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卫视 > 凤凰节目 > 冷暖人生 > 正文 |
|
相关标签 | [冷暖人生] [陈晓楠] |
薄薄的一纸大学通知书,彻底改变了成都知青邓贤、陈翔军的命运。70年代末,当大学的校门终於向年轻人们敞开,这3000万知青当中,其实也不过只有四五百万有机会参加了第一届的高考,而这其中也只有20多万真正迈进了大学的校门,像邓贤、陈翔军肯定是这其中的幸运儿了。他们毕竟还是少数,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上。
对更多的人来讲,其实仍然只是个奢侈的梦。在随后的几年间,知青返城的风潮席卷了中国大地。上不了大学,他们也要去想尽任何可能的办法,搭上回城的列车,即便一无所有,即便青春已逝。
一切从头来过,知青大潮就这样滚滚而来,又滚滚而去。不过当大潮散去的时候,也还是有些小小的石子,永远地留在了那一片沙滩上。当年的北大荒知青,李文魁就是其中之一,作为北大荒勤得利农场,惟一一个留下的知青,如今其实已经很少有人再注意到他曾经的这种特殊的身份,当然也很少有人知道在李文魁青春的某个片刻,他也曾是如此的接近那个华丽的梦想--上大学。
资料图:李文魁和好心人
三十多年前,哈尔滨知青李文魁曾是勤得利农场出了名的才子。1970年,当部分高校开始以“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的方式,招收工农兵大学生时,表现优秀,出身良好的李文魁有幸被挑中。然而,当李文魁兴奋地将这个好消息告诉女友时,同在农场劳动的女友却陷入了沉默。几天之后,李文魁做出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决定--把自己念大学的机会让给女友。然而,随后发生的一切却全然超出了李文魁的预想:女友回城后不久,就提出了分手的要求。受到巨大刺激的李文魁,从此精神失常。
上世纪70年代末,在知青返城的大潮中,北大荒知青几乎全部回到了城市,回到了家人身边。住了8年精神病院的李文魁,由于没有人为他继续支付医疗费用,最终被退回到勤得利农场。
李文魁在北大荒独自承受着那个年代,那些经历,给他带来伤痛。他的思绪时而清晰,时而混乱。清醒的一刻,也会为无家可归而伤心,因从前的往事而落泪。
邓贤、陈翔军、李文魁,和新中国一起长大的这一代人,当历史那无形大手,推动着他们的命运向这个未知的方向而去的时候,他们在人生的某些个瞬间、某些个片刻,也艰难地做出了自己的人生选择。我不知道几十年过去了,回看人生,他们是不是曾经做出过这样的一些假设:比如说假设邓贤当年没有疯狂地复习高考;假设陈翔军当年没有挨上那突然的一刀;假设李文魁没有让出那个珍贵的保送指标,他们的人生今天又会如何?恐怕还是得套用那样一句人们经常说的话,历史本没有假设,人生也没有如果。
推荐专题:又到全民高考时
编辑:
李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