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内容:70年前的长城脚下,一场规模空前的抗日血战。70年来,它却无声消散在时代的荒草烟尘之中。揭开历史的迷雾,一个普通农民的只身探寻。
凤凰卫视2009年9月15日《冷暖人生》节目文字:
解说:2008年春,几名北京市昌平区公安局的警察,在一条乡间公路上出警查车,当他们对一辆过路汽车经行例行检查时,意外情况突然发生。
杨国庆:一掀开后备厢那盖,他可能也没看见过,这是什么东西,这手好家伙,他不是胯那冲锋枪嘛,手胯那去了,下意识那种,这什么东西,我说这一个收破烂用的一个探测器。他不相信,他说不可能。他说你先把车开边上去,然后叫一老警察来。
陈晓楠:刚才这个把警察惊出一身冷汗的人,名叫杨国庆,他出生在昌平,就是当地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1999年,他们两口子在县城里开了家熟食店,几年后,小日子就殷实了起来,杨国庆还买了辆家用旅行车,可就在这时,邻居们却发现杨国庆的行踪诡异了起来,他时不时穿身军绿色的迷彩开车进山,一走就是几天;而与此同时,山区里的护林员和植树的民工们,也时常能见到一位中年男子,肩上扛着一个一米多长的铁家伙,在山脊和密林中探来探去,还不时停下来在地上挖坑。杨国庆的这种古怪行径持续了好几年,终于在2008年的这一天,他惊动了警察。经过几名警察的合力检测,最终证实,杨国庆随身携带的这一米多长的铁家伙,是一台金属探测器,警察们大惑不解,为什么一个农民,要杠着这种高科技的东西,在这荒僻的山林中穿行呢?
杨国庆:我穿着这种仿军制的这种衣服,扛着探测器,就像扛着枪一样,我每天上山真的站在阵地上,你环顾四周,有时候也感觉到有时候像一个兵一样,像哨兵。
解说:杨国庆将肩上的探测器当成了武器,他要用这种武器,带他走进历史,还原一场惊心动魄的战争。而这一切,还要从几年前说起,那时,日子殷实起来的杨国庆,迷上了户外运动,2005年春,他和几个山友到昌平西郊长峪城登山,接近山顶,杨国庆偶然回头张望,忽然看到了令他迷惑的景象。
杨国庆:看到一段比较明显的痕迹,一直从脚底下延伸到很远的一个山头上。当时我跟一块爬山的山友说,我说这怎么特像那个电影里面演那个战壕。
解说:山友们都说,这么高的山上,怎么可能有战壕。而从小爱好军事的杨国庆,却断定这就是军事工事。为了证实自己的推测,他下山后,就到山脚下的村落中找来几位老人探访。
杨国庆:他就跟我说,原来三几年,他说山上就是打过一个大仗,说还是跟日本人打的,他们小时候,上山去捡养洋烙,就是打完仗之后上山去捡那个枪啊,或者刀之类,叫捡洋烙。他们在山上捡过特别大的地雷,这个他讲话说地雷跟脸盆似的,而且还捡过什么鬼子刀,还在山上放羊的时候看这个羊它不走,一堆羊就搁那吭东西,过去一看,就是一个头盖骨。
解说:老人们的话极大的震撼了杨国庆,活到四十几岁,他竟然第一次听说,自己的家乡昌平还发生过抗日血战。随后,他赶往昌平档案馆,找到一本名为《昌平掌故》的小书,书中的记载证实了老人们的说法。
杨国庆:1937年8月,日军铃木第十一混成旅团、酒井第一混成旅团、川岸第二十师团一部及板垣第五师团等约7万人进攻昌平,中国军队汤恩伯第十三军、高桂滋第十七军等6万人沿南口长城沿线迎敌。这场战役历时18天的阵地争夺战,战线都在海拔千米左右的崇山峻岭之中,长达500余里,中国军队伤亡33691人,伤亡日军15000人。
陈晓楠:放下《昌平掌故》这本布满灰尘的小书,杨国庆久久难以平静,南口,就在居庸关之南,就在他的家乡昌平的长城脚下。而这场史称南口战役的大会战,不论从参战人数还伤亡人数,都超过了中外闻名的台儿庄战役,而何以台儿庄战役名垂青史,南口战役却湮没无闻呢?2006年,杨国庆赴东北老白山,旁观了一次东北抗联的纪念活动,当地对东北抗日联军历史与英雄人物的重视,又一次刺痛了杨国庆。杨国庆说他没有多少文化,不能从整理文字史料上入手,而他受到村里老人们"捡洋落"的启发,决心从搜集实物上还原南口战役。于是,2006年,杨国庆花一千多元,买了台金属探测器,又将熟食店的生意推给妻子一个人,而他,则只身踏上了寻找南口血战的旅程。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
张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