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一句话让铁凝等待感情16年
2009年07月16日 14:26凤凰网专稿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相关标签: [铁凝] [名人面对面] [许戈辉]

正在加载中...

为当作家 铁凝主动下乡

解说:为了实现作家梦,中学时代的铁凝就开始主动设计自己的人生道路。1975年,高中毕业后铁凝做出了人生中第一个重大抉择:在当兵、留城和上山下乡的三条道路中,她选择了去河北博野县农村插队。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铁凝主动下乡的事迹被登上了当地报纸作为典型宣传表扬。但这一切并没有使铁凝感到兴奋,反而忐忑不安。她总觉得自己是怀着一种不可告人的目的来到农村的。

铁凝:跟当时大部分就是被迫去农村情况不一样,我当时确实可以不去,因为当时我生活的城市是有一个政策,就是家里的小孩如果多的话,你们家这个老大是可以不下乡的。我们家当时就是我是老大嘛,而我妹妹呢跟我相差好几岁,也不存在我们俩,就是我留她就马上要去下乡,也不存在这个问题。现在想来确实是一个很不高尚的动机,一个鬼祟的,小的一个妄想就是当作家,而就放在今天,你可以堂而皇之地说我要当作家或我不当作家。

戈辉:但在那个年代不可能的。

铁凝:但在那个年代,中国也基本没有作家这个职业,也并不崇尚知识、文学,所以在那个时候就是因为一个老作家的一句肯定,就那么挺狂热的。我现在当然就是,如果从虚荣心这个,就是自作多情这个角度来讲,我一想起来当然有点儿为自己的那个决定,我也有点儿自我感动吧。但是也有点后怕,因为今天人长大了,毕竟多了一些世故,而十几岁的人,我那时候想到这个是我的理想,我要追寻这个,而我那么崇拜的大作家说我,肯定了我有这个才华。当我问他:那当作家需要什么啊的时候,他说需要生活啊,那我就问他生活在哪里呀,他说生活在农村呐。哦,我说在农村呀,那我得去农村。所以只是为了这样的一个鬼祟的理由,也没有人给你保证说,第一,你去了以后过几年就还能回到城市,因为跟今天的体验生活还是有不同了,那时候是注销城市户口,没有人能保证,我也没想自己还能不能回来。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不一定你要到了农村,你就能成为作家,我连想都没想,我万一要不能成作家怎么办呀,竟然就没有想。

许戈辉:那时候父母劝阻了吧?

铁凝:我母亲劝阻,但我父亲还是支持了。其实我也挺,到今天说起来这个事情呢,这个选择呢,我觉得也有我家庭的,也有我父亲的一个功劳。不叫功劳吧,就是他促成的吧。我感谢我父母,那时候他们也是知识分子的身份,就是灰色的一个身份,但是他们仍然没有足够的警觉,就是说不要让自己的孩子再接近这个由文字而产生的不好的命运。实际上徐光耀当时是因为文学因为文字而成的右派,当时的境遇嘛。我父亲,他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他本人也是徐光耀的朋友,我觉得仍然是对文学的那种单纯的那种敬仰,就决定了,他还领着他的女儿,再去拜会这个老作家。所以那时候我和我父亲都是,我根本就没有这种权衡利弊呀,这种为自己留退路啊,留后路,就都没有。

解说:为了心中的目标,铁凝认真地当农民。下乡四年,她和村民们一起推碾子磨面、扶犁耕地、车水浇麦,甚至推车卖豆腐。农村劳动,让她手上打满了血泡,但铁凝的心里却感到莫大的满足。四年中,她写了五十多万字的日记,积累了有血有肉的生活素材。

1982年,铁凝完成了短片小说《哦,香雪》。正是这部以一群农村女孩为主人公的短篇小说,让刚刚二十岁出头的铁凝在中国文坛初露光芒。

铁凝:今天看来徐光耀的话,我说生活在哪里,他说生活在农村,那么今天我们看,有这个作家当时他的局限性。但是我仍然要说,他当时的这番话,我觉得到今天还有它特别的,也仍然有一种不能取代的意义。因为什么呢?我觉得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所以作为一个生活在当代的中国作家,如果你能够对中国的农村的过去和今天有所知道,以这样的知道作底,你的写作是不一样的。所以我自己是得益于,当然我后来因为也写了很多,包括我的有几部长篇都是城市的故事,但是我觉得有中国的乡村,中国的乡村的生活作底,我觉得我的感受就和从来没有过是会有不同的。

下一页 铁凝:没读大学有点遗憾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