐冰:看到这个之前是不确定的,看到这个之后我当时就很清楚地意识到,我很清楚地意识到要从这种艺术中出来。因为当时大陆有一个文化热的一个阶段,我不知道你是不是了解,就是很多年轻人,实际上是刚刚经历文革,这个在文化上被饿着了就是,然后你的这个这种对文化的渴望特别强,所以一旦有机会,有了这种新的文化的饮料,你就会就像我刚才说的你就会这种。

许戈辉:像海绵一样如饥如渴地去吸收。

徐冰:海绵一样如饥如渴地去吸收,但是呢,这个就像一个人呢特别饥饿,最后你一有机会你又吃得太多呢,最后反倒不舒服了。我呢,当时其实主要是这种不舒服的感觉。

引导你阅读却又拒绝你进入的《天书》

许戈辉:我知道《天书》是一个字一个字刻出来的。

徐冰:对,那个想法出现以后,我有一个很明确的认识,就是这个作品一定要做得非常认真,因为你的认真程度就决定了这个作品的艺术的力度的强弱,因为这个作品你必须要假戏真做到了让别人不能不相信这个东西是事实和是一个真实的存在的时候,这个作品的荒诞性才被强化和激活了。比如说你随便写几个大家不认识的字是吧,其实是没作用的,但是呢这些字呢,四千多个字呢,都是被手工刻制出来的而且呢它字体呢都是宋体字,我当时选的都是宋体字。因为宋体字它是从宋代到明代的历代刻工,为了刻制方便而产生的一种字体,所以它不存在任何个人的情感和个人的风格,任何一种楷书任何一种书法其实都是有个人风格的,对吧,我为了彻底抽空内容呢,包括这个呢,都属于内容的一部分对吧,而且呢这个一定要刻出来和印出来,为什么呢,因为所有印出来的东西呢其实都是,在咱们习惯上呢,都是认为它属于官方的,或者说属于这种权威的,真理是值得相信的对吧。所以要必须要印出来,而且要给它非常认真地给它装订成册,是吧,而且呢要利用版画印刷的方式呢让它不断的出现,向人们证实着,这个事实的存在对吧,所以这个书呢,其实最后是很漂亮的书,它是这种很大的开本的线装书,看上去是一种那个这么漂亮的书,里面一定要告诉我们重要的事情,但是呢,这个人们呢又从中不能获得任何的信息,这个时候呢它刺激人的思维的活动是吧,就是人们会觉得奇怪,为什么没有内容,对吧,实际上它是在引导你阅读的同时又在拒绝你的进入。

《地书》:文化程度越高越费解

许戈辉:《地书》的创作灵感是怎么来的?

徐冰:地书的创作灵感实际上是我这个当时就是在一个口香糖的一个包装纸上看到了三个小图,这三个小图,第一个小图就是一个嘴唇旁边一个红点,就是意思说这个口香糖吃完了以后那个胶状物出来以后。第二张小图就是这个包装纸一个小纸,然后那个东西放在那上面。第三个小图就是一个人回收扔到垃圾桶里头这么三个小图。我当时看了这个我觉得有意思是因为我认为它用三个小图讲了一个故事,后来我当时想,他可以用三个小图讲一个故事,那为什么不可以我用无数的图,来写一篇写一篇长篇小说,我我觉得从道理上讲是说得通的,从那以后,我就开始收集那个这个各种标识,它是在每一个领域中,但是生活中的沟通语言其实被广泛地使用,可是人们没有意识到,它实际上带有一种很强的国际语言的性质,所以我就大量地收集这些东西。

许戈辉:你用的全是现有的?

徐冰:用的全是现有的和收集来的。

许戈辉:你有没有做过实验,就比如说给一个文化程度比较高的人,来看你这个用标识写出的书和一个初级水平的小朋友来看,他们确实是都读懂了吗?

徐冰:那毫无疑问就是说这个文化程度越高的人,有时候读起来是越费劲。为什么呢?

许戈辉:不应该啊,他至少见多识广啊应该。

徐冰:对,但是他的这种文化的概念太强,他文化的这种阅读的这种概念太强。

许戈辉:他不直观了。

徐冰:他不直观了。但是孩子其实读这些东西其实读得特别快,是因为什么呢,孩子他没有一个固有的一个阅读方式和概念,他反倒读得特别快,这有点像《天书》你知道吧,也不说《天书》,就是说我的作品其实都是有一个特点,就是说对知识分子总有一点挑战性,或者说让知识分子总有一点不舒服,是因为这个知识分子他这个文化概念,他固有概念太强。

回归中国:“要有一种真正的参与”

许戈辉:现在你还是能够保证有大量的自我创作的时间。

徐冰:我们现在其实说实话,这个创作的时间受到影响挺大的,确实有很多时间都要用在比如学院的工作上。我认为对这个事业和对美术学院和对学生是有意义的,是好的。

所以比如说我回美术学院有很多这样的一些考虑了,因为实际你考虑很多东西,它不是说我今天缺了时间我少画了一张画。它不是这么狭隘的,我倒是认为这个你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了不起的艺术家,特别是中国的艺术家,你必须懂得在中国的这样的一个这种现实的条件和环境中获取这个地区才有的而其他地区没有的一种特殊的营养,再一个呢,就是这个对我的这种对我的这个生活和思维上其实是有帮助的,我看重这个东西,再一个事实上你要真正的了解中国和让你对这个国家的一种新的一种现象有所认识,你必须要有一种真正的参与。要我说真正对中国的未来和对中国的现实了解最深的人,其实未必是这些理论家,或者说经济学家,有时候有可能就是这个农民企业家和真正在中国实际的这种内在运作之中的这些人。

  名人面对面》节目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

首播:(周日)20:30-21:00

重播:(周一)13:25-13:55

声明:凡注明“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预告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