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今天给各位读者介绍一个看这种比较学术类书籍的诀窍,你怎么判断这书好不好呢?有一个方法,这方法不一定是百试百灵,但是大部分时候我觉得是可靠的,这方法是什么?就是把一本书拿起来,翻一翻,你看看它背后的注释有多少?如果它注释很短,不太详尽,又或者它根本没有参考书目,或者它的参考书目你觉得范围很窄,很有限的话,那么你大概就知道,这本书不一定是什么好书。
凤凰卫视3月24日《开卷八分钟》,以下为文字实录:
梁文道:最近十来二十年,国际上的历史学界兴起了一门新的分类,新的一个学问,这个学问叫做书籍历史,书史。这个书籍历史听起来好像很无聊对不对?就是研究书的历史,这我们以前很多人都写过这类东西,但是问题是,现在这个研究书籍史,有些路数,有些问题跟以前不一样。
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是二十多年前,这个书籍史刚刚兴起的时候,常常被一些学者是争论的一个话题,这个话题是什么呢?大家也许听过法国的大思家卢梭,这个卢梭有部很重要的著作叫《爱弥儿》,是谈论教育的一个很经典的著作,那么这部书一向被认为是影响很深远的著作,而卢梭则是启蒙时期法国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
他的思想在《爱弥儿》里面表现出来,据说是对后来法国大革命埋下了种子,好的,问题来了,这个书籍史学者,就有人提出一点,就发现其实在法国大革命前,《爱弥儿》这本书只不过好像才卖出了不到十本,那一本书卖不到十本,那它怎么个影响法国大革命呢?
那么然后大家就开始争论了,当时这本书到底卖了多少?我们想想看这个问题有趣的地方在哪里?它提醒了我们一点,提醒我们什么?就过去我们读历史,读思想史、读哲学史、读观念史是什么东西?我们总是以为这个世界的历史,就是一本一本书之间组织起来的故事,一个了不起的作者,又一个了不起的作者,串联起来的一个故事,一个长河。
我们总是以为一本重要的著作一出版就洛阳纸贵,大家都看,然后深受影响,接下来反驳它或赞同它,然后把这个故事继续延续下去,可是我们往往忽略了书籍实际上传播,被购买被阅读的这个物质过程是怎么样?
比如说一本书,我们说它影响很大,但当时它如果只卖了十来二十本,没什么人看过,它的影响到底影响在什么地方呢?这个影响是不是我们后来,后人添加上去,或者我们从今天的角度,我们今天觉得这书很重要,很被它影响,于是往回推,就觉得那个时候它也一定很重要。这就是书籍史的惊异了。
书籍史是能够把书当成一个纯粹的物质去探讨,它一开始是怎么被写出来的,它怎么被编出来的,怎么被出版,怎么被印刷,怎么样留簿,在什么样的环境下被人接触到,那些人接触它的时候,带着什么样的心情跟态度,他们怎么去阅读它,阅读它之后又有什么反应?如果欠缺这一大堆环节,我们今天所知道的观念史、思想史这些东西,都只是一些很虚浮的,甚至沙漠上的海市蜃楼而已。
因此我对这一类的书,特别感兴趣,觉得它们对我产生很大的启发,使我重新认识,我以前读到的很多的东西,我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一本书,就是很难得的,关于中国的书籍史,也有人用类似的方法去做研究,本来中国是个书的大国,我们书的历史那么的悠久,中国以前的文人那么爱读书、爱写书、爱藏书,而且我们也有很多关于读书的一些笔记、记录留存下来。
照道理来讲,我们是很有本钱干这种事,但是很可惜,现在用这种眼光来做这种研究的人不多,反倒是老外,他写了一本书叫《书籍的社会史》。那么这里面它有个副题,叫做晚期中华帝国的书与文人,那么这是它的副题,作者叫周绍明。那么这个周绍明,他其实是个洋人,叫JosephP·McDernott。但是为什么他改了个名字叫周绍明呢?我也不知道,很多汉学家帮自己取个中文名字。
一看就觉得他这个名字是怎么取来的呢?你有点疑惑?但是没关系,那么先说回这个作家,这个教授,他是现在英国剑桥大学的,在宋明间社会经济史领域的专家。那么这本书呢,我觉得好的地方在哪里?就是第一,他把刚才我们说的那种书籍史的眼光拿过来,运用在中国上。而一拿来在中国上运用,我们理所当然的就会以为,好啊,用中国写这种题目,再好也不过。为什么?就像我刚才说的,中国人爱读书,我们文人多,对不对?那么所以关于书的各种研究记载应该很齐全吧。
不,我们看这里面的第一章,他开头就说,令人吃惊的是什么?大家都说印刷术是中国发明的,我们也觉得这是我们四大发明,很自豪,但是中国的史料中只有极少关于印刷术发明的直接技术,尤其是在最初的几个世纪里面,没办法找到这个印刷术发明的确切日期,以及得到普遍认可的发明人的名字。
也就是说关于书的,刚刚我说的种种技术层面的东西,我们保留的并不多,那么这方面,当然以前有些老学者,做过很多研究,但是你也看得出来,这条路不好走,筚路蓝缕,得去开拓它才行。
那么为什么中国人记录那么多东西,偏偏关于书,怎么印、怎么卖这种事儿我们谈的不多呢?也许你能够归咎于这是我们传统文人,看轻工匠技术层面的这些活动有关系,也可能是有这个关系。那么但是呢,你要真说我们一点这种材料也没有,也不公平,只不过就是他不会专门点出来,于是一个搞这种行当的学者,你就得带着新眼光去挖掘旧材料,在这里面,材料的掌握就很重要,所以我就很在意这本书,它的一些引述材料。
我就发现,这本书后面有一个叫做,本书所涉及相关书目的说明,做的相当的详尽,很值得大家参考,如果你想从刚才我说的这种角度来了解中国的图书史、或者阅读史的话呢,那么看看这本书后面的这些相关材料引用资料的说明,你会学到不少东西,能够按图索骥,去找到一些好书来看。
说到这一点,今天给各位读者介绍一个看这种比较学术类书籍的诀窍,你怎么判断这书好不好呢?有一个方法,这方法不一定是百试百灵,但是大部分时候我觉得是可靠的,这方法是什么?就是把一本书拿起来,翻一翻,你看看它背后的注释有多少?如果它注释很短,不太详尽,又或者它根本没有参考书目,或者它的参考书目你觉得范围很窄,很有限的话,那么你大概就知道,这本书不一定是什么好书,特别是如果是历史学书,它的参考材料,而是很多的二手东西,没有什么原始档案文献的话,那么这本书的质素或者成果也就很可疑了。那么到底这本书讲了写什么呢?明天我再跟大家接着谈。
《开卷八分钟》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
首播:周一至周五 17:05-17:15
重播:周二至周六 00:25-00:35
>>>>>点击收看《开卷八分钟》更多节目
声明:凡注明“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
王文静
|