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家和他的类型文学
2010年04月06日 12:07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内容摘要:我们要先搞清楚什么叫类型文学,在文学里面有一种东西叫类型文学,等于电影有类型电影一样,一般而言只要加上类型,我们就觉得这是个特别商业化,特别像一种工艺品的文学作品或者电影作品。比如说有惊栗的小说、惊栗的电影、恐怖片、恐怖小说、侦探片、侦探小说、爱情电影、爱情小说,还有我们中国人独创的武侠小说或者武侠电影,这就是类型。我今天给大家介绍他这本最近这一两年非常活拍成电影的《风声》,《风声》这个小说情节其实我们不需要多去介绍,麦家是谁我们也不需要多谈了,我们知道麦家特别的地方在哪里了。

凤凰卫视4月5日《开卷八分钟》以下为文字实录:

梁文道:我记得去年有一些记者采访我,问我怎么看麦家先生的作品,当时我就说麦先生的作品中一种类型文学,结果后来这个报道出来在街上以讹传讹,不知道到了后来怎么变成就说我说麦家先生的文学只不过是类型文学。这个加了“只不过”意思就大不相同了,我们要先搞清楚什么叫类型文学,在文学里面有一种东西叫类型文学,等于电影有类型电影一样,一般而言只要加上类型,我们就觉得这是个特别商业化,特别像一种工艺品的文学作品或者电影作品。比如说有惊栗的小说、惊栗的电影、恐怖片、恐怖小说、侦探片、侦探小说、爱情电影、爱情小说,还有我们中国人独创的武侠小说或者武侠电影,这就是类型。

那么这种类型是有一些固定的读者或者关注的对象,它有些固定的方程式,它有些固定的结构,甚至如果拍电影的话,还会有一些总是在里面出现的演员和一些行当,比如说武术指导。因此大家常常会觉得类型小说、类型文学、类型电影都是一些比较商业、比较熟的东西。可是在我看来,类型电影、类型小说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千万不要小看它们。第一,它们是很难写的,你要掌握一个类型,在一个类型里面玩得出类拔萃,就算你说你是个工匠,你也是个极端出色的意匠。第二,这种类型的东西,有时候它反而是给你一个限制,这个限制你善用它的时候,你才能够体现出更高艺术创作的精神。这就很难怪,为什么到现在我觉得很多的类型电影、类型文学里面,都会出现非常伟大、非常杰出的作品,所以当我说麦家的小说是类型文学的时候,我恰恰不是要贬损他,相反的我是尊敬他,甚至崇敬他的。

我今天给大家介绍他这本最近这一两年非常活拍成电影的《风声》,《风声》这个小说情节其实我们不需要多去介绍,麦家是谁我们也不需要多谈了,我们知道麦家特别的地方在哪里了,就是在中国,从来这个推理小说或者谍战小说这一块我们是比较欠缺的,而麦家等于好像把这种类型带进了大众的视野,甚至是文学界的视野,不只在大众市场上面饱受欢迎和好评,在严肃的文学界里面,大家也都非常的欣赏他。从这个角度看,麦家的小说的确可以达到正像我刚才讲的,把一个类型小说写到艺术的境界了,这是很难很难的。

在这种类型小说,把它写成艺术的过程里面,其中一个很典型的就是现在麦家写的这种谍战小说,这种谍战小说,为什么我说能够写出艺术的类型小说,是因为这样的,我们要了解间谍是什么,间谍是种很特别的人生处境,你想想看一个当间谍的人,他很可能跟他身边人所有的关系,他的丈夫、他的老婆,他的父母、他的孩子、同事之间平常的关系,全都是虚假的,他需要伪装,但是你身为而为人,你平常怎么样能够伪造那么好呢,甚至你不可能完全是伪装,你总得要有一些真情实感放进去。

于是在真虚之间,或者是当你把你投掷到一个很特殊的处境,有时候你说不准要对你的至亲好友动手,或者你对一个你不相识的人要下毒手的时候,你该怎么办。所以我们可以说间谍,不是一种人的类型,而是一种人的处境,是把人性放到非常极端的状态下的一种处境,我觉得麦家就是在这一点上面,写得相当相当的好。说到《风声》,其实我反而觉得它不如他的前作《暗算》,尽管我们可以看到麦家是想办法,想把它再往前推进一步,他设计了一个很精巧的结构,这个结构里面就是把一个,当时我们地下抗日的烈士、抗日的间谍,在被日本人跟伪政府监控、官绑在杭州附近一个地方叫裘庄的时候,看看他们的处境是怎么样。

首先我们要注意到这个小说里面这个环境,就是一群人被怀疑是间谍,要关押起来审讯,然后在这个过程里面,我们读者是不知道里面谁是真正的间谍,这些坏蛋,那些日本人也不知道这里面谁是间谍,于是要查、要拷问,但是这个作者现在又不能说穿。这是什么?这是很典型的侦探小说、推理小说里面一个秘事情节,关在里面,看看你们之间的关系怎么样,把你们囚禁起来,看看你们会演变出什么,这是一点。

第二,它采取了一个方法,就是突破了一般推理小说,但是也有些推理小说用过的一个方法,是怎么样?就是把这个故事说三遍,怎么叫一个故事说三遍,因为麦家很强调,他现在写这个故事是真实听来的事,他先听一个人说,写到一半,写完了,你觉得这个故事完整了,原来这个人是间谍,结果他跑到另一边,又听另一个人说,不对,这个故事错了,是这样的,再说一遍,又多了一个角度,后来他又发现了更多的角度,就把这个故事或简或繁的说了三回。

这样的方法就能够让我们对整件事,得出了很多的疑问,又或者解决了很多上一个故事留下来的疑问,那么这样的一个说法,其实能够设计出来的是什么,不只让那个故事更精巧,结构更有趣,同时也能够让我们更丰富立体的了解到这里面每一个人物所处的环境,他性格的发展,还可以发展大家事后对这件事的回醒,再让我们看到一个当过特工,当过特务的人,他在这些事情里面,他的无奈,他的情感是怎么样。

但是恰恰在这个部分,我觉得《风声》,有时候并没有完全处理很好,就是说它对一个事物,我觉得他写的太快了,或者他应该再写的长一些,说不定把里面的一些人物,他的纠结,尤其在后来,他的心理,在后来他回顾这些片断,这些过去的史时候的那种状态,说不定能够写的更动人一些。

而且这里面我觉得还有一个比较次要的问题,就是写这种推理小说、谍战小说,或者任何类型的小说,实感是很重要。有没有注意到所有好莱坞电影,都是强调某种的写实性,想要让读者或观众入性,同样的《风声》也有很多手段,想让观众和读者入性。但是偶尔就有一些细节的问题,例如说这里面有一个日本人,是这里面的大坏蛋,看起来文质彬彬,像个中国文人一样,叫肥原,原来这个肥原了不起,家学渊源,他祖父是个了不起的汉学家。

但是你看,这个汉学家写的书名,居然叫做唐诗宋词,当年的日本汉学家怎么会写本书叫这个书名呢?而且这个肥原在这个书里面有时候说出来的话也怪怪的,他说我们中国有句老话识时务者为俊杰。这种话并不像是一个饱读诗书的一个日本人说出来的话,所以有时候在看到这些部分的时候,我就难免觉得有点突兀了。

《开卷八分钟》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

首播:周一至周五 17:05-17:15

重播:周二至周六 00:25-00:35

>>>>>点击收看《开卷八分钟》更多节目

声明:凡注明“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王文静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