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青华,为103个流浪儿当“爹”
2008年01月03日 09:24 】 【打印

有这样一个家庭——安徽金寨人石青华供职于县城的一家外贸单位,妻子经营的服装店生意红红火火,儿子的降生更是给这对结婚不久的小两口增添了快乐,全家人衣食无忧、幸福美满。

有这样一群孩子——父母的变故让他们失去成长的基本条件,更谈不上像同龄人那样享受家庭的温暖。流落街头的遭遇让他们失去了快乐、失去了自信,甚至失去了尊严。面对社会,他们有的只是敌视和冷漠。

两个看似毫不相干的群体,曾经拥有着截然不同的生活轨迹。然而世事难料,突如其来的遭遇让这一切发生了彻底的改变。2004年的北京顺义,石青华带着受伤的妻儿和七个流浪孩子组建了一个特殊的大家庭。

意外变故殃及全家 回报社会成为信念

1997年年底的一起意外事故,让石青华那个欢乐和谐的幸福家庭不复存在了。邻居家大量烟花爆竹由于保存方法不得当发生爆炸,严重殃及了石青华一家。妻子遍体鳞伤,连穿鞋下床都成了奢望,孩子细嫩的脸几乎被毁容,无法从嘴里进食,而石青华自己的烧伤程度也较为严重。

没有得到一分钱的赔偿,石青华只能依靠亲朋好友的帮助跑遍省内相关医院,可是几次手术下来不见情况明显好转。“安徽的医生说他们已经尽力了,唯一的办法就是到北京治疗,否则只能等死。”十年之后重忆往事,石青华的口气依然沉重心酸。

由于妻子的烧伤非常严重,在北京经历了两次手术之后,石青华再也拿不出一分钱了,无奈之下,他只能背着无法走路的妻子、领着病残的孩子流落街头。几个月的风餐露宿让石青华心力憔悴,他所能给予妻儿的只有安慰别无他法。

就在此时,中华慈善总会得知了这个家庭的不幸遭遇,不仅帮助他们结束了在北京的流浪生活,还出资为他们进行了有效的治疗,直至一家三口走出困境。生活恢复正常之后,石青华拉过货、卖过菜,劳动所得足以应付全家在北京的生活。然而,曾经露宿街头、忍痛挨饿的经历,使得石青华每次看到那些流浪的小孩,总会被深深地触动。

“我很清楚那种无助和失落,我的儿子起初就是这样,好在我们非常幸运,得到了爱心人士的关怀,生活从流浪到稳定。”石青华说,“这份帮助一直感动着我、激励着我,我在想,我得到了别人的帮助,也应该去帮助别人,有多少力就出多少力,尤其想为这些不幸的孩子做点什么。”曾经的大学经历和看过的一本书给了石青华启发:把孩子们召集起来,教他们生活,教他们读书。

面对困难想过退缩 肩头责任胜过一切

2004年,在北京顺义一个破旧的四合院里,石青华组建了一个特殊的家庭,除了妻儿之外,还有他在街头流落时结识的七个孩子。

  “那时只有两个人张罗,我负责做饭,一位姓李的热心老师负责教书。冬天没有暖气,孩子们的手和脸都冻肿了,到了夏天,基本上是‘外面大雨、里面小雨’。”石青华说,“艰苦的条件在2006年12月才有了改善,后沙峪村的一家私人养老院主动提出,他们那老人少、地方大,又有自来水和取暖设施,孩子们搬过去就不用挨冻、挨淋了。”

由于缺少稳定的资金来源,加之孩子迅速增多,石青华时常感觉力不从心,这时只能降低伙食标准,孩子们经常是好几顿饭吃不到肉。石青华的心此时比谁都痛,可更让他难过的不是物质匮乏,而是部分孩子不服管教。

石青华告诉记者,来这里的孩子遭受家人遗弃、饱尝别人冷眼,他们的生活态度都很消极,多自卑、少自信。比如说,三个孩子盖一床被,为争被子有时睡觉都能打起来;有一两个孩子对社会充满敌意,用自残的方式折磨自己的身体;还有的孩子稍不如意就随便打人、偷东西,无论怎么教育都不见成效。

为此,石青华一度灰心过,甚至想过不要这些孩子了,但是气头一过又开始深深自责:怎么能忍心这么做?难道把他们送到别处就能变好?我是最了解他们的人都不帮,还指望别人去帮,这么做对孩子们太不公平了。

在这个大家庭,石青华通过品格、性情等方面的观察,为每个孩子建立了档案,同时告诉他们:“你是最棒的,别人不能取代的。”渐渐地,孩子们争先恐后抢着洗碗、擦地,得到的小红花可以换衣袜等各种生活用品。石青华还专门开辟了一块菜园,让孩子们下地劳动种植一些果蔬,鼓励他们发现价值、创造价值。

  石青华告诉记者,这些流浪的孩子,有的是父母离异无人管教,有的则是身有残疾被丢弃。特殊的遭遇使得他们性格自闭而孤僻,有的孩子还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问题,对社会充满敌意。石青华意识到,在解决孩子吃住问题外,对他们的教育也刻不容缓。一开始,这个“大家庭”只有两个人在支撑,石青华负责做饭,一位姓李的热心老师负责教书。后来,越来越多的流浪儿童开始前来“投靠”。石青华通过品格、性情等方面的观察,为每个孩子建立了档案,同时告诉他们要树立自信心。遇到一些孩子有心理问题,石青华就会找一些对心理有研究的热心人前来辅导,尽早纠正孩子的心理问题。

由于缺少稳定的资金来源,加之孩子迅速增多,这个“大家庭”的成员经常过着捉襟见肘的日子。因为付不起房租,石青华几乎每年都要搬四五次家。去年年底,一家公司愿意帮助其支付租房费用,石青华和孩子们这才在北京顺义区后沙峪附近的一个两层楼房里安顿下来。为了给孩子们提供受教育的机会,石青华组建了“北京光爱学校”,并从社会上聘请老师给孩子们上课。

多少苦累都愿承受 盼望孩子早日成才

如今,石青华收养的孩子由最初的7个发展到103个。每天熄灯后,他都要到宿舍挨个看看,哪怕有的孩子轻微咳嗽几下,石青华都很紧张。“我最怕他们生病了,这里离医院较远、交通不方便,要是一个月有三四个孩子病倒,那我就比较惨了。”

为人父母者都很清楚,普通家庭抚养一个孩子有多么不容易,而石青华则要肩负着103个孩子的生活和教育职责。不过,看到越来越多的热心人士和义工加入进来,看到孩子们不仅一天天健康成长,还找回了久违的快乐和自信,石青华感到了一些安慰,一种成就感,一种使命感。

石青华告诉记者:“不少年轻人主动找上门想投身这个事业,我很高兴他们把爱心奉献在这里,也很想给他们一些补助,但有时不能按时发放。这些老师没有任何怨言,和孩子们同吃同睡不说,教孩子们读书时依然尽心尽力。”

据了解,这个特殊的大家庭有10名专职老师,既有幼师专业科班出身,也有知名高校的毕业生,而前后一百多位义务老师里,不乏来自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同学,以及在中国工作和生活的外国友人。

在采访中,每个孩子碰到记者,都会笑盈盈地说上一句“姐姐好”,看到我们架设采访设备,也会过来询问是否需要帮忙;课间休息的时候,孩子们会主动凑上来讲笑话,拖着我们一起打球、跳绳;中午开饭前,所有的孩子还会在操场上集合,一块打着手语演唱《感恩的心》。

石青华说,或许他们的生存状态是弱势的,食物、衣服、义工、资金等各种资源无一不缺,但他们的心灵却是刚强的。他希望对孩子们因材施教,希望孩子们懂得感恩,希望他们长大成人后能够回报社会。(完)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张梅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