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兵曾经沙场 40载相聚见证中印战争
2009年10月14日 15:07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凤凰卫视2009年10月13日《冷暖人生》节目:

解说:五十年前,他们放下锄头扛起枪在“世界屋脊”挑战生命极限。五十年后,一群浴血青藏高原的老兵,一段无法忘却的战火青春。

这些年过七旬的老人经常会在一些特殊的日子里相约相聚,像这样的情景在陕西富平县这个偏僻的村庄里已经持续了有四十几年了。

记者:您这是负过伤啊。

赵渭南:工兵营平叛去在西藏黑河地区 。

记者:这是什么?

赵渭南:复员证,我负伤的那个年数太多,都烂了。

记者:在西藏当了多少年兵啊

晓楠:在陕西富平县偏僻的村庄里经常组织聚会的这些老人,年龄大都在70岁左右,从他们满脸的皱纹,满手的老茧和他们身上的粗布衣裳来看,他们和当地地地道道的农民还真没什么两样,不过,也就是这样的一些庄户老头聚在一起,他们经常谈论着一些外人听起来是格外陌生的字眼儿,山南平叛,纳木湖战役,麦克马洪线。很少有人知道,这些老人都是些曾经久经沙场的老兵,也更少有人知道,他们所经历的是现在鲜少有人提起的一场战争,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这些老人当中有在青藏高原上站岗戍边七八年的普通士兵,也有立下过赫赫战功的战斗英雄,功臣模范,他们现在都已经年近古稀了,他们大半辈子的人生,身份就是个地道的农民。但是他们中很多的人都依然以当年短暂的当兵的历史为荣,相互之间至今他们还是以同志相称的,他们也依然会在每年的“八一”建军节这一天庆祝自己的节日。见了面,他们总是会说着,聊着,一起回到五十年前。

解说:田都来,二等功臣,被誉为“孤胆英雄”。王世尧,国防十一师三十二团四连战士,战斗英雄,二等功臣。李生义参加中印自卫反击作战,受嘉奖一次。

说起西藏,老兵们总是唏嘘感叹,说着青藏高原,说着喜马拉雅,战火中那段青春岁月仿佛就在眼前。1958年,富平县有1000多人报名参军,就在部队集结后要整装待发的这天早上,魏培州发现和他一起入伍的李生义突然不见了。

这天晚上,十几个刚刚入伍的战士被父母们领回了家,富平县薛镇乡宏化大队的李生义就是其中之一。

李生义:父亲说是结个婚,走了那时候就说,不知道走几年,说是乾脆把婚一结。

解说:李生义这一年只有19岁,但父母还是执意在出发前为李生义操办了婚礼。

李生义:媳妇娶了,花了五毛钱,领了个结婚证,回来住了一天,就是住了一天晚上,第二天下午就走了。

解说:1958年冬天,李生义告别了新婚妻子和1000多名富平子弟踏上了保家卫国的征程。

李生义:你在家里好好劳动,多挣工分,我说你放心,反正三年兵一满就回家。 

解说:1959年3月初,也就在李生义入伍一个月后,西藏地方上层势力宣“西藏独立”,李生义所在部队随即奉命进藏平息叛乱。

李生义:每个战士在战前不准给家里通风报信,不准你写信,这是第一条必须要遵守;第二条就是说写决心书,你害怕不害怕打仗,要写出决心书,第三条是长期服役。

解说:入伍前,杨江亭和妻子结婚不到三个月,听说当兵服役只需三年,便说服了妻子,也在这一年参军入伍。

杨江亭:一说进军西藏,还不相互之间问,西藏在什么地方,西藏有多大,有多远,一问,不晓得。

解说:王世尧是1000多名应征入伍的富平子弟中少数识文断字的学生兵之一,入伍后,他被分配到第十一师三十二团四连八班。

王世尧:从临夏出发的时候是武器弹药全部配备齐了。

杨江亭:也没有公路,车辆一多,气候乾燥,一撵,那个土迷得眼都睁不开。

魏培洲:驾驶员也开懵了,一下就把车开到水里边,还弄不出来,汽车拖不出来,以后这车就用不成了,把车撂了,不要车了,步行吧。

解说:魏培州入伍后担任十一师三十二团四连战士,在西藏平叛中负责打扫战场和战地救护,战场纪律就是不撂一个烈士,费多少代价。毛主席说,费多少代价把我们的烈士要抢回来。

杨江亭:口张得多大,步子迈得多开,走不下去。

王世尧:走路,你不要说拿个啥,你慢慢走路都呼哧呼哧,那都气喘不过来,空气稀薄得很。

李生义:那时候没有碗碗,那是黄洋瓷缸,洋瓷缸子那里倒上些炒,倒一点白糖,拿着棍棍,折下那山里那棍棍一折,把那一弄,把那一搅,一搅以后,拿手捏,捏得能捏到一块儿,就是这么吃,天天的。

解说:十一师一路风餐露宿向西藏挺进,此时在昌都,黑河,山南等地,叛乱分子袭击驻地部队战事异常紧张。

王世尧:每天晚上都有空投,每天晚上打信号弹,枪没响之前都是战战兢兢的,有些尿尿啊,拉屎的,一会儿尿了,一会儿拉了,紧张得不行。

<< 上一页123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张梅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