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张玉明不知道,此时为了按时到达目的地拉洪,她的丈夫边志杰正带着两个士兵沿小路滑下山坡,阻止敌人炸掉,通往拉洪的必经之路拉洪桥。
边志杰:我们三个人就是这样扶住,就没走路,就朝那山上溜下去了,那山上这个碎石头,就从山上直接我们三个人就溜下去了,溜下去,正要炸桥,带了个副排长,拿个冲锋枪
,我说你赶紧打,再不打,把桥炸了,那个副排长,他拿枪没打,他离桥估计还有100公尺,甩了一颗手榴弹,结果赶到那个桥上,底下那掉一摞儿炸药要炸那个桥,最后我掏的就是藏民这么长的那个刀,我拿那个刀子把那个绳子割断,那个炸药掉到河里面,随它跑了。
解说:1962年11月18日夜间11点,33团的士兵们顺利通过拉洪桥抵达合围地点,将印军的汽车长龙堵在了狭窄的公路上,经过七天五夜的连续行军作战,他们最终提前五十分钟
完成了截尾任务,几天都没吃上热饭,极其疲惫的士兵们终於可以好好地休整一番。
孙瑞峰:整整七天五夜的时间,没有生火做过饭,没有喝过开水,没有吃过一口新鲜的饭,就吃的糌粑,这一做饭以后,那锅也大,反正大伙儿就吃吧,都这么粗,这么高的那个啥啊,那个罐头啊,那个罐头盒一斤的,那是装二斤肉的罐头盒,我一顿等於吃了五盒。
解说:吃饱喝足之后孙瑞峰沉沉睡去,直到第二天清晨,睡意蒙蒙的孙瑞峰被战友推醒,战友告诉孙瑞峰,在半山腰的邦迪拉镇,有一处规模不大的敌军炮阵地,团长田启元刚刚下令,让有着尖刀连之称的,七连和八连向山上进攻,迅速消灭敌人。
孙瑞峰:那个子弹当时打得简直就像撒豆子一样,而且那个枪声也光光光响得相当厉害,那火力相当旺,一部分人就给撂倒了,这人的脑子才反应过来,呦,这是打仗了,这人才脑子才正儿八经反应过来,这是开始打仗了,这就开始很艰苦的就开始往上奔了,一开始还能往上冲走一走,最后根本就冲不动,那敌人火力太旺。
王志英:印度炮击的最厉害的时候,我就在那个竹林里面,我当时就是身子这么一斜,要一倒一下的话,那竹子叶子就能掉下一层。
解说:印军强势的火力攻击,出乎所有人意料,听到半山腰上子弹横飞的密集声响,团长田启元意识到,自己大大低估了敌人的实力。於是,他亲自带着九连的士兵往山上飞奔。
孙瑞峰:我们的团长田启元,这个人有个最大的特点是啥呢,打仗不怕死,所以部队也给他流传有个外号,叫啥田二敢子,这个田二敢子一上来以后,呦,这死这么多人呢,急了,一把就把旁边那个警卫员那个自动枪就夺过来,他往上冲开了。
解说:邦迪拉一战33团最终取得胜利,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一半以上的战士倒在了邦迪拉的山坡上。
解说:正当33团所有士兵都期待着继续前进,拿回本属於中国的全部领土时,没有想到上级突然下达了主动停火的命令,於是从11月22日零时起,中国军队在中印边境全线停火。从12月1日起,中国边防部队将从1959年11月7日,存在於中印双方之间的实际控制线后撤二十公里。
方敬敏:死了这么多人,打了这么一仗,把失地好不容易收回来了,再让给敌人,我们确实不心甘,想不通啊,就从我自己的经历来说,跟我一个铺睡觉的战友,把头打掉,你想惨不惨,就那样归还给人家了,确实有点不甘心。
晓楠:关於中国当时为什么要在胜利的形势下撤军,其实一直以来是参加自卫反击战的老兵们,当时心中未解的困惑。据一些资料记载,主要的原因是,这是中国打破封锁,走向世界的一个战略需要,当时中国的处境非常艰难,一方面是西方集团的封锁,另一方面是苏联的敌视,再加上国内也刚刚经历过三年困难时期,国力极其空虚,急需恢复,所以中印冲突不是当时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国需要争取长期的和平发展时期来恢复生产,来增强国力,而且通过后撤,平息战争,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西方集团,对中国的敌视有利於摆脱孤立,邦迪拉战役是中印自卫反击战,也是伤亡惨重的战斗,当时牺牲战士的遗体全部运送回国,印度士兵就地掩埋边志杰营长,在回忆运送士兵遗体的时候,他说因为死亡的人数太多了,大多数只是用毛毯匆匆一裹,就运回国内,葬於了山南泽当烈士陵园,而在方敬敏的回忆当中,当部队撤回西藏,11师师长余致泉在陵园当中祭奠昔日的部下,
那个时候他忍不住嚎啕大哭,对於所有参战的军人来说,无论他们是不是真正理解,这场战争的意义,那些曾经鲜活而年轻的生命,将永远躺在冰冷的墓地里,这是无法更改的残酷事实。
解说:中印自卫反击战结束后,在部队的安排下,4连长闫苗奎的妻子龚如菊前往泽当烈士陵园,看望被埋在那里的丈夫。
张玉明:她说我去了以后,我心里想了,去上坟上再好好的哭一场,结果进去以后,几个当兵的就把她架着呢,那个坟一片啊,埋的,她刚看到闫苗奎的那几个字,只立了个,那个时候当时立了一个木牌子,还没有碑,插了个木牌子,闫苗奎这三个字,她刚看到以后,人家就把她拉出来了。
解说:从陵园回到部队驻地拉孜,龚如菊向组织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张玉明:她说我啥都不要,我就想当兵,继承俺爱人的这个事业,就是愿意在部队上工作,最后再咋要求,部队说我们这是野战军,不是那个啥,没有答应她的要求,没有答应她的要求以后,她就回去了。
解说:1969年王志英退伍后,回到家乡陕西,之后的日子里他去看过许多,当年一起上过战场的老战友,唯独没有老连长刘世德的消息,每当想起老连长在森林里寻找自己的那一幕,王志英都觉得十分亏欠。
王志英:我们这个老连长带着几个人,就是顺着原来那条路下来找我,结果印度这个炮弹炸了以后,离他不远,但一个弹片就掉到他这个地方,一般像这个部队的衬衫啊,里面都在腰带里面扎着,就在这个两层中间,就在这个地方,所以成天跟我说,王志英我要非要拿这个做纪念,这是你给我送来的,不是印度兵送来的,要不然能找到你,我不找你,以后我也见不着这个,所以我就觉得很亏欠他。
晓楠:经历了短暂的战地岁月,33团的战士们各奔东西,吴金城回到学校念书,孙瑞峰从部队转业,然后分配到铁道系统工作,两个人从此也就断了联系,直到前段时间,无意间的网上相遇,才让两位战友得以重逢,烈属龚如菊离开之后,边志杰的妻子张玉明再也没有见过她。直到1967年,张玉明在兰州街头逛街,意外地碰到了同在逛街的龚如菊,5年过去,龚如菊依然没有结婚,而王志英在战争结束之后,调离了原来的连队,和老连长也失去了联系,采访的时候,他一个劲儿地念叨,如果老连长至今仍然活着,应该也是80多岁的老人了,再见老连长,是他迄今一桩未了的心愿,方敬敏时常也会想起牺牲了的李兆选,想起他们最后的那一次谈话,有机会的时候,他就会去泽当的烈士陵园去看一看,那场战争虽然只有短短一个月的时间,而这些战友们,他们彼此之间的相处,或许只有短短几个小时的时间,可就是那样的一些个瞬间,在当年年轻的战士们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从此绵延一生。
《冷暖人生》节目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
首播:周二 21:50
重播:周三 15:05
声明:凡注明“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
张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