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卫视 > 凤凰节目 > 冷暖人生 > 消息站 > 正文 |
|
王玉龄十六岁结婚,十九岁就丧夫,命运过于残酷了!十九岁对今天的很多人来说,高中还没毕业,而王玉龄却已带着孩子过着孤儿寡母的边缘人生活。
60年过去了,王玉龄开始向后人讲述她的红颜故事了,但她的红颜故事不只是悲情的,至少在王洪、鹿彦华的笔下,没有把王玉龄单方面地塑造成以往那些我们常见的薄命的悲剧形象。王玉龄出身名门,从小长在一个传统文化氛围深厚的家庭,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也熟读唐诗宋词,在了解中国文化的精华时,自然知道所谓“红颜薄命”、“红颜祸水”的谬论,也知道那些歧视女性的偏激之词。但当悲剧性的命运落到王玉龄的头上时,她是如何面对?《佳人——王玉龄画传》一书以翔实的史料和真实的图片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中华女子的自强不息的精神、美好的情操。
书里写道:“从小到大,无论何时,王玉龄总像一朵花,明媚鲜艳,引人瞩目。这仿佛是她的命,躲不开,也躲不了。”美丽的魅力给王玉龄带来了很多大好处和便利,同时也带来了麻烦和苦恼。尤其是她在丧夫之后,她的苦恼更是滚滚而来。爱花之心,人人有之,摘花之人,也非少数。这无主的花儿,更是让人垂涎欲滴,“寂寞开无主”,可在王玉龄的心中,她是有主的,她依旧思念的是张灵甫,张灵甫活在她的心中。这样的古典情怀和爱情精神,让人感动之余,也让我们思索着爱情、婚姻的话题。
如果说王玉龄的爱情观和忠贞观在今天的价值多元的时代并不值得所有人去仿效的话,那么她的自强不息的生活态度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50年代,王玉龄到了台湾以后,由于缺少经济收入,加之积蓄又被所谓的投资人骗走,家庭生活陷入极大的困境。按照台湾的规定,她是可以领到一笔抚恤金的,但“王玉龄宁可饿死,也不会去领取这样的抚恤”,“她一辈子都在追求自由并且有尊严的生活”。她毅然带着有限的五千美金,带着老母亲和小儿子,来到她生疏的国家——美国,在那里打拼。这是需要很大勇气的。她考大学、找工作,完成了她人生的新生活,一切重新开始,人生在进取中获得了价值。后来,她又回到祖国的怀抱,为祖国的统一默默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王玉龄用自己的努力证明,红颜不再是悲剧;即使碰上了悲剧,也要让红颜再现青春的美丽和人的魅力。
爱夫不变情,爱国不渝志,王玉龄的古典情怀和赤子之心,为美丽和红颜添上了一个完美的注脚。王洪和鹿彦华的《佳人》作为一本纪实性的传记著作,建立在大量采访的基础上,尊重历史,文笔朴实,显现出一种朴素的美,与时下那些华而不实、虚构过多的传记文字相比,看了不会后悔。
王玉龄祖籍安徽舒城,1928年6月出生于长沙市的书香世家,祖辈曾担任过清朝的尚书和两江提督。青年时代,王玉龄在长沙福湘女校读书时,其芳姿便著称于校。抗战胜利不久,1945年下半年的一天,原国民党七十四军张处长的太太特邀她去长沙颇负盛名的“一乐也”理发厅烫发。在烫发中,一个英俊魁伟的军人站在她理发椅的后面,从对面的镜中窥视她的芳容,这就是张灵甫。
当时,张灵甫任国民党七十四军副军长,已逾而立之年,与原妻离异。在军旅生活中,他急需建立一个温馨的家,故通过部下张处长的夫人,邀请王玉龄去理发,作巧妙的相亲安排。相亲后,张灵甫通过张处长宴请王玉龄一家,而王家出于礼貌也回请了他们。从此张灵甫频繁出入王家,并很快向王玉龄求婚。
王玉龄觉得张灵甫既是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生,又是黄埔四期学生,魁伟英俊,青年得志。张灵甫还是国民党军队中著名的儒将,他在书画艺术方面造诣颇深,书法成就在陕西直逼于右任。因此,王玉龄违背母意,在伯父伯母的支持下(王玉龄父亲英年早逝),对张的求婚表示允诺。母亲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提出了必须由省政府主席作介绍方可允婚的条件。
1945年秋,国民党元老、时任湖南省府主席程潜出面充当介绍人,他们在上海金门饭店举行了热闹的婚礼,婚后寓居南京。随后,张灵甫任蒋介石的御林军、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的七十四军(整编师)军长兼首都警备司令。1947年5月,张灵甫在孟良崮战役中所指挥的“王牌师”被歼,他本人及司令部人员集体自杀。
张灵甫死时,王玉龄才19岁,且上有老母,下有幼儿,一个出身于名门望族的寡妇的处境可想而知。新中国成立前夕,王玉龄携老母、幼儿去了台湾。作为国民党追赠陆军二级上将的遗孀,而且张灵甫又是蒋介石爱将中的爱将,王玉龄本可依靠抚恤金以度日,可是她想到自己应该继续学习,自谋事业。在张灵甫死后的第6年,25岁的她在当时台湾陆军总司令孙立人(系王玉龄的姨父)的私人帮助下,办了去美国的护照,留下老母和6岁的幼儿,只身去了美国求学。
1953年,王玉龄考入美国纽约大学财会专业。为了解决生活问题,她上午做文秘工作,下午和晚上到大学听课。通过4年的苦读,王玉龄以品学兼优的成绩毕业了。其后,在罗斯福医院任会计2年,后在五星级饭店———朴拉沙饭店工作3年,最后在美国航空公司工作21年直到退休。
王玉龄女士虽然在美国过着优裕的生活,但每当夜深,她总在深情地怀念着祖国和故土。她这种思念家园的心愿,后来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关怀下终于如愿以偿。
1973年秋,周恩来总理从海外华人口中得知王玉龄女士在美国的情况后,立即通知有关人员向她发出邀请,希望她回来观光旅游,欢迎她叶落归根。当她想到能一睹祖国风貌的时候,欢愉之情顿涌心头。可是她又想起自己的丈夫张灵甫生前与人民为敌,回归之举,吉凶难卜。直到后来,她正式接到中国驻加拿大大使黄华的一封信,信中再度向她发出热情的邀请,她终于打消了一切顾虑。同年9月,在周总理的亲自安排和有关部门的协助下,她终于踏上了阔别25年的故土,在北京受到周总理的秘密接见。此后她每年都回国探亲访问,在当时的情况下,能够自由地由美国来华的华人,仅有她和杨振宁教授。
在诸多大事大非面前,她都能以国家利益、民族大义为重。日本在占领我国宝岛台湾期间,利用剥削台湾人民的血汗钱以台湾政府的名义在日本东京最为繁华的地段购买“光华寮”和“清华寮”两幢价值可观的大厦,而其产权证在日本人手中。日本投降后,直到20世纪80年代,仍未交给中国政府。
但是日本人亦感理亏而不敢使用此房。王玉龄获悉此事后,通过不懈的努力,将“光华寮”、“清华寮”两幢大厦的产权证复印件交给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随后,该房即归属北京中央政府。当时负责这方面事情的日本华裔律师主张将房屋交给台湾政府,王玉龄找到该律师,明确地指出日台无官方关系,交给台湾是违法的,阻止了该律师的错误行为。
在台湾“总统”大选期间,她和她的亲友始终坚持一条,谁致力于两岸,他们就选谁,毫不含糊地同陈水扁之流斗争到底。
随着岁月的飞逝,王玉龄老了,可是她的晚年却充满了天伦之乐。她的母亲王罗希韫直到去年百岁高龄才仙逝。她是母亲的独生女,1948年母亲随她去台湾,尔后,她在美国工作时,母亲又随她移居美国,母女俩一直相依为命。母亲暮年思乡,为了满足母亲的乡恋,她于1997年7月偕母回到故乡湖南跃沙,一直在家乡陪伴老母到去世为止。
王玉龄与张灵甫所生的惟一子女张道宇先生,现亦已年近花甲,浮沉商海多年。他在台湾创办了美菲企业有限公司和美陇企业有限公司,经营童装,生意兴隆。王玉龄平时除读书或做其他消遣外,有时还协助儿予搞些商务,间或去西安等地看望张灵甫前妻的儿女。
编辑:
张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